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为建成文化强省奠定坚实基础 “华创区”建设规划任务2025年完成
原标题:为建成文化强省奠定坚实基础
“华创区”建设规划任务2025年完成
《丝路花雨》演出剧照
《大梦敦煌》演出剧照
日前,记者从相关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根据《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安排部署,“十四五”时期我省将紧紧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到2025年完成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以下简称“华创区”)建设规划任务,使其成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高地、特色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基地、服务“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建设的典范,为我省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省奠定坚实基础。
“金字招牌”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我省文化底蕴深厚、文旅资源丰富,结构和品相都具有明显的典型性、代表性和发展性,长城文化、红色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敦煌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而作为第一个国家级文化发展战略平台——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正在加快推进长城、长征、黄河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以“一区三园”为主要抓手的文化强省建设新格局已逐步形成,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文旅产业提质增效、综合效应不断扩大,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201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批复支持甘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要求以华创区建设为平台整体推进文化大省建设。9年来,在中央有关部委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建设目标,戮力同心、砥砺奋进,积极推进各项建设任务。经过多年努力,华创区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开创了新的发展局面,甘肃作为中华民族重要文化资源宝库的独特优势深度发挥,华创区“金字招牌”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近年来,省发展改革委坚持以规划为引领,牵头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将“一区三园”重点建设任务纳入规划,统筹推进落实。同时,坚持以政策为支撑,着力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文旅为依托打造全省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为“一区三园”建设提供助力支撑。近3年来,累计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17亿元(资金安排额度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安排省预算内资金2.5亿元、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0亿元,支持了220多个文旅项目建设,着力增强文化软实力,持续扩大文化影响力,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
据了解,“十三五”时期华创区建设在多个方面成效明显。其中,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成果丰硕。我省连续成功举办四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习近平总书记为首届敦煌文博会致贺信,发布《敦煌宣言》,与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二十多项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一百二十多所国内外高校参与的“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促进对外交流成效明显。
同时,公祭伏羲大典、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等高端文化活动持续举办。以敦煌、丝绸之路等为主题的精品展览和演出在十余个国家展演,充分展现了甘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全新的时代形象,极大提升了甘肃的世界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
此外,我省文化遗产保护水平也不断提升。其中,《甘肃省长城保护条例》等颁布实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圆满完成;科技赋能文物保护成效明显,全国首个文物保护多场耦合实验室和甘肃省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建成运行,两个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等重大文物保护工程相继竣工;考古发掘研究成果丰硕,夏河白石崖遗址、天祝吐谷浑王族墓列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敦煌学、简牍学、民族学等特色学科建设深入推进;《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丝路记忆·西北五省区非遗展演”成功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扎实有效。
文化艺术创作实现繁荣发展
在“十三五”时期华创区建设成果中,文化艺术创作生产也实现了繁荣发展。其中,电影《甘南情歌》、歌曲《千年之约》、广播剧《事妈儿宋小娥》荣获“五个一工程”奖。长篇小说《敦煌本纪》入围茅盾文学奖提名作品;网络文学创作发展势头良好,白银等建成网络文学创作基地;《踢球吧,孩子》获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电影提名奖。
同时,舞剧《丝路花雨》被中宣部确定为国家“一带一路”演出剧目;电视剧《淬火成钢》《一个都不能少》等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甘肃文学八骏”、甘肃戏剧红梅奖、甘肃省书法张芝奖、甘肃省美术金驼奖等评选活动持续推进。
此外,我省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也得到了不断强化,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健全完善,各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等免费开放基本落实。金昌、张掖、白银等地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兰州市“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建设机制”、定西市“百姓舞台”等5个项目被列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全省文艺院团下基层演出年均达到2000多场,服务群众达180多万人次,举办文化艺术展演及培训年均达到1.8万余场次。
历时一年编制《规划》六大章
“十四五”时期是甘肃胜利完成脱贫攻坚历史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奋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关键五年,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条件深刻变化,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规划中提出,要“加快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提升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平台功能”。因此,为落实全省规划要求,进一步繁荣发展全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我省组织省内专家历时一年时间,经过调研、论证、审议等多个环节,编制了这项《规划》。
《规划》共有六章。其中,第一章概述了华创区“十三五”时期建设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研判了“十四五”发展面临的机遇;第二章阐述了“十四五”时期华创区建设的指导思想、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第三章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省目标,确定了“铸魂”“探源”“守根”“塑形”四大行动,激发华创区建设的内生动力。
立足“一带三区”建设四个功能区
《规划》的主体部分为第三、四、五章,重点规划了“四大行动”,主要功能分区和重点工程。其中,将紧紧围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省目标,深入实施“铸魂”“探源”“守根”“塑形”行动。这“四大行动”,体现了华创区建设的基本思路、主要方法,充分考虑了理论与实践、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的关系。
同时,将立足“一带三区”空间布局,建设“分类保护、集中展示、融合发展、综合利用”四个功能区,促进引领华创区各类资源活化展示、创新发展,形成“片区支撑、点段牵引、连线整合、系统推进”的文化发展新格局。
其中,分类保护区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核心;集中展示区依托敦煌文化、长城文化、长征文化、黄河文化、始祖文化、民族特色文化等文化资源,集中建设重点展示园、主题展示带、特色展示点;融合发展区综合考虑分类保护区与集中展示区布局、区域资源富集程度、现有文化旅游项目基础及未来发展潜力等因素,打造特色鲜明、辐射性强的文化旅游融合、文化科技融合、文化贸易融合发展区;综合利用区以传统生产生活区域为依据,突出华创区建设主题,合理保存传统文化生态,注重环境保护与文化要素保存。
六项重点工程“齐头并进”
按照《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总体方案》“十三板块”建设任务,《规划》还整合提出了六项重点工程。
其中,保护传承工程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传统医药文化,加强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和戏曲传承加强传统节日、农耕文化及民俗民风传承;研究发掘工程将深入研究发掘甘肃特色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构建与华夏文明保护传承相适应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推出一批有价值、有分量的研究成果;文化惠民工程则聚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加快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探索公共文化服务运营新模式,拓展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等任务。
还有环境优化工程则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出构建自然环境管控体系、完善交通体系建设、加强环境基础设施等内容;文旅融合工程紧扣文化强省和旅游大省建设目标,围绕甘肃特色文化,深化以敦煌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旅游圈联动发展,推动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建设,推动始祖文化旅游圈高质量发展;数字再现工程围绕实施国家文化大数据战略,归集梳理各类文化资源数据,以建设标本库、基因库、素材库和文化专网、数字化文化生产线为重点,着力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创新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方式。
深度聚焦文化强省建设高质量发展
根据《规划》要求,“十四五”期间华创区工作将更加务实具体,体现政治站位、回应发展需要,深度聚焦文化强省建设、高质量发展等重大主题。其中,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将继续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公祭伏羲大典等重大文化活动;推动“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建设;开展敦煌文化国际交流,推动流失海外敦煌文献数字化回归;加强中医药文化交流合作,推进海外中医中心建设;加强“一带一路”宣传主题策划,编纂出版“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友好关系史丛书”,拓展对外宣传渠道,讲好中国故事甘肃篇章。
同时,还将进一步推进“三区”建设,建设以敦煌文化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态保护区,立足河西走廊地理特征、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人文风情,推进地域特色文化整体保护、活态展示和深度体验。建设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历史文化保护区,重点推动始祖文化、史前文化、道源文化、早期秦文化、农耕文化、石窟文化保护传承。建设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陇中特色文化保护区,重点推动黄河文化、陇右文化、民族特色文化、工业文化等保护传承。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 超 文/图
相关新闻
- 2022-03-09“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专题系列节目开播 32项“丝路非遗”荧屏闪耀传承之光
- 2022-03-09甘肃首个非遗保护本科专业获批设立
- 2022-03-042021“中国非遗年度人物”30位候选人名单出炉 甘肃省马利民入围
- 2022-03-032021年度甘肃省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记录工作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