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桑梓崇圣祀——羲皇故里天水伏羲祭典活动述略
在古史系统中,伏羲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在人们心目中,伏羲是人文始祖,因而秦汉以降,对伏羲历代奉祀,钦崇有加。
天水自古为羲皇故里,至迟在唐代中后期传为伏羲画卦之地的卦台山即建有伏羲庙。北宋一代,朝廷多次诏命保护、修葺三皇等帝王陵寝。金代,秦州卦台山再建伏羲庙,于仲春之月祭祀伏羲。
元朝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元成宗诏命全国各地通祀三皇,以医师主祭。卦台山伏羲庙主祭伏羲,配祀炎帝神农和轩辕黄帝。每年三月三日、九月九日用太牢祭祀。秦州成纪被视为伏羲的诞生地,因此祭祀规格高于其他州县,每年春秋二祭由官府出资、官员主祭。同时,秦州还专设庙田145亩。
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秦州州城创建太昊宫(今伏羲庙前身)。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州城伏羲庙扩建完工,祭祀活动渐次正规化、制度化。祭祀费用列入州署财政预算,定额银18两。嘉靖十三年,巡按甘肃御史张鹏、秦州知州黄仕隆主持制礼作乐,祭祀进入极盛期。据史志记载,其情形及祭祀器物大致如下:祭祀程序分迎神、初献、亚献、终献、彻馔、送神、望瘗七部分;祭品用太牢,即牛、羊、猪三牲,以特别礼器陈设;每一程序进行之时都有乐舞伴奏,用乐舞生518人,乐器166件;祭文由礼部代表朝廷颁布(维年月日,秦州某官某,钦奉上命致祭于昊伏羲氏……)。由此,秦州伏羲庙成为全国性的伏羲祭祀中心。
与明朝相较,清代秦州伏羲庙冷清了许多,但祭银仍旧列入州署财政预算,祭祀传统得以很好延续,只是祭日逐渐由一年两度改为一年一度,时间定在农历正月十六。官府而外,祭祀有时由伏羲城士绅组织的上元会主办,有时也由士绅出资捐办,同治年间有两次庙祭即由伏羲城乡贤张登阶个人出资主办。民国时期,社会动荡,而祭祀相沿如故。祭祀依旧由上元会主办,祭资则完全依赖进香人捐助,礼仪与晚清略同,祭祀仍旧神圣严肃。祭祀活动从正月十四开始,城乡民众前往进香,同时上演庙戏,十五日出榜文,十六日正祭,正式举行典礼。伏羲祭典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已深深积淀于天水民众的生活之中,以年俗为例,只有正月十六朝了人宗爷(伏羲),年节才告完毕。
1949年天水解放,之后上元会自行解散,伏羲祭祀停止。1988年,时值龙年,天水市人民政府于农历五月十三举办伏羲祭祀典礼。从此,传统的正月十六祭典活动也随之恢复。2000年开始,天水市人民政府主持举办一年一度的伏羲文化旅游节,2005年伏羲公祭大典由市级升格为省级,同年被国际节庆协会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节会之一,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连续不断举办伏羲祭典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国内外影响越来越大,形成了中华先祖祭典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通过丰富多彩的伏羲祭典活动,羲皇故里天水已成为华夏儿女瞻拜人文始祖伏羲的圣地。
相关新闻
- 2022-02-16五营镇的历史印记
- 2022-02-16永登平定堡的岁月痕迹
- 2022-01-16平凉历史上出过十位皇帝
- 2022-01-06【溯源甘肃】班彪、班超父子的凉州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