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北藏》 张掖一部御赐佛经的传奇故事
原标题:《永乐北藏》, 张掖一部御赐佛经的传奇故事
大佛寺经藏
大佛寺本觉尼师塑像
大明皇帝朱棣,虽然上位不正,夺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但他在位期间,大有作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不但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还下令在北京雕造大藏经《永乐北藏》。
《永乐北藏》刊成后一直藏版于宫中,外传极少,又因藏经古版自康熙后就不见记载,遂成稀世之宝。《永乐北藏》善本在国内图书馆、博物馆往往作为镇馆之宝,秘不示人。而在张掖大佛寺,就有一部《永乐北藏》存世。如此珍贵的佛教瑰宝是怎么到张掖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1 大佛寺密藏佛典至宝《永乐北藏》
在甘肃河西走廊的张掖市城西南隅,有一座大佛寺,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寺内古建林立,古树参天,碧草成荫,环境优美。
大佛寺山门有一副楹联:卧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 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不明。对联充满禅意,似隐藏着世间多少秘密。事实上,大佛寺还真是一座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古寺。
大佛寺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1098年),保存着我国最大的佛教殿堂、最大的木胎泥塑室内卧佛和最完整的初刻初印本《永乐北藏》佛经,它可是佛典至宝。
大藏经是我国佛教文化及其思想理论的典籍总汇。在我国历史上,编印藏经自宋代就已有《开宝》,至清末《频伽》共有20多种,其中编印于明代的《永乐北藏》是现存官修官刻大藏经中最为精美的一部。
《永乐北藏》全藏636函,以千字文编次,从天字至石字,共1621部,6361卷;后在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又续刻各宗著述36种,41函,410卷,并入该藏,并附《永乐南藏》4种经卷和目录,计5种,15函,153卷,改变了折装本藏经的传统版式,加大了字体和片心,成为每版25行,每行17字,通篇采用赵体,字大如钱,字体隽秀。原刻为经折装,天地疏朗,装帧典雅,持诵极佳,颇有宫廷豪华气魄。皇皇巨著,蔚为大观。
《永乐北藏》,全名叫《大明三藏圣教北藏》,被人们称之为“佛国天书”“国粹,国宝”。1993年7月,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这部佛经为国家一级文物。
2 《永乐北藏》为何会藏在张掖?
甘肃古代寺院那么多,为什么《永乐北藏》会藏在张掖大佛寺呢?
这与张掖的地理位置有关。张掖自古就是丝路要冲,佛教东传的必经之路,在明代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而大佛寺是甘州乃至河西走廊一带最为重要的寺院。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佛寺又叫迦叶如来寺。北凉时期,涅宗创始人昙无谶曾在迦叶如来寺弘法。昙无谶是天竺人,佛教著名译经师。据说他半圣半俗,佛法精湛,后来被北凉王沮渠蒙逊所杀。张掖大佛寺中的卧佛就是为纪念昙无谶,弘扬涅学而造,是涅宗发祥地。《永乐北藏》中的《大般涅槃经》正是昙无谶所翻译。
西夏时期,人们在迦叶如来寺旧址发现古卧佛,逐建大佛寺,并成为西夏皇家寺院。
据记载:信佛教的西夏太后常到大佛寺居住、朝拜,在此设道场,大作斋会。又传说蒙古别吉太后住在大佛寺,生下大元帝国的开国君主——元始祖忽必烈。元顺帝妥欢贴睦尔也出生于大佛寺。可见大佛寺在西北地区的地位。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向全国各地颁赐佛经是其登基伊始的诸多笼络手段之一。明朝时中国普遍信仰佛教,加之早年朱元璋曾出家为僧,故明成祖朱棣、明英宗朱祁镇编印《永乐北藏》,感念先祖、弘扬孝道、教化百姓,并将《永乐北藏》颁给全国各名山大寺,以求皇图永固。
张掖大佛寺《永乐北藏》就是明英宗朱祁镇于正统十年(1445年)颁赐给甘州弘仁寺的。弘仁寺就是现在的大佛寺。
《永乐北藏》首部佛经到达张掖后,坐镇甘州的钦差大臣、御马监太监兼尚宝监太监、明朝宫廷佛学法师王贵募集财物人力,抄写了600卷经文。这些经文都是用黄金、白银磨出的金粉、银粉,在名贵的绀青纸上绘画书写而成,华美异常,永不褪色。这就是现藏在大佛寺的国家一级文物、令人叹为观止的镇寺之宝《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俗称“张掖金经”。
3 保护佛经代代密传历经艰辛
张掖大佛寺这么多的珍贵佛经能够保存下来,特别是《永乐北藏》颁赐张掖已逾550多年,历经10多代僧人的沧桑更迭,能使其基本完好地保存下来,绝非易事。一代代人费尽心血保护过佛经,他们大多未留下姓名。这些珍贵的佛经历经天灾人祸、战乱兵燹,终得安然无恙。
早在清朝顺治年间,一名来自甘肃平番(今兰州永登)的僧人就为保护《永乐北藏》四处奔波。这名僧人俗家姓麻,法名卜舟。卜舟和尚先为了保护《永乐北藏》,发起募捐藏经包袱活动。经过3年艰苦奔波,终于为《永乐北藏》募集到保护的包袱,并留下很多诗词。
到了20世纪30年代,为防止日本侵略者的掠夺,张掖爱国僧侣及佛教会的有识之士,曾将这些典籍几经隐藏,使它们未遭灭顶之灾。
1937年日机轰炸兰州,当时驻防河西走廊的国民党马步芳部欲进驻大佛寺,为防不测,张掖县佛教协会会长张声威与大佛寺住持妙显把佛经全部转移至祁连山深处,后又将其秘密运回,把存放《大明三藏圣教北藏》的经橱全部秘密用土坯砌在藏经殿后部柱间。藏经的秘密,仅有几人知晓,并由寺中住持一任任传给最亲信的弟子。
1952年,藏经的任务交给了法名叫本觉的尼师。本觉尼姑姓姚,甘州本地人。她接过护经任务,严守经书秘密二十余载,即便是对家人和亲朋,也从未透露过经卷的事,遇到探听佛经下落的人,她更是不泄露一字,传说中的“张掖金经”始终不知下落。
1975年农历腊月二十三夜晚,在张掖大佛寺土塔旁边的一间小屋因火炕失火,无情的大火将小屋里的74岁的本觉尼师烧死。在拆毁烧残的房子时,人们发现了从她的卧室里通向藏经殿的一个暗道,过暗道是由藏经殿内的一道夹墙形成的密室,夹墙长40米、高20米、厚4米。12个经橱整齐地排列在那里,每个经橱中都装满了佛经。其中就有明成祖永乐年间北京官版初刻初印的《大明三藏圣教北藏》和明正统六年至嘉靖三十七年王贵主持抄写的金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等622卷。
这是继1900年敦煌莫高窟发现藏经洞之后,我国发现数量最多、最完整的佛教文献。由本觉尼师保护的这批佛经,震惊了佛教界,成为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一惊人的发现,随后也揭开了一个隐藏了几十年的本觉尼师保护佛经的传奇故事。
现在,大佛寺寺内,有一尊汉白玉的尼师塑像,立于本觉尼师当年圆寂的位置,这是对护经法师的纪念。
记者 黄建强
相关新闻
- 2020-12-23于右任曾在张掖见过神秘的“长人骨”
- 2020-03-16大佛寺与《西游记》
- 2020-03-13张掖路街道辖区鲜为人知的人文历史——兰州港码头的前世今生
- 2017-03-28甘肃张掖“十里桃林”引游客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