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铁骨柔情为家乡树碑立传 ——读张振国诗集《看那彼岸花开》
翻开张振国的诗集《看那彼岸花开》,我找到了共鸣,找到了同样的家国情怀。比如他在《石羊河,我的石羊河》中写道:“深深浅浅的脚步可以触摸你/雪地里冰凉干瘪的河床/却无法到达你泪水浸透的断层/青土湖里一枚贝壳的梦想……在祁连山脉的肩膀上/默默牵挂你乳汁的流向”。这首诗并没有华丽的辞藻,诗人将自己比作一枚青土湖的贝壳,渺小却怀揣一个大梦想,位卑却始终牵挂着生态保护的大事,这就是张振国的可敬之处,也是我最欣赏他的地方。同饮一江水的牵恋,不应该只是男女之间的爱慕,更该成为惺惺相惜的扶持,我为之而沉醉。
在张振国的笔下,一地玉米是季节时尚的写真,田园农家鸡犬相闻就是最美的画卷,就连冬季里农村土炕冒出来的青烟,都是独具诗意的彩虹。读张振国的诗歌,就像漫步在时光的画廊里,他用文字打磨雕琢、用诗歌勾画定格,呈现的是一幅幅我们都经历过,抑或正在经历的事件,或工笔或写意,言之有物、妙趣横生。
铁骨柔情,含蓄内敛,这是最能打动人心,又能被长久记忆的东西。这一点,张振国做到了,所以他的诗歌具有感染力,也难怪他有这份自信。
在《滋味》里:“青蛙站在高高的井台上/给轱辘讲述大海的故事。最苍白的是时间/最美丽的也是时间……”《永远的向往》中:“冰山为草原守候/太阳为月亮燃烧……”向日葵始终坚信秋天会熟,黎明推开大地的窗户张望生命,乌鞘岭的心事是站成一棵树的形象,暮鼓中的鸽子六亲不认,日子在生长,快乐发了芽……种种想象插上了翅膀于天地间不羁遨游,满含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他一边思索人生一边试图用自己的思想去解读所见所感,看似天马行空,却已然捕捉到了灵性的光芒,用点滴感悟诠释着他眼中的世界,用遐想给日月星辰和世间万物镀上了绚烂的色彩,赋予它们生命,带我们走进一个叫做诗歌的神奇领域。
诗歌原本就该是这个样子的,空灵毓秀剪剪轻风,应当有着“清泉石上流”的宁静,“坐看云起时”的淡泊,“采菊东篱下”的悠然,如此心境下创作出来的诗歌一定是“润物细无声”的温煦,而不会面目狰狞地吓到读者。即便热情洋溢,也当如“豌豆花跃跃欲试,布谷鸟唱出偈语,蝴蝶问候花朵”那样的风度翩翩。喜欢张振国的诗,就是喜欢这份宁馨中的平和,微笑里的质疑,边走边顿悟的思考。
自然,有陌上花开,也就有大漠风沙;有新时代的礼赞,亦有八千年的追思。在张振国的诗歌里,河西大地上一只燕子一匹马,就能代表人间的“图腾”,就构成了游子梦魂萦绕的故乡,成为人在远方心在凉州大地的牵挂,游子的心上,故乡是睡着的,而思念永远都是醒着的。所以他说“离开久了老想回去却又回不去的地方,叫老家”。这一句诗使人顿时心生凄切。河西走廊更是马背驮起英雄的荣耀,古老的西夏文字是土地河水、血液和时间发酵而成的,刀光剑影里,一囊青稞酒、一杆牧羊鞭、一声雄鹰唳就能撑起一个家国的梦想,书写一腔醉卧沙场的壮志豪情。
一生太短一夏太长,人一辈子找到自己真正的爱不容易,文学创作,尤其诗歌创作能够有一二流传殊为不易。如果把诗坛比作一个大型花圃,咏史怀古、咏物言志、赠友送别、山水田园、民情疾苦、回乡羁旅等等各种题材共生共存,正在盛放的花朵无疑是十分引人注目的。所以说,遇到一本有内涵的诗集不容易,遇到一个真正的诗人更是难能可贵,就像这本诗集里所说的,一切都在脚下,一切都在心中,一切都像鲜花撒满天空。花开的时候最珍贵,希望张振国一直坚持下去,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人人喜欢的优秀诗歌来。
相关新闻
- 2021-06-30献礼建党百年 甘肃举行《兰州通史》首发仪式
- 2022-02-23“春绿陇原·云端盛宴”百部百场线上文艺展播成果丰硕
- 2022-02-23郑国斌向甘肃省博物馆捐赠书法精品
- 2022-02-07“冬奥过大年” 甘肃旅游揽金42亿元举办文化活动1181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