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现代马术梦点亮古老军马场
新华社兰州3月16日电(记者何问、张玉洁)祁连山下的甘肃省山丹马场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27岁的山丹小伙院浩,梦想着要让曾经驰骋疆场的山丹马,成为现代马术赛场上的耀眼明星。
“目前马术比赛的竞赛用马以进口马为主,我想把山丹马带到世界舞台上,真正地比一场。”院浩说。
2021年6月19日,骏马在山丹马场奔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山丹马场最早可追溯至西汉时期,良马繁育至今仍是其主业。这里特产的山丹马个头中等、体质结实、耐力强,曾长期作为军马使用。
院浩的祖辈父辈都是山丹马场职工,他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也与马有关。
2017年大学毕业后,院浩应聘到江苏省一家马术俱乐部担任教练。在教学中,他接触到不同种类的马,学到许多关于骑马和养马的科学知识。他认识到,比起“鞭打式”驯服,“鼓励式”陪伴更容易让马熟悉动作指令。
“马术的关键在于培养人与马的默契,实现人马合一。脚尖在马肚轻轻一点,就能让马儿知道它要做什么。”院浩说。
对马术了解得越多,院浩就越觉得山丹马大有潜力。院浩介绍,山丹马属于温血马,适宜调教,跳跃能力强,适合于盛装舞步、障碍跳跃等项目。山丹马也更有“耐性”,一次的调教时间可达4小时,远远超过其他马。
2018年9月,院浩回到了山丹马场。入职后,骏马“丹丹”成为他的新朋友。
闲暇时,院浩每天来到马圈和“丹丹”交流,抚摸它,给它喂食、洗澡刷毛,牵着它去草原上散步。相互熟悉的时间花了大半年。
山丹马场的海拔在2420米至4933米之间,高寒的露天环境限制了训练活动。当地又没有室内马场,院浩只好自制训练器材。他搬来草捆当固定桩,中间架一根PVC管作为障碍杆。但PVC管容易踩碎,为防止伤到马,他仍在寻找更合适的材料。
与“丹丹”的配合并不容易。有一回,在60厘米高的障碍跨越训练中,院浩从马上摔下来5次,“丹丹”也不敢再跳。他便带着它绕着障碍杆跑以缓解情绪。
“马儿通人性,它把人摔了后,知道自己犯了错,会害怕。因此我们不能发脾气,要有耐心。”院浩说。
受院浩的影响,同事文君也改变了驯马方式。文君本已习惯按祖辈传授的经验骑马,但这种以轻柔动作带动马儿奔驰的方法,激发了他的兴趣。“人和马的配合更默契了。”他说。
山丹马场相关负责人介绍,山丹马场现已逐步引进阿拉伯马、英纯血马、顿河马等优良马种,对山丹马进行杂交改良繁育,以期在耐力的基础上增强速度等,为未来培育赛马奠定更好的基础。
院浩带着“丹丹”在山丹马场训练。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目前“丹丹”的累计学时已超过6个月,它的稳定性越来越高,对指令的分辨力也变得更加清晰。院浩时刻关注着中国马术协会发布的信息,一方面完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查看比赛通知。
天气暖和的时候,院浩会带着“丹丹”在草原散步,为新一年的训练做热身准备。看着越来越默契的“搭档”,他觉得自己离梦想更近了一步。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