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敦煌探“五凉”文化古为今用 冀承袭传统“弹新曲”
9月24日至26日,在“一会一节”重要分项活动“‘五凉’文化论坛”上,专家学者共话该文化的古为今用。 闫姣 摄
中新网甘肃敦煌9月25日电 (闫姣)24日至26日,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相聚在甘肃省敦煌市,聚焦上承建安、下启隋唐的“五凉”文化,探究该文化古为今用的“良方”,以弹奏文化“新曲”。
作为第五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第十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简称“一会一节”)的重要分项活动之一,“五凉”文化论坛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魏晋南北朝时期,五凉政权统治下的河西地区保存和传承了中原文化,多种文明融会贯通,多元文化互学互鉴,形成了以经史学术、佛教文化和典章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五凉文化。五凉文化是河西历史文化的代表性文化,在加强民族团结融合、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图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境内的天梯山石窟,其开凿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资料图) 崔琳 摄
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冯培红演讲时说,如何更好地弘扬五凉文化,寻求五凉史研究的突破,需要今人在史料领域取得根本性的拓展,在史料解读方面下大力气,比如充分研读和榨取传世文献的史料信息,在旧史料中发现新问题,扩展研究的边界,或颠覆传统的议题。大力开掘文物史料的利用,包括墓葬壁画、画像砖、镇墓罐、墓志、简牍、石窟等,综合运用多元史料来研究五凉史,将其推上一个新境界,全新展现五凉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西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院长徐兆寿称,“五凉经验”对中国边疆治理有一定启示。“后凉中西融合、文化多元,南凉以儒化胡、文明以止……”他总结经验说,严宽结合,胡汉相融,安定边疆,为初级治理;农耕引进,使民安富,安定身心,为中级治理。文明以入,教化四方,信仰安民,为高级治理。
甘肃省政协副主席王锐说,五凉文化“兼收并蓄,融合创新”的鲜明特征和“承前启后,继绝扶衰,五百年间延绵一脉”的杰出贡献,在之后16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见证着丝绸之路悠久灿烂的文化,为甘肃创新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
近年来,甘肃武威市也多措挖掘五凉文化内涵,建成五凉文化博物馆,录制《话说五凉》文化短视频节目,出版《话说五凉》《五凉名儒》等专著,多形式、多平台呈现博大精深的五凉文化,以实现古文化惠及今人。(完)
相关新闻
- 2021-09-17【网络中国节·中秋】文物里的月亮和中秋故事
- 2021-09-13中国古代冠礼及笄礼
- 2021-09-13《仪礼》汉简:“礼仪之邦”的天下第一简
- 2021-09-13远古先人爱耍酷, 所以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