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发现之旅

西和村民短视频展示国家级非遗技艺 “活着的造纸术”获赞近300万

22-02-14 15:22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编辑:赵满同

  原标题:西和村民短视频展示国家级非遗技艺

  “活着的造纸术”获赞近300万

  中国甘肃网2月11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记者 赵文瑞)造纸术这种技艺,距今已有1900余年的历史。如今,在我省陇南市西和县,还能看到“活着的造纸术”。几年前,西和县刘河村的苏金平把家人手工制造西和麻纸的片段拍成了短视频,没想到如今,他已在短视频平台拥有了15万多粉丝,视频点赞量将近300万。今年,他又加入了省商务厅主办的甘肃省电商直播大赛,通过更广泛的渠道宣传和守护这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和麻纸有“千年寿纸”之美誉,纸色古朴、纸质柔韧不朽、手感绵滑,适宜书写优雅的书札文书,做传统书画装裱,以及各种纸活工艺制作等。尤其是近年来众多倾向仿古创作的书画家,都偏爱用西和麻纸搞创作。“至今我们家三代人都还在传承这门手艺,也一直靠此为生。”在苏金平的视频里,父亲捞纸、奶奶揭纸的片段都赢得了上百万点赞。“从一块树皮到一张纸,纯手工制作,要经过泡、蒸、踩、砸、切、抄等72道工序,约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村以前也有,但现在这种技艺几乎没人学了,支持你们。”很多人留言给予支持。

  “我们村里手工制作麻纸的传统已有上百年,之前有20多户人家都是专门造纸为生,后来减少到了10多户。不过随着我的短视频粉丝量增多,村里其他人也重新拾起了这门老手艺。”苏金平说,“很多人开始咨询和预订西和麻纸,我的顾客已遍及全国。我们还帮村里的其他人卖出了麻纸,一年的销售额大概有几十万。”

  经过一代代麻纸制作人的探索改良,西和麻纸的制作工艺日益精进。现在的西和麻纸,纸质坚柔,适用于手卷、扇面、书札书写,书画效果极具表现力。近年来,受益于西和县政府对麻纸产业的支持和推动,西和麻纸作坊也越来越多,一些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陆续回到村里,肩负起西和麻纸传统技艺继承和文化传播的使命。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网络中国节·元宵】平凉华亭市:舞龙耍狮闹元宵 曲子戏唱响团圆年 【网络中国节·元宵】平凉华亭市:舞龙耍狮闹元宵 曲子戏唱响团圆年
  • 【网络中国节·元宵】兰州正宁路社区:欢乐闹元宵 开心煮汤圆 【网络中国节·元宵】兰州正宁路社区:欢乐闹元宵 开心煮汤圆
  • 【新春走基层】兰州城关:驻守干部下基层 共绘新时代文明实践同心圆 【新春走基层】兰州城关:驻守干部下基层 共绘新时代文明实践同心圆
  • 【春绿陇原·云端盛宴】秦腔《豆腐引子》 【春绿陇原·云端盛宴】秦腔《豆腐引子》
  • 【春绿陇原·云端盛宴】秦腔《寺村塬》 【春绿陇原·云端盛宴】秦腔《寺村塬》
  • 【春绿陇原·云端盛宴】秦腔《太白枪声》 【春绿陇原·云端盛宴】秦腔《太白枪声》
  • 【春绿陇原·云端盛宴】定西市2022年迎新春戏曲晚会 【春绿陇原·云端盛宴】定西市2022年迎新春戏曲晚会
  • 【春绿陇原·云端盛宴】2022年甘肃省新年音乐会 【春绿陇原·云端盛宴】2022年甘肃省新年音乐会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网络中国节·元宵】平凉华亭市:舞龙
2   【网络中国节·元宵】兰州正宁路社区:
3   【新春走基层】兰州城关:驻守干部下基
4   【网络中国节·元宵】临夏永靖县:社火
5   【网络中国节·元宵】天水人爱吃手工“
6   【网络中国节·元宵】天水:元宵节前元
7   【“飞阅”中国】壮美!云瞰甘肃宕昌“
8   【网络中国节·元宵】元宵节临近 兰州老
9   甘肃舟曲移民“求职记”:不惧年龄“天
10   【网络中国节·元宵节】“兰美美”带你
11   【网络中国节·元宵节】和政县:花灯璀
12   【网络中国节·元宵节】正月十五到 兰州
13   【春绿陇原·云端盛宴】秦腔《豆腐引子
14   【春绿陇原·云端盛宴】秦腔《寺村塬》
15   【春绿陇原·云端盛宴】秦腔《太白枪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