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夏鼐在兰州
浙江温州人夏鼐(1910年-1985年),1934年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1935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后获埃及考古学博士学位。1943至1949年,他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简称史语所)任研究员。夏鼐是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4年至1945年,夏鼐和向达等负责西北科学考察团在甘肃省境内的考古工作,调查发掘了敦煌的佛爷庙、月牙泉、玉门关,宁定(今广河县)的阳洼湾,民勤的沙井,武威的喇嘛湾,临洮的寺洼山,兰州的青岗岔、中山林、太平沟、十里店等遗址和墓地,时间在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汉代至唐代,有许多重要的收获。1945年,通过宁定县阳洼湾齐家文化墓葬的发掘,夏鼐第一次从地层学上确认仰韶文化的年代早于齐家文化,从而纠正了原来关于甘肃远古文化分期问题的错误判断。根据发掘的层位关系修订了传统的学说,标志着中国史前考古学的新起点。
1943年11月,夏鼐在四川南溪县李庄的史语所工作,所里派他将赴西北考古调查,于是他开展案头工作,“摹绘《甘肃通志》所附(嘉峪)关外三县地图。”“描摹沈子敦《元和郡县志补图》中河西节度使所属之三图。”“取乾隆《肃州志》以校常钧《敦煌随笔》。阅拉铁摩尔《亚洲内陆的中国边境》。”“阅抄关于河西四郡的古地理。”使他对甘肃河西地区的历史地理有所了解。1944年4月4日,夏鼐从重庆珊瑚坝机场登机9时许起飞,12时半至宝鸡,降落机场有乘客上下。一会儿起飞,经过陇山,过了十几分钟便看见兰州城。出了机场,看见向达,一同乘车进城,住国立甘肃科学教育馆(今兰州市委院内市政协楼)。
期间,夏鼐以兰州为基地,前往河西、临洮、青海考古,然后返回兰州休整,作初步研究,最后将文物资料,完整运往南溪县李庄的史语所,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今据《夏鼐日记》,将20世纪40年代中期,夏鼐在兰州情况记述如下。
游览兰州名胜古迹
1944年4月8日,夏鼐到木塔巷,寻觅木塔寺遗址,未果,遂出水北门,至铁桥,见黄河皮筏漂流。到普照寺,寺院已被日机炸毁。寺西南侧为省立图书馆。出东稍门,至段容思祠堂,见“理学名臣”牌坊,“段容思故里”碑。绕道郊外,从广武门进城,见农民耕种,“间有石子及砂铺田上,以免水汽过分蒸发”。菜苗盖以陶碗,“或以防霜雪欤”?
4月9日,游城隍庙,有人烧香求签。到庄严寺,见李溥光书“敕大庄严寺”木匾仍悬挂在大殿上,殿后壁上倒坐观音,虽大半剥落,但画技高妙,“疑出宋明高手”。
4月15日,夏鼐游览金天观,见到《老子八十一化图》壁画,认为“佛传图画较多,而道观画老子应化事迹殊罕见也”。即登华林山,未曾寻到薛王坪遗址。逶迤南行,游览满城,这座建于乾隆三十七年城堡为西北医专(兰大医学院的前身)的校舍。
开展兰州考古工作
1944年4月14日7时,夏鼐、向达从兰州城内国立西北技艺专科学校(简称“技专”)办事处,搭乘拉拉车(两匹马或骡拉拽 的橡皮轮车),8时许开车,经西津桥南折,经骆驼巷、十五里铺抵西果园技专(今兰州看守所址),已11时许,行程30里。夏鼐与向达不待休息,步行到青岗岔,从农民家中见到两个陶瓶,为齐家文化之物,主人不肯卖。又步行曹家嘴,无所得,遂回技专。下午,夏鼐独自登土门后山,觅得9片彩陶,有方格纹、锯齿纹,为红黑二色条纹。此为首次在西果园一带考古。
第二次在1945年3月16日,由技专校舍走到曹家嘴遗址,山坡上有彩陶碎片。遗址为沿坡三级梯田,田中彩陶碎片甚多,亦有绳纹灰陶,捡的花纹不同者数十片作为标本,又有石器碎片及一椭圆形之石刀。捡得彩陶二片,骨钻、绳纹陶片及灰陶器口部各一。
3月17日晨,夏鼐从技专赴曹家嘴遗址,摄二照片,捡得彩陶片数片。3月18日, 在西果园萧家庄,公路所切割之侧面上发现灰层,厚、宽各1米余,似为灰坑,其南尚有灰土一层稍薄,灰土中发现绳纹灰陶二,木炭屑及兽骨。又上王家坪,似为马兰台之一部分,捡得黑彩红陶及绳纹灰陶各一片。询之老农,据云耕地时亦常遇到此种彩陶片。过一深沟后为牟家坪,地形与王家坪相似,仅捡得绳纹灰陶片一。饭后余又独自沿公路北行,至下土主庙后之山上,捡得灰陶口器一片,压纹(平行线纹)陶二片,在废堡之西,捡得石斧残片二、残陶环二、彩陶数片。至上土主庙,即技专背后山上,农田 中捡得彩陶片二,北壁有一屈肢葬半露于外,稍东之壁上亦露出肢骨残片及一绳纹陶片。3月19日,上到与曹家嘴隔沟相对一台地,亦为一遗址,侧壁有灰层夹有陶片,农田中有彩陶,又捡一完整之石斧。史前先民即住在台地上。
1945年12月8日,夏鼐与握桥中国银行办事处吴良才,赴太平沟(华林山九间楼南)黄土台地,为彩陶期遗址,有彩陶碎片颇多,与半山马厂期相同,系灰层驻出土。12月12日,与吴良才又赴太平沟,作A、B二地之剖面图,又掘得石器及陶片多件,内有一小石斧,颇精巧。又于其北地面上捡得彩陶数片,齐家式柳条纹细红陶二片。崖壁间露灰土及带砂红陶片,似亦属彩陶文化,惟杂有柳条细红陶,与A、B二处之情况不同。
发现《新建玄帝庙碑记》
1944年11月10日,夏鼐一行完成河西调查任务后,东返住至沙井驿打尖,在道真武庙中发现《新建玄帝庙碑记》,由肃藩开化王撰,并镌刻“开化王图书”印章,由庄浪庠后学生臣俞化龙书。夏鼐遂抄录入日记,兹录碑文如下,并略加解释:
“庄浪沙井驿距兰四十里,南津黄河,北抵烟塞,惟东西往来通一途,为是甘、肃边隅之喉襟也。嘉靖三十年北虏出没兹地,居民不胜扰害。时乡耆李秉儒长子李楫值罹虏锋,儒母吴氏亦跻子后,更不知所在。儒痛母无踪,祷祈玄帝,望赐阴佑,愿建祠宇,仰答神庥。果协灵显,乃获母尸于岩谷中,遂创庙一区于驿东门外。规模正殿三楹,巍然壮丽,用安玄帝等神,左右相望,围以垣墙,前置重门,题以方额,坚致华敞,足历永久,殿中严设神像,壁间复绘众神,远近来观,莫不肃然起敬。肇工于嘉靖三十六年春二月,落成于冬十月。儒以丽牲之后,欲假辞刻。无何儒亦沦亡,既湮且久。今万历辛卯夏四月,儒子李檀具启乞予文,用垂不朽。又因僧明霖与李子亲谊,义不可辞,遂撰文以纪颠末。予谓能御大灾,能捍大患,以安生人者,以全五谷者,征诸祭法,于祠为称,我国家明制度,尊祠祀,讵无意哉?亦为生民计耳。兹览儒子建庙之由,实为神灵昭感,庇成孝道,拟之捍患御灾,功罕与比,故致人加敬事,而建祠奉祀,良有以也。矧玄帝名号,迥出众神之上,威灵流动,尤无往而不在 ,故人赖神以安,神依庙而立。雨时旸若,物阜民安,又在赫奕之不可揜者,兹固建庙祀神之本意也,庸可以幻妄目耶,予故不靳其请,用敷数语于末,以为碑记。
万历拾玖年岁次辛卯四月吉旦 弟子李檀等顿首立石”
据《明史》卷101《诸王世表二》页2692载:开化王系明太祖庶十四子朱楧后裔。第一世开化王为肃靖王朱真淤庶六子朱弼枳,于嘉靖中封开化王。第二世为朱弼枳庶一子朱缙燧,于万历九年以镇国将军改封长子,三十八年卒。第三世为朱缙燧嫡一子绅□(《明史》缺一字),于万历十一年封长孙,四十二年袭封。第四世为朱绅□庶一子朱识鉴,万历二十年封曾长孙,改封长子,既而袭封。这说明万历九年到四十二年,开化王空缺,而《新建玄帝庙碑记》明确记载万历十九年开化王曾撰写碑文,这表明《明史》所载有误。
此碑云:“庄浪沙井驿距兰四十里,南津黄河,北抵烟塞,惟东西往来通一途,为是甘肃边隅之喉襟也。”是见于记载的关于“沙井驿”这一驿站名称的最早记载。因为目前能够看到的明代史料一般称此地为“沙井堡”,这说明沙井驿在明代已被纳入全国的驿递网络,在沟通中原与西北的交通、通讯中担负着重要作用。因为沙井驿南面是黄河渡口,亦即“南津黄河”的意思,这个渡口即是汉魏十六国以来的金城津。沙井驿“北抵烟塞”,就是说沙井驿北面靠近边塞,也即明长城,这里的明长城是在汉长城的基础上构筑的。长城上置烽燧报警设施,故名“烟塞”。这样险要的位置,使沙井驿成为东西往来的唯一途径,也是兰州,乃至中原地区,通往甘州、肃州、西宁的咽喉之地。
正因为沙井驿是咽喉之地,鞑靼部族经常驱兵南下,饮马黄河,大肆抢掠,居民不胜侵害。嘉靖三十年(1551年),沙井驿乡绅李秉儒的长子李楫及其母吴氏,遭遇鞑靼骑兵侵扰,不知其踪。李秉儒甚为痛苦,就焚香祈祷玄天上帝,冥冥中保佑母子平安,发愿建庙宇,以报答神灵。不久,李秉儒于北山岩谷中发现其母遗骸骨,予以安葬。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二月,还愿开工,在沙井驿东门外创建一所庙宇,十月建成。正殿三间,正中彩塑玄天上帝神像,左右两侧为其他神像,彩绘壁画,表现众神巡游、施法降魔驱妖、普济众生的画面。建围墙,前开山门、大门,山门之上置方匾,镌刻“玄天上帝庙”。整所庙宇小巧玲珑,但正殿不失巍然壮丽之气象。李秉儒拟刻碑(丽牲) 记建庙始末,不久故去,一直延宕到万历十九年(1591年),其子李檀上书请开化王撰写碑文,因开化王与明霖和尚友善,而明霖与李檀为亲戚,义不可辞,遂撰就这篇文采斐然、富含史料的碑文。
这通碑文含有三点重要信息:
一是沙井驿乡绅李秉儒富有财力,能够独自出资建成这所庙宇,但不知道其财力来自地租,还是经商?
二是历代明肃王好道,常与道人羽流往来,例如肃庄王朱楧与虚玄子孙碧云常在金天观论道。后世肃王爱起道号,例如肃靖王朱真淤道号为光霁道人。而开化王与僧明霖友善,说明肃王也与佛教徒有往来,这是历代肃王中的特例。
三是彰显明代玄帝崇拜的习俗。碑文称:“矧玄帝名号,迥出众神之上,威灵流动,尤无往而不在 ”,能够保佑民众平安,能致晴雨适时,气候调和,物阜民安。明朝人何以如此崇拜玄帝呢?这还要从两方面说。玄帝别称玄武神,它地在北方,是五行中的水位,水为万物所需。四灵中的东方之神青龙,西方之神白虎,南方之神朱雀,皆为一物,唯独玄武为二物,即龟与蛇,与众不同,故信众认为玄武有超群之处,因此奉祀特别隆重。况且,水火二物对人甚为重要,预防甚严。玄武位在北方,属水,水能防火,所以供奉玄武的现实目的是防范水火二灾。此其一也。其二,宋朝因避宋圣祖赵玄朗的讳,改玄武为真武。明代崇祀真武,始于明太祖而大盛于明成祖,《明史》卷50《礼四诸神祠》载:真武,“太祖平定天下,阴佑为多,尝建庙南京崇祀。及太宗靖难,以神有显相功,又于京城艮隅并武当山重建庙宇。两京岁时朔望各遣官致祭,而武当山又专官督祭事。”这是说明太祖打天下,明成祖夺帝位时,多由真武暗中相助,这显系编造的谎言,是为他们夺江山蒙上神秘色彩,让诸官士人百姓相信他们得到帝位是天授的神给的。于是在南京、北京建真武庙,岁时祭祀,并派官到武当山督促祭祀。正因为真武助两代明天子得天下,故明代上至京师,下至各府州县,乃至乡村遍建玄武庙,并将玄武推崇至“众神之上”,甚而按照明成祖的容貌塑造真武像——披发跣足,仗剑踏龟蛇。
与友朋切磋学问
抗战时期,兰州为大后方,东南沦陷区学者名流避居兰州,或过往兰州,呈一时之盛。夏鼐与这些人多有过从。
夏鼐所住国立甘肃科学教育馆,馆长袁翰青为美国伊利诺大学博士、有机化学家,夏鼐将西北考察团所得文物资料,通过袁翰青藏于科学教育馆仓库。后来宪兵通信连借用此库,作为无线电收发处,袁翰青即派馆员王友德及一工人,协助夏鼐将文物,装马车,转藏通信连所辖广福寺大殿。
夏鼐多次在兰州寓所,请来学者,观赏河西所的汉简、唐写经及其他标本,使他们大开眼界,深感甘肃文化之深厚。其中有袁翰青;西北师院教授何乐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西北师院教授方永蒸;图书馆学家、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西北图书馆馆长刘国钧;甘肃省立图书馆馆长刘子亚;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国立中央图书馆简聘编纂苏莹辉等。
西北师院中文系李嘉言教授进城来看夏鼐,他们同为清华大学同学,李君出示陈寅恪先生来信,意兴萧条,有集句对联曰:“今日不知明日事;他生未卜此生休。”下联为李商隐句。可知陈先生对时局的忧虑之情。
夏鼐对甘肃学者很为尊重。夏鼐到贤后街五泉图书馆,访《陇右金石录》的作者、省参议会议长张鸿汀。张听到夏鼐发现晋碑、汉简,颇为欣喜, 出示临洮周炳南所藏汉简释文,让夏鼐抄录一份,并写信介绍兰州文化界人物。后来,夏鼐去临洮考古,张鸿汀曾写信修介绍临洮文化界人士。夏鼐在临洮抄录古碑,成《临洮访碑录》,并入《陇右金石录补正》,为张鸿汀的名作增色。
夏鼐往下东关(今庆阳路东段)求是斋,拜望著有《甘宁青史略》40册的慕少堂,慕“年已73岁,精神矍铄。接谈之下,对于发现汉简、晋碑皆感兴趣。关于敦煌张义潮、曹议金二人事迹,居云《续宏简录》末卷有传”。次日,即将慕少堂托查“光化三年封张承奉”一事出处,从《旧唐书·昭宗本纪》抄录后奉送。
夏鼐到西北大厦拜访数学史家、陇海铁路副总工程师,晤谈颇久。李俨想观看汉简,想从中寻觅得数学史材料。也想寻找唐代花砖拓本,以研究几何花纹。次日,夏鼐将汉简及发掘照片交李俨观看,颇为赞赏。
1945年6月24日午,夏鼐赴兰州清华校友会聚餐,下午写《敦煌藏经洞启封的年代》,晚间苏莹辉来取走,后刊登在《西北日报》副刊“西北文化”上。
12月18日,夏鼐一行圆满完成西北考察团任务,乘西北公路局汽车,装载65箱加封条的文物箱子,经东岗镇,返回四川。
□邓 明 文/图
相关新闻
- 2018-08-02考古工作就是要给历史一个交代——访考古学家郎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