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甘肃武威研讨明清时期河西走廊社会变迁
11日,“明清时期河西走廊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举办。图为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赵笑洁讲话。 武威市新闻传媒集团供图
中新网甘肃武威9月11日电 (记者 崔琳)11日,“明清时期河西走廊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在甘肃武威举办,会议设置了多项议题,尝试从多个主题、多个视角,全面审视并总结明清中国边疆治理的历史经验,推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建设,旨在为当前中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历史借鉴。
“广阔的大西北,是我国的历史高地,文化高地,而甘肃武威尤其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赵笑洁指出,武威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早在上古时期,勤劳的先民们就已经在此生活繁衍,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沙井文化。西汉时期,河西走廊的开辟,河西四郡的设立,加强了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的管理,维护了国家的长期统一。
图为武威市委书记柳鹏讲话。 武威市新闻传媒集团供图
赵笑洁说,长期以来,武威一直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西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中心。各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各种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
赵笑洁解读,从两汉时期的河西四郡,到魏晋时期的五凉故都;从隋唐时期的盛世凉州到西夏辅郡,明清府卫,武威厚重、独特的文化积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深层记忆,就像鸠摩罗什寺、天梯山石窟、大云寺、凉州会盟纪念地、武威文庙那样,历尽岁月沧桑,却巍然屹立;又如千古传唱的凉州词,成为触发每个人文化遥思的不断琴弦。于是,“武威”这一闪亮的名字,就是中华民族刚健有为的民族精神的浓缩和写照,这里的文化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威市委书记柳鹏致辞说,在明清时期,武威文风兴盛,是凉州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阶段,明代以文庙扩建为标志,儒学达到了新的高度;清代创立了成章书院、北溟书院、雍凉书院等众多书院,“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文教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形成了“书城不夜”的优秀历史传承,对后世文化事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图为“明清时期河西走廊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现场。 武威市新闻传媒集团供图
近年来,武威官方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设立了凉州文化研究院等一批文化研究机构,成功举办了凉州文化论坛和凉州文化学术研讨会等一批文化节会,出版了《话说五凉》《中国马文化》等一批文化研究著作,恢复了李铭汉等一批名人故居,实施了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让凉州文化品牌形象得到全面展现。
“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因包容而多彩,因互鉴而提高。”柳鹏表示,举办此次学术研讨会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挖掘凉州文化内涵,提炼其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打造凉州文化品牌的一场学术盛宴,旨在让凉州文化更好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助力发展。
接下来,与会专家学者将围绕“明清时期河西走廊社会变迁”主题展开研讨,进一步梳理明清时期河西走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及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变迁,以此推动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助力武威文化旅游名市建设。本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和武威市委、市政府主办。(完)
相关新闻
- 2021-09-11“千孔洞窟 万象之上”敦煌壁画艺术精品公益巡展走进北京市鼎石学校 一名学生与敦煌的“守护”之约
- 2021-07-26兰州暑期游市场升温:“探古访今”沉浸式体验丝路文化
- 2021-07-22170余名专家学者金城探讨“百年变局中的世界与中国”
- 2021-06-15敦煌旅游升温“不打折扣”:文旅演艺插“科技翅膀”升级引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