获2019“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提名:赵虎用实际行动诠释“敦煌非遗”
原标题:获2019“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提名
赵虎用实际行动诠释“敦煌非遗”
赵虎在阳关景区给非遗传承人授课
1月6日,记者从敦煌市文旅局获悉,日前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光明日报社、光明网主办的2019“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已产生30位提名候选人,敦煌市文化馆馆长、敦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赵虎名列其中。提起敦煌非遗保护工作,不得不提起赵虎这个响当当的名字。多年来,赵虎凭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敦煌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强烈责任感,尽心尽力,不辞辛劳,为敦煌非物质文化的抢救、保护、传承、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也为敦煌非遗在敦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占有一定分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抢救保护敦煌非遗
上世纪90年代,当敦煌非遗保护工作还未起步时,赵虎已经开始了非遗抢救收集工作。他用当时广播电台的录音设备(老式广播开盘录音机),组织城乡敦煌曲子戏的演唱艺人,录制了一批敦煌曲子戏(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经典唱段,收集了一大批艺人手抄剧本。他的及时抢救和悉心记录换来了几十盘沉甸甸的一手资料,如今已成为珍贵的时空绝响和难忘的敦煌印记。
赵虎重视组织非遗的田野普查工作,近些年来,搜集、挖掘、整理非遗线索300多条,拍摄图片8000多张,录制音、视频资料9000余分钟。这些资料不仅见证了他多年来的呕心沥血与孜孜不倦,同时,也成为打造敦煌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的有力基石。
出版资料勤创作
情系非遗,尽心尽力。赵虎先后于2009年、2012年、2017年伏案整理、校订、主编出版了《敦煌曲子戏第一集》《敦煌曲子戏第二集》《敦煌曲子戏第三集》;收集整理出版《敦煌民间歌曲集》,编辑出版《敦煌现代歌曲集》;整理编辑出版《敦煌与丝绸之路经典名胜故事》和《敦煌民间传奇故事》等书籍,使得敦煌曲子戏的传承发展告别了传统的口传心授,促进和加速了敦煌曲子戏的传承方式和普及。
为了保持原汁原味的传承,他还创作导演了大型《敦煌曲子戏十八扯》,将敦煌曲子戏中的经典唱段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搬上了舞台,还将传统的《老换少》《小放牛》《打懒婆》等40多个戏剧搬上舞台。组织新编了《田园新歌》《水月敦煌》《敦煌守护神——常书鸿》《胡杨村记事》《抢婆婆》等多部具有代表性的新创剧目和现代剧目。
2016年,在赵虎的极力争取下,甘肃省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试点落户敦煌市。为了推进此项工作,他经常在乡村、社区走访搜集资料,伏案头改写剧本。在无数个通宵达旦中,精心采选了一批敦煌曲子戏经典唱腔、唱段及剧目,于2016年初,请专业的摄制组成功录制43出经典敦煌曲子戏、44个曲子戏曲牌,22个经典唱段。通过后期的修改、处理、数据上传,目前已高质量地完成此项工作。
基础工作有创新
赵虎重视并扶持建立非遗传习所多达33个,先后建成非遗传习基地6个。在创建第一个窦家墩小学非遗传习基地后,全市几十所学校开设的特色教育课都是非遗项目课,全市的非遗传承人成了香饽饽。同时,联合西北五省区文化馆创建了“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敦煌)基地”引入非遗项目,巧妙地将非遗抢救性保护的成果和生产性保护有效结合,让产业化项目与非遗结缘,实现双赢,为敦煌非遗有力传承和发展趟出一条可行路径。他注重非遗申报,现已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个、省级非遗保护项目14个、酒泉市级非遗保护项目52个、敦煌市级非遗保护项目68个。
为推进非遗走出去和引进来的交流,赵虎多次组织国家级项目敦煌曲子戏、省级项目敦煌绘画、敦煌舞蹈、敦煌彩塑等参加跨省市的艺术节、非遗展览、非遗论坛、学术交流、高校展演;还邀请北京、上海、西安、安徽等地非遗保护单位、传承人来敦煌进行演绎、交流;主张让全国艺术系大学生走进敦煌,开发以非遗项目为主的文创产品,对外宣传敦煌文化。
赵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还会更加努力,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做得更好,特别是对‘敦煌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东亚文化之都’活动的争取,这些方面我们会更加努力。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来做更多的工作,为敦煌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再增加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学智 通讯员 魏娟 文/图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