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敦煌
原标题:又见敦煌
藏于法国吉美博物馆的《两位骑马人》
当天空中飘下淅淅沥沥的细雨时,凉意似乎已经浸透了大街小巷。我从这古色古香的院落经过,看到门楣上悬挂着“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散海外文物复制展”的横幅,这仿佛磁铁般吸引着我走进这座都市中具有传统建筑特色的博物馆。心里也仿佛顿生了一些暖意,流散海外的敦煌文物复制品竟然在这里展出!机不可失,一定要一饱眼福。
记得多年前去敦煌莫高窟参观,曾深深地被古人遗留下来的文化艺术遗产所震撼,仰视不同朝代的彩色壁画,还有精美的佛像雕塑,如穿越时空隧道,畅游在魏晋到宋元时代的近千年灿烂民族文化之中,感叹赞美不绝。也为历经沧桑岁月的打磨,部分文物自然褪色损伤而遗憾,更为藏经洞文物的流失海外而伤感。
是的,当时藏经洞文物被一批批外国探险者,采用坑蒙拐骗的卑鄙手段据为己有,一箱又一箱的运走,也折射出清政府的衰落和无能。1900年,八国联军的铁蹄踏进了北京皇帝宫室,他们烧杀掠抢,圆明园大火冲天,清王朝的皇帝官吏贵妃们,死的死,逃的逃,哪还有意识和能力来保护这大漠戈壁深处的敦煌文物艺术珍品呢?当年穷困不堪,靠化缘乞讨维生的王圆箓道士,也不可能有多高的文化修养和认识水平,来孤身一人保护藏经洞,于是在一波又一波外国探险者的坑蒙拐骗中达成一次又一次黑色交易,使藏经洞大量文物,流入强盗们的麻袋木箱,消失在茫茫戈壁大漠中……国学大师陈寅恪为此泣血哀叹道:“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如今,这些神秘的藏经洞文物珍品流失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里,我们不可能亲眼目睹原件,而这次展出的一百多件复制珍品,能使我们管中窥豹,弥补遗憾,领略品味敦煌流散海外精品的艺术魅力。
我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走进展室,寂静无声的展室内,一件件精致的复制品挂在墙上,或摆放在玻璃柜中。文物作品都是按照一比一的大小比例复制成形的,件件制作装饰精致逼真。徜徉其间,感觉彷佛又一次来到了敦煌,又一次走进了圣洁的莫高窟,走进了宁静的艺术世界。
一幅《二菩萨像》,现藏于法国吉美博物馆。画面上左边的菩萨头戴着三叶花冠,顶上有一个小化佛,左手灵巧地托着一尊小坐佛,菩萨看去雍容华贵,宁静慈祥;右边的菩萨头上也佩戴三叶花冠,右手托一坛盛开的鲜花,左手当胸拈一花茎,脸上是漂亮的柳叶眉,小红唇,显得安详又恬静。两位菩萨整体上看,面相和身材饱满圆润,左右对称,呼之欲出,栩栩如生。再看那身上佩戴的璎珞项圈、臂钏、手钏等精美绝伦,华丽出众。
《报恩经变相图》绘画原作,现存于英国不列颠博物馆。这幅复制品整体望去,反映的虽然是佛教的理念世界,但是,可看出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柔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画面上以释迦牟尼佛说法讲经图为中心,两边环绕着许多菩萨、弟子,众佛们以佛祖为聚焦点,个个盘腿端坐。众佛背面是古代的楼、台、殿、阁,还有曲曲折折的红柱长廊和雕栏。天空有四方佛,画面右边是《孝养品》中的须阇提太子本生图的故事;左边是《论议品》中鹿母夫人的故事以及善友太子与恶友太子入海的故事,反映出忠孝仁爱和报答君亲的主题思想。整个画面给人一种盛世凯歌,吉祥如意的欢畅感觉。
众多精美的绘画,虽然有的已经变色甚至残缺,但佛祖、菩萨、僧人们宁静、淡薄、空灵、高雅的心境仍能时时感受到。
在领略了众多佛的世界的同时,还可看到一些无名抄经者留下来的经卷,令人感叹不一,肃然起敬。其中现藏在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华严经卷第三十七卷》是巨幅长卷,字体笔力刚柔相济,恭正秀丽,一气呵成。品读经卷内容时,字字珠玑,书法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享受,你似乎能感觉到抄经者当时的敬重心情,那种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的书写神态,那种扎实过硬的书法功底。还有一幅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柳公权书金刚经》拓本,据称,是敦煌莫高窟唐朝拓本中的传世之宝。黑底白字拓本长卷,一看便知是柳体风格,字体瘦中带秀,笔力刚毅如刀,真不亏为大家上乘之作。据说唐代柳公权当时书写了这个经卷,唐代穆宗皇帝看后十分喜爱,大加赞赏,因此,给柳公权升官晋爵。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文化的顶盛时期,流传下了许许多多的好诗歌好文章,产生过许多知名的画家、书法家,但大家们原作真迹留传下来的真是凤毛麟角,像吴道子,王羲之的作品真迹世上已经难寻,因此,民间流传着一些他们绝唱般的写书绘画时刻的传说故事。但是,唯独在敦煌莫高窟,竟然珍藏着许多大唐时期的书画文献真迹,这在当今恐怕举世无双了。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藏经洞散失海外的书画文献中可以更多的看到。
《两位骑马人》图是大唐作品,现藏于法国吉美博物馆。画面上前面一匹红鬃马背上骑着一位男士,他身穿黑红两色长枹,佩冠。后面黑鬃马上的男士好像是仆人,双手持杖,戴冠穿长衫。画面上人马造型比例准确到位,用笔自然流畅,骏马强壮有力,人物体魄强悍。
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这幅《孔子备问书》,更是敦煌所出的通俗类启蒙书了,这个白丝绸上,写着密密麻麻的行书大小毛笔字,文字内容采用问答方式,解答人们的各种疑惑,包含天文、地理、历史、礼仪、官职等等,可谓启蒙教材。
仰视展出的这一幅幅古代精彩作品,不禁为古人能潜心修炼般的书写绘画出如此精美绝伦的传世佳作而赞叹不已。
时光荏苒、岁月悠悠。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可谓是一个珍藏人文历史的宝库。据记载,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由于动乱中战火将近,当地寺院僧人们将历代流传下来的经卷、幡画、佛像等藏于洞中后,秘密封闭洞口,然后在外墙涂抹粉饰后,绘上了壁画。随着时光的流失,一代代人的老去,便无人知晓这其中的秘密了。直到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道士王圆箓偶尔发现并开启了这个尘封近千年的宝窟,使藏经洞所存五万余件各类经卷文献、绢画、纸画、麻布画等等重见天日。但因为清廷腐败、国家无度,藏经洞频繁遭到列强探险家的巧取和掠夺,众多艺术珍品流散国外……看了这一展览,虽为复制品,但依然可以想象真品的风采,同时,这些展品又像是在无言地诉说着它们所经历的劫难和世事沧桑……
□袁维和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