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祖邑:让文化走出去 让游客走进来
国家3A级景区祁山武侯祠。秦波 摄
国家4A级景区甘肃秦文化博物馆。薛小平摄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王云祥
12月10日,省文旅厅公布了国家4A级景区拟定名单,礼县秦文化博物馆旅游景区名列其中。
几年前,礼县大堡子山先秦陵园遗址发现,大量国宝级先秦文物与世人见面,大堡子山因此成为我国独特的稀缺景点。如今,礼县将悠久的历史文化与壮观的自然人文景观融合,启动百亿级文化与旅游产业项目,打造陇上文化旅游名县。
“秦皇祖邑”风景好
“秦皇祖邑”礼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大多分布在西汉水流域一带。这条线上,布满了大堡子山先秦陵园、盐井古街、祁山武侯祠、翠峰山、秦皇湖、龙林桥等景观。
从礼县县城出发,记者沿着西汉水前行35公里到达龙林镇,龙林古桥横跨西汉水上空。据当地古壁文记载,这座桥始建于汉代,历来都是贯通秦陇巴蜀的必经要道。这座桥由两段组成,两段汇集在河水中央的巨型岩石上,岩石上有生动壮观的寺庙建筑,周围生长着千年古柏,是西汉水下游的一道壮丽景观。
在龙林镇,还有著名景点金轮山。冬日清晨,登上山顶,气势恢宏的庙宇建筑群呈现在眼前,这就是雄伟壮观的金轮山主峰。即使是冬季,前来旅游的人也络绎不绝。
“礼县大堡子山先秦西垂陵园的发现,填补了先秦文化研究的空白。秦贵族墓出土的秦编钟,是我国发现的唯一一件九件套秦编钟。礼县发掘出土了4000余件青铜器、陶器、瓷器等历史文物,具有代表性的商代‘亚父辛鼎’,西周时期的乳钉纹簋,春秋时期的秦子鎛钟、甬钟等国家一级文物75件,青铜器1395件。” 礼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秦波说,甘肃秦文化博物馆馆藏文物达到5000余件,古籍资料多达1万余册。
秦波介绍,礼县境内先后发掘了秦文化、仰韶文化、三国文化等遗址98处,大堡子山先秦陵园遗址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王仁裕神道碑、赵孟頫书赵世延家庙碑、高寺头寺洼文化遗址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旅融合新定位
几天前,在礼县党代会、人代会上,关于全县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融合开发成了热点话题。礼县明确提出了“旅游活县”目标,依托“先秦文化”“三国文化”“生态旅游”品牌,确立“秦皇祖邑、三国胜地”“中华原生文明发祥地”“世界首个国家制度诞生地”战略定位,全力融入“西安—宝鸡—天水——礼县”旅游圈。
礼县文旅融合有其独特优势。“县上邀请知名专家团队,对全县文旅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祁山三国文化产业园、秦皇湖大景区开发、乡村旅游等进行了规划。其中,秦汉文化产业园是投资百亿级的大项目。”秦波说,礼县历史文化名片效应显现。
为了打好全域旅游这张牌,礼县通过优化文化旅游市场,全县旅游景区、产品质量、酒店餐饮等旅游服务质量同步提升。“这里既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也能体验到秀美多姿的自然奇观。”秦波说,无论城市建设布局还是各大旅游景点,到处都有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
目前,礼县已经形成了“寻根游、古战场游、体验游、休闲观光游、山水康养游”等全域旅游新模式,打造出了四通八达的多条精品旅游线路。
同时,记者采访了解到,礼县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融入古代文化元素,城市建筑风格突出秦汉文化气息,先后打造出了甘肃秦文化博物馆、秦人广场、秦汉大道、西汉水风情线等一批地标性秦汉文化建筑,让老百姓享受到了古文化的新活力。
而旅游文化产业园区、乡村体验旅游示范点的建设,使全县旅游产业正如火如荼般推进。
百亿项目成为新亮点
让文化走出去,让游客走进来。礼县依托独一无二的秦汉文化特色资源,打造百亿级产值的文农旅融合发展经济带。
记者采访了解到,礼县正在创建“西汉水流域文化生态”5A级大景区、“甘肃秦文化博物馆”“祁山武侯祠”两个4A级景区和“秦皇湖”3A级景区。“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建成了甘肃秦文化博物馆、大堡子山国家遗址公园保护展示、赤土山公园、东城公园等旅游景观。”礼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干部陈鸣说,并先后完成了重点景区道路硬化,全县旅游质量进一步提升。
礼县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赋予古遗址、古建筑、非物质文化和人文景点融合发展,提升文化旅游人文内涵。通过对当地乞巧、影子腔、说春等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扶持,既保护了当地传统文化的纯洁性,又提升了文化旅游的价值品位。
“着力打造沿西汉水布局的‘百里文化旅游经济带’,创建旅游综合收入百亿级的秦汉文化产业园区,切实把文化旅游打造成文旅赋能型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秦波说,如今礼县正在向着打造陇上文化旅游名县的目标迈进。
相关新闻
- 2021-12-22甘肃手工书艺人寓“敦煌壁画”于“方寸雕版”
- 2021-12-15【街巷之眼】河州巷语
- 2021-12-15【街巷之眼】平凉城里石家巷
- 2021-12-15【街巷之眼】天水街巷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