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文化热点

“丝路伙伴”敦煌探“Z时代”下“文化+科技”新交流

21-09-26 11: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赵满同

  9月24日至26日,在第五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展出的敦煌文创产品。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中新网甘肃敦煌9月25日电 (闫姣 丁思 李亚龙)随着“Z时代”的定义,不少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关注到“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也需与时俱进,迎接新业态,探索新路径,以更好地促进“丝路伙伴”民心相通。

  24日至26日,第五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第十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简称“一会一节”)于甘肃敦煌市举办。在其分项活动“一带一路”交流与合作文化论坛上,业界人士各抒己见,为新时代下“一带一路”的交流合作建言献策。

图为甘肃“一会一节”期间,“一带一路”交流与合作文化论坛在甘肃省敦煌市举办。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图为甘肃“一会一节”期间,“一带一路”交流与合作文化论坛在甘肃省敦煌市举办。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在论坛上,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埃里克·阿希莫夫表示,受疫情影响,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积极探索新方式、新形式,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举办艺术节、竞赛、展览、论坛、学术会议等各类文化活动。

  “当下,全球的文化消费都面对一个叫‘Z时代’的新消费群体,我们讨论新时代‘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时,也要考虑‘Z时代’的出现带给我们制定文化交流策略时需考虑得更多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意娜说,这一代人“活在网上”,且品牌意识与口碑意识增强,所以未来与互联网深度结合是大势所趋,也要通过他们的文化自信,助推中国文化品牌加速重构和传播。

图为甘肃“一会一节”期间,位于敦煌的天水市展馆中,民众观赏文创产品。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图为甘肃“一会一节”期间,位于敦煌的天水市展馆中,民众观赏文创产品。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在意娜看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也在迎新业态,其中,文化新业态将逐渐成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公益性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文化贸易等方式参与到未来的文化交流中。

  意娜表示,随着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必然需要探索新的实施路径。比如,在中国对外文化传播具体策略方面,要积极破圈,利用互联网工具,在制作、传播、获取和消费全领域善用“文化+科技”,保证产品的艺术感、精致感和启发性,并展示出对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的尊重,使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都能感受到共鸣和亲切感。(完)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聚焦一会一节】200件海外遗失文物复制品亮相敦煌 再现千年辉煌 【聚焦一会一节】200件海外遗失文物复制品亮相敦煌 再现千年辉煌
  • 【聚焦一会一节】 兰州馆初印象:在民谣里拼出城市的风景 【聚焦一会一节】 兰州馆初印象:在民谣里拼出城市的风景
  • 【聚焦一会一节】嘉峪关“90后”小伙用石头作画 藏着诗和远方 【聚焦一会一节】嘉峪关“90后”小伙用石头作画 藏着诗和远方
  • 聚“丝路”重镇 论“五凉”文化——“一会一节”分项活动“五凉”文化论坛扫描 聚“丝路”重镇 论“五凉”文化——“一会一节”分项活动“五凉”文化论坛扫描
  • 促敦煌学创新发展——记2021敦煌论坛:“一带一路”视野下的敦煌学研究学术研讨会 促敦煌学创新发展——记2021敦煌论坛:“一带一路”视野下的敦煌学研究学术研讨会
  • 甘肃省6家企业荣登“2021中国企业500强”榜单 甘肃省6家企业荣登“2021中国企业500强”榜单
  • 兰州:“二十四节气”画上墙 兰州:“二十四节气”画上墙
  • 中央第十五督导组在兰州海关缉私局调研督导政法队伍教育整顿 中央第十五督导组在兰州海关缉私局调研督导政法队伍教育整顿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甘肃张掖:金秋九月 相约“彩虹山”
2   “惠购”不断!四季度甘肃再“出招”促
3   【一会一节】多彩“铜城”的华丽蝶变
4   【一会一节】古道雄关给你从古至今的美
5   【走进乡村看小康】“兰州百合”破产量
6   “反弹琵琶”者原为男性?“冷门绝学”
7   “感恩号”专列助力舟曲避险搬迁
8   新华全媒+|“到世界找敦煌”——200件
9   甘肃兰州开行“中吉乌”国际多式联运班
10   天津市对口支援甘肃工作前方指挥部临时
11   【聚焦一会一节】200件海外遗失文物复
12   【聚焦一会一节】 兰州馆初印象:在民
13   【聚焦一会一节】嘉峪关“90后”小伙用
14   兰州:“文化进万家”惠民活动丰富市民
15   甘肃省补充领军人才 兰州大学49名学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