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数字再现"等工程探长城文物和文化保护新路径
图为位于甘肃酒泉市金塔县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墩门大墩明长城烽燧。(资料图) 冯志军 摄
中新网兰州2月18日电 (闫姣 张煜曼)“《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保护规划》明确了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5大重点建设工程,创新方法,探索新时代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新路径。”18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田学功如是说。
当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在兰州市举行。
《规划》立足甘肃长城资源禀赋现状、保护利用工作实际,围绕突出“万里长城”整体辨识度和中华民族精神标识主题,以加强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弘扬为主线,共确定了7个章节,包含以保护传承、研究发掘、数字再现等五大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以及“河西汉塞”“明代雄关”“陇右屏障(战国秦)”核心展示园等重点区段建设方案。
2月18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保护规划》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在兰州市举行。 闫姣 摄
田学功指出,《规划》有三个阶段发展目标:到2021年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管理机制初步建立,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文化资源挖掘与创作、基础数据库建设等项目基本落实。到2023年底,甘肃长城资源保存状况和环境风貌显著改善,长城资源实现整体系统保护,长城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局面初步形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初具雏形。到2025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全面建成,“三园、三段、八点一线”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全面落实,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成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省、讲好中国故事甘肃篇的重要载体。
田学功表示,《规划》以“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为总体发展方向,提出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成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高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华民族精神标识新平台,增进民族情感加强民族团结新纽带,服务“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建设新典范,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图为甘肃嘉峪关悬臂长城吸引游客打卡 。(资料图) 李亚龙 摄
甘肃是长城资源大省,境内长城现存遗迹主要修建于战国秦、汉、明三个时期,三代长城西端起点均在甘肃境内。该省长城总长度为3654公里,居全国第二,其中明长城1738公里,为全国之首。长城类型囊括墙体、关堡、壕堑、烽燧和自然天险等,素有“土质长城博物馆”之称。
田学功称,甘肃今年将主要推进白银市索桥堡长城遗址公园项目、汉明长城高台段项目建设。还预计启动嘉峪关和玉门关2处核心展示园、张掖“甘凉咽喉”风景道示范段等项目建设,力求长城公园各重点项目按时按期启动,保质保量建设。还将持续围绕保护传承工程、研究发掘工程等组织开展各类与传承弘扬长城文化有关的学术活动、文化活动,推出一批精品展览,出版《甘肃长城资源调查报告》《长城文学与文学长城》等成果,不断丰富和深化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内容,进一步提升甘肃长城文化影响力。(完)
相关新闻
- 2022-02-182021年甘肃文物工作成绩喜人亮点频现
- 2022-02-17甘肃:过大年 看非遗
- 2022-02-17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开展华亭曲子戏田野调查
- 2022-02-14喜人数字印证陇原文物不俗“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