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研究院倡建“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联盟”
2018年8月,在敦煌举行的“丝路美地·敦煌”展再现了大幅高保真复制壁画、洞窟等。(资料图) 杨艳敏 摄
中新网甘肃敦煌9月25日电 (记者 丁思)“实现流失海外敦煌文物的数字化复原,这项巨大的工程和项目单靠敦煌研究院一家力量难以完成。”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罗华庆表示,敦煌研究院正在策划并在此倡议组织成立“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联盟”,希望联合文博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等,共同建立多渠道、多方式获取采集流失海外敦煌文物的数字资源。
24-25日,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甘肃省政府主办,甘肃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承办的“2021敦煌论坛:‘一带一路’视野下的敦煌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敦煌举行,来自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敦煌研究院和全国相关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80余人齐聚敦煌探讨研究。
期间,罗华庆现场作了《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项目概述》报告,与参会宾客共同探讨该项目目标、原则、数字化标准、目前进展,以及存在问题和未来展望。
1900年,在莫高窟发现藏经洞,内藏各类文物6万余件。由于历史原因,近5万多件文物流失到海外多国数十多个机构。近百年来,在国内外敦煌学界的共同努力下,通过调查、编辑、刊布流失海外敦煌文物的目录、图录和研究,基本弄清楚了敦煌藏经洞文物的数量、内容及价值,但敦煌文物流失海外分存多地的命运并没有改变。
罗华庆介绍说,自20世纪中期各国开始对敦煌文献资料进行传统胶片拍摄;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法国等国所藏部分敦煌文献以微缩胶卷的形式公布。20世纪80年代初,各国学者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敦煌文物信息,刊布敦煌文物目录、图录。90年代以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加速敦煌文物数字化工作,并探索建立敦煌文物数据库。
为实现敦煌藏经洞文物“数字化回归”,敦煌研究院已启动“数字敦煌:藏经洞文物数字化项目——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回归”项目。该项目初步预算总经费2.5亿元人民币,按10年实施期计划。该项目也是首个由中方主导的数字化回归项目。
罗华庆24日接受记者采访介绍说,该项目的核心是获取流失海外敦煌文物的数字资源,流失海外敦煌文物的收藏机构不一、数字化情况各不相同、对待数字复原的态度各有不同,所以该项目数字资源获取模式分为协商模式、收藏机构授权模式、众智模式、合作采集模式、出版图录授权模式等。
“但由于疫情原因,我们无法直接和海外收藏机构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联系,仅仅依靠邮件、网络交流是远远不够的。”罗华庆说,目前,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丝绸博物馆、浙江大学等机构授权获取了部分国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图像;希望在国内组织成立该项目的数字化复原联盟,通过宏观协调、广泛参与、团结合作的协同工作模式,来逐步建立完善完整的数据库和资源共享平台。
据悉,敦煌研究院在文物数字化方面已有30余年的经验。2016年,“数字敦煌”数据库上线,免费向全球共享30个洞窟的高清影像资源。
“这是一项漫长而精细的工作。”罗华庆说,希望通过运用新兴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建立统一完整的数据库和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流失海外敦煌文物的数字化复原和全球共享。支持和引导国内外学者利用数字资源深入研究挖掘敦煌文物博大精深的价值,通过展览、出版、融媒体传播等多元化方式讲好敦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完)
相关新闻
- 2021-09-26“丝路伙伴”敦煌探“Z时代”下“文化+科技”新交流
- 2021-09-242020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发布
- 2021-09-23裕固族每千人一博士 “学霸民族”有何教育秘诀?
- 2021-09-22“飞天舞动新丝路”光临武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