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柳
原标题:陇东柳
柳树是常见的一种树种,陇东柳更是随处可见。
第一次在老家静宁,看见叔父把村道边的几棵柳树砍去了头,心中很是疑惑,长得好端端的树,为啥要把头砍掉呢,再说了那些柳树还没成材呢,只有碗口粗细。面对我的质疑,叔父神秘地笑了笑:“再过几年你来看,就晓得了。”
过了三五年,再回老家,看到那些被截去树头的柳树,我很有点惊讶了。光秃秃的黄土山峁上,村庄旁,生长着一棵棵柳树,这些柳树不同于其他柳树之处在于:树身粗壮,树冠呈硕大的球形,只有走近树下仰望,你才会发现这种柳树的奇特之所在:一个树干上,以放射状簇生着数十根甚至上百根秀颀的枝桠,这些枝桠生长几年之后,就是修房子的椽或者檩了。那些被砍伐的伤痕之处,来年又复生新的枝桠……如此循环下去,一棵柳树一生,要为主人贡献数百根椽子呢,直到树干年老朽坏,轰然倒地,最终融入泥土。
“有心栽花花不成,无意插柳柳成荫”这句话为柳树易活做了很好的诠释,这也是古人送别的时候之所以以柳枝相赠的缘由了。柳树,因为耐寒耐旱易活,成了和人们关系最亲密的树种之一了。从古到今,文人骚客能留下那么多赞美颂扬柳树的诗词,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关山林海里面,生长着两种柳树:一种水柳,一种红心柳。水柳生长在小溪边,一簇簇的茂密,不能成材,但是在初冬之时,开始吐絮萌芽,很是特别。在万木萧条之际,突然看到小溪边一蓬蓬洁白轻盈的柳絮,不由人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再仔细看看它那萌生的新芽,你会再一次体验到生命的神奇。
红心柳长在背阴的密林深处,不易寻找。小时候,家里用的水桶就是红心柳箍成的,轻巧且耐用,还有舀水的马勺,舀饭的木勺,都是红心柳做成的。每年腊月里,村子里用来烫猪的潲桶,也是王老蔫用红心柳做成的呢。大概是我五六岁的时候,父亲请来了一个木匠,为我家打造了一个“三八柜”,就是那种一头带有一个隔柜,一个抽屉,一个门箱,而另一头则是一个通格,用来盛放衣物的那种柜子。做柜子的木料就是红心柳。柜子做成之后,并没有涂染颜色,只是刷了一层亮漆,那泛红的木材,经过母亲数十年的擦拭,竟然鲜润欲滴,凡是见到过的人都惊诧不已,叹为观止。
当然,最令我起敬的还是陇东柳了!去年春季再一次回到老家静宁,四十多年前我见到过的那棵柳树依然健在,树身超过了一抱,抬头看,那些刺目的疤痕、节瘤记录着它经历过的沧桑,无数的节茬证明着它数十年来的奉献,就在那些老去朽烂的节茬之间,依然茂盛着几十根秀颀的枝桠。叔父告诉我,这棵柳树已经为家里生长了两百多根椽子了。老家里两院子十多间房上的椽子,全是如这般的七八棵柳树生长出来的,还不算卖成钱换了油盐酱醋的,给堂弟堂妹们交了学杂费的呢。
平凉柳湖的柳,算是陇东柳中的极品了。柳湖中的柳树,虽然生长在湖边,靠近水,但是它不是水柳,是货真价实的陇东柳!那些逾百年的柳树,尽管浑身沧桑,但是依然守望在湖水边,相映成趣,形成了陇东高原上一块独有的清凉之地。凡是亲临过柳湖的人,无不被她的美丽所折服,著名作家贾平凹就是其中的一个。1984年的中秋,贾平凹一行四人应邀到平凉进行文学创作讲座。到达平凉的下午,恰好是中秋节的前夕,贾平凹在众人的陪同下游览柳湖。夕阳照射下的柳湖美景给了作家喷涌的灵感,他情不自禁地在一张香烟盒纸上一气呵成,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柳湖》,其中“两个湖的柳”和“两个柳的湖”成了广为传颂的名句。
其实,只要你看着那些饱经沧桑,甚至身体只剩下一层树皮支撑着,还依然生机勃勃的柳树,再摸摸它们如铁质般的树皮,即就不写一个字不说一句话,心中的敬畏足以使我们对它们肃然起敬——对生命,对陇东柳的肃然起敬!
□刘杰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