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心灵读本”《读者》:拓多元粉丝圈 探疫下纸媒转型
中新社兰州3月28日电 (丁思 闫姣)后疫情时代,民众的阅读方式悄然改变,渴求内心慰藉和呼唤传统深层次阅读的声音愈来愈强烈。关注“疫”下读者“精神食粮”,成为“中国人心灵读本”《读者》杂志线上线下探索转型、拓多元粉丝的风口。
创办于1981年的《读者》,40余年来在海内外数千万读者中产生深远影响,被誉为“中国期刊第一品牌”。
伴随数字化应运而生的浅阅读、碎片化、娱乐化阅读日渐引发民众思考,纸质深度阅读回归大众视野,这种声音在疫情居家隔离期间最为强烈。
“随着时代发展,去而又返的纸质阅读者有所增多。”读者出版集团甘肃人民出版社副总经理、副总编辑高茂林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介绍说,《读者》十分尊重读者真实的阅读需求,立足追随时代脚步,为读者提供真正需要的高品质精神食粮。
线下,读者出版集团创造性推出“读者小站”“读者书房”“读者阅读角”“读者乡村文化驿站”等公共文化空间,继续创新和引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风尚。延伸出《读者》大字版、校园版、繁体字版、乡土人文版、海外版、盲文版、藏文版等多个系列。
“如今的年轻人更注重文章文学性,我们有‘70后’‘80后’‘90后’不同年龄层次的编辑,以保障杂志内容多元。”《读者》责任编辑李霞称,杂志核心保持不变,但随着时代发展,内容、排版会调整,满足不同读者需求。
中新社记者梳理发现,随着互联网冲击,民众汲取信息的途径增多,不再高度依赖纸媒。另一方面,年轻网友对“心灵鸡汤”生厌,转而追逐逻辑性、学理性文章。
延伸“书香网”触角,探索“智慧读者”“数字读者”则是读者出版集团转型觅线上读者的另一种途径。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读者》对近三年经典内容免费开放,覆盖读者线上1700万左右的订阅用户,首次面向用户推广“读者蜂巢”APP。
《读者》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上拥有数百万粉丝。去年年底,《读者》编辑还在直播间讲杂志和编辑部的故事。
这在读者出版集团总经理赵金云看来,部分读者习惯于电子阅读,该集团推出了诸多线上读物,满足不同人的需求,以后还会不断在阅读数字化方面推进创新。
读者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永升表示,“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传承文化,以文化人,是“读者人”始终不渝的信念。进入新时代,《读者》将继续以有筋骨、有温度的文字,更多体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精神和挺拔向上、从容优雅的中华文化。(完)
相关新闻
- 2022-03-28走近《读者》:追随时代脚步,不是“剪刀+浆糊”
- 2022-03-28走近《读者》:昔日UFO“版主”打磨“网红农书” 塑“农业科技明白纸”
- 2022-03-28走近《读者》:甘肃两大文化“王牌”牵手出版敦煌藏文文献
- 2022-03-28走近《读者》:“飞天社”辗转出版发行“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