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遗嘉峪关启预防性保护:数据监测找病因小修小补做试验
原标题:世遗嘉峪关启预防性保护:数据监测找病因小修小补做试验
图为7月中旬,世界文化遗产——嘉峪关,它是中国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 高展 摄
中新网兰州7月22日电 (记者 丁思 高莹 李亚龙)世界文化遗产——嘉峪关是中国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历经数十载保护修缮的古老关城得以延年益寿。
如今,当地文物部门不仅将无人机、三维扫描等高科技技术不间断运用于遗产监测和日常保养维护中,开启预防性保护;当地文物工作者在开展长城日常保养维护中,通过病害监测数据分析来“摸清”长城不同部位病害发育的特征。尝试性地在一定区域段进行“小修小补”,进行传统材料和工艺的比对试验,逐步完善长城日常保养维护技术工艺。
历经数十载保护修缮的古老关城得以延年益寿,成为了海内外游客“丝路游”的必经打卡地。 高展 摄
开启预防性保护措施:科技监测找病因,小修小补做试验
甘肃嘉峪关市,因关得名,因企设市。1958年因“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而发展起来的新兴现代化工业旅游城市,因万里长城“天下第一雄关”而得名。
其境内长城资源丰富而具有代表性,该市境内长城墙体43.6公里,壕堑12.94公里,关堡8座,烽火台和敌台共49座,涵盖了甘肃明长城所有类型。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当地长城存在表面风化、片状剥离、坍塌、酥碱、裂隙发育、基础掏蚀凹进、冲沟发育等病害。
“裸露在外的长城是最害怕雨水的,近几年地处西北的嘉峪关雨水明显增多,对夯土墙体的城墙而言,病害发育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甘肃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长城保护研究所所长张斌近日接受中新社、中新网记者专访介绍说,“病害发育的速度有加剧的趋势,发生病害的部位也在增加,由此前墙体根部扩散至维修夯补层与原墙体结合部位。”
科技保护让长城价值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得到有效延续和传承。图为文物工作者正在测量关城的相关数据。 高展 摄
与长城打交道已10多年的张斌,对于当地长城保护的变迁如数家珍。他说,“我们无法干预自然环境,做好病害监测和日常保护维护,探究病害发育背后的原因,则是当下保护长城的重点工作。”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转变了过去的长城保护理念,启动了长城预防性保护工作。例如去年,我们对两处关堡实施了日常保养维护,采取了一些可逆性的保护措施确保墙体安全,还在关堡墙体日常保养维护中设置了一个传统材料和工艺的试验段,通过比对实验段的数据监测,探索适合于本地区长城保养维护的材料和技术工艺,来开展长城的日常保养维护。”张斌说,维修长城和维修房子是不一样的,在遵循“最小干预”的原则下,坚持“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维修理念,不断保持古城墙它原来的那个状态,有效延续其价值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历经数十载保护修缮的古老关城得以延年益寿,成为了海内外游客“丝路游”的必经打卡地。 高展 摄
数据纳入日常保护监测:本体和载体同保护
科技保护让长城价值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得到有效延续和传承。从去年开始,该研究所积极与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合作开展长城的遗产监测和安全巡查,并通过与天津大学、兰州大学、敦煌研究院合作开展长城保护课题项目,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长城遗产监测工作,并将常规监测纳入日常巡查。
“通过不间断地病害监测,掌握病害发育的机理、特征和危害性,开展日常保养维护,从源头解决长城的小病,治理好了,就不会生大病,年老的长城才会延年益寿。”张斌说。
连日来,记者走访嘉峪关关城看到,工作人员拿着裂缝监测仪、全站仪、墙体水分仪等系列科技设备进行长城的日常监测,并启用无人机开展长城周边赋存环境的安全巡查监测等,创建“日常监测—综合预报—提前预警—及时保护”的长城保护工作模式。
张斌说,该所已由过去对长城本体的保护,延伸至对长城本体和本体所处的历史环境风貌“同呵护”,也是保护工作中的另一个变化,无人机则成为其“重要伙伴”。
他说,无人机巡护可以从高空俯瞰长城和其周边赋存环境的关系,对长城所在地周边的地貌、植被、人类活动等做好巡查监测,通过照片比对,综合分析和评估文物保护单位赋存环境变化对其影响,以提升长城保护管理工作能力,更好地保护长城。
据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披露,该院逐步启动实施长城的科技保护工作,维护好和利用好嘉峪关关城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入侵报警、视频监控、声音复合、出入口控制、安防专用通讯、电子巡更、网络广播等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各种风险因素对长城本体和赋存环境的威胁。
同时,运用计算机处理软件对远距离裂缝观测仪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出裂隙宽度的变化数据。从目前已经采集六年的相关数据看,嘉峪关长城整体上处于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
图为嘉峪关关城内一景。 高展 摄
发动社会力量共护关城“容颜”
“长城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张斌说,文物保护不仅需要专业人员的守护,更需要社会大众的共同参与,从源头上了解中华文明灿烂文化,常怀对文物的敬畏之心,用实际行动保护共同的文化遗产。
对此,该所不仅“聘用”当地附近村民、牧羊人等作为“长城保护员”,通过他们不间断的观察和报告,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张斌说,去年该所还面向社会招募长城保护志愿者,目前已有500多人报名参加。他们时常发起志愿活动对长城周边环境进行清理整治,拾捡山体上的垃圾、宣传环境保护意识。这不仅弥补长城保护力量不足的缺陷,更向社会大众宣传保护长城的理念,共同“呵护”关城的“不老容颜”。
据统计,今年“五一”假期,嘉峪关市共接待游客35.36万人次,同比增长123.8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8亿元,同比增长111.35%。其中,关城入园人数7.75万人次,收入363.7万元。游客中,甘肃省内人数占总购票人数34%,省外占66%。(完)
相关新闻
- 2021-05-27甘肃嘉峪关打造边塞史诗剧:引众"沉浸式"体验丝路文化
- 2020-12-01异乡人作客甘肃戈壁滩三十载:“此心安处是吾乡”
- 2020-11-27甘肃嘉峪关古稀老人收藏50载 家中建博物馆传承红色记忆
- 2020-11-16嘉峪关城楼一块砖
精彩推荐
- 【小康圆梦·看甘肃】静宁县新店乡:产业兴环境美 乡村振兴看这里
-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谈永红:为孩子撑起一片课外阅读的晴空
- K226/227次列车重新启程 兰铁公安维护秩序助力旅客回家
- 长图|下半年甘肃经济工作怎么做?安排来了
- 重温红色文化经典 铸牢青少年红色文化高地 南北小萝卜头歌乐山下“再相逢”
- 【短视频】(央媒看甘肃)铺就小康路 教育中医齐发展
- 尹弘在省委审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强调 紧紧围绕中心大局 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以有效审计为“十四五”发展保驾护航 任振鹤等出席
- 任振鹤在甘肃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调研时强调 向市场要空间 向创新要活力 向管理要效益 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