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文化自信的因子及传承
原标题:甘肃文化自信的因子及传承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民族的强大,肯定是文化上的强大。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自信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强调“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甘肃处于独特文化地理位置,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富含文化自信的因子。始祖文化、根脉文化、先河文化厚重丰富,民族文化、丝路文化、黄河文化璀璨多元。由于特殊的文化地理,这里还形成了藏传佛教文化、华夏民族秦汉民俗文化、河西地区绿洲文化、内蒙古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国境内的回族文化。它们交相辉映,相映成趣,与现代汉民族文化一道反映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丰富而多彩的民族融合与发展变迁历史。此外甘肃还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党领导下的革命和建设各个历史时期,甘肃都有许多重大革命活动,伴随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留下了许多红色文化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酒泉的载人航天事业这一新中国历史上新的飞天事业,与敦煌莫高窟“飞天”艺术壁画相映成趣,呈现出了古代的浪漫与现代的写实、古代的人文主义与现代科学精神的相映成趣。
保护好甘肃特有的中华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推动文化复兴,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做好保护、研究、开发的大文章。文化是引领,民族精神是旗帜,文化展现和文旅开发是抓手。这就需要我们下决心对我们的历史、文化、过去历史遗迹和历史上杰出人物及事迹等进行全面考证和梳理,摸清家底,进一步做好整理、保护、开发、传承,特别是宣传推广工作。2013年,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获国务院正式批复落户甘肃,为甘肃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平台建设,是一个不仅仅着眼于文化产业大战略。它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在充分挖掘传承创新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同时,为建设今天我们共有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提供精神养料和文化助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本文为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创新工程支撑项目“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提升文化软实力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