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收藏考古

辛店文化唐汪式陶器赏析

22-03-29 11:34 来源:中国临夏网 编辑:赵满同

  原标题:辛店文化唐汪式陶器赏析

  辛店文化及唐汪式陶器概述

唐汪式旋纹双大耳罐

  唐汪式旋纹双大耳罐

唐汪式回纹彩陶罐

  唐汪式回纹彩陶罐

唐汪式旋纹双耳双鋬彩陶壶

  唐汪式旋纹双耳双鋬彩陶壶

唐汪式旋纹彩陶壶

  唐汪式旋纹彩陶壶

  辛店文化是西北地区一支重要的青铜文化遗存,因1924年4月在甘肃省临洮县辛店村首次发现而得名,年代约公元前1400—前700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周时代)。其分布范围比较广泛,在黄河上游及其支流渭河、洮河、大夏河、湟水等流域都有疏密不同的分布,其中以大夏河和湟水流域最为集中。

  辛店文化分为山家头、姬家川、张家嘴和唐汪四个类型。其中唐汪类型因1956年首先在东乡县唐汪遗址发现而得名,又称唐汪式陶器。唐汪式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器型有盆、杯、罐、豆、鬲等,体形浑圆、别有风味。器表大多施有红色陶衣,多用黑彩绘出纹饰,以螺旋纹为主体,多饰在腹部两条平行线的中间,黑彩螺旋纹是这一类型的典型纹饰,另外还有变形S纹、云雷纹等,独具特色。其以绚烂的彩陶纹饰,为甘青地区的彩陶文化落下了最后的帷幕,而其上的纹饰尤为引人注目。

  唐汪式陶器赏析

唐汪式旋纹单耳彩陶豆

  唐汪式旋纹单耳彩陶豆

  1、唐汪式旋纹双大耳罐 通高19.6厘米,口径11.6厘米,腹径13厘米,底径6.6厘米。泥质橙红陶,撇口,长束颈,斜肩,腹下垂,平底,口腹间饰双大耳,耳长,截面呈三角形。着红色陶衣,施以黑彩。颈、肩、腹主题纹饰为相互间套的旋纹。1984年东乡县龙泉乡苏家湾出土,现藏于临夏州博物馆。

  2、唐汪式回纹彩陶罐 通高23厘米,口径12.6厘米,腹径15厘米,底径6.5厘米。泥质橙黄陶。撇口,束颈,斜肩垂腹,平底,双大耳。着红色陶衣,施以黑彩。肩部两条平行线间饰变形横“S”纹,颈、腹的主题纹饰呈对称的回纹。1975年永靖县盐锅峡镇焦张村出土,现藏于临夏州博物馆。

  3、唐汪式旋纹双耳双鋬彩陶壶 通高24.4厘米,口径11.3厘米,腹径18厘米,底径6.7厘米。泥质橙黄陶,侈口,短颈,溜肩,圆球腹,平底,置双肩耳,腹中部附双乳鋬。着红色陶衣,施以黑彩。颈部绘菱形纹,肩部饰一圈三角斜线纹,腹部主题纹饰为四组连续旋纹。1981年积石山县出土,现藏于临夏州博物馆。

  4、唐汪式旋纹彩陶壶 通高19.6厘米,口径10.4厘米,腹径20.6厘米,底径7.6厘米。泥质红陶。撇口,短颈,丰肩,球形腹,下收为平底。着红色陶衣,上施黑彩。肩饰变形横“S”纹,腹部主题纹饰为六组连续旋纹。1982年临夏市折桥乡罗家尕塬出土,现藏于临夏市博物馆。

  5、唐汪式旋纹单耳彩陶豆 通高9厘米,口径15.5厘米,腹径6.4厘米,底径12.5厘米。泥质陶,敞口,浅折腹,置单附耳,束腰下接覆碗形圈足。着红色陶衣,施以黑彩。口沿饰倒三角纹,底心饰十字纹,圈足主题纹饰为连续旋纹。1976年康乐县虎关乡边家林村出土,现藏于临夏州博物馆。

  唐汪式陶器的特征

图1

  图1

  唐汪式陶器出现的这一时期正处在甘青地区彩陶文化的衰落期,陶器制造趋于粗糙简单,陶器纹饰也开始变的单一。质地多为夹砂粗红陶、陶土中掺有碎陶沫。一般采用泥条盘筑法,外表修整磨光并涂一层紫红色陶衣,典型器物有双耳罐、双大耳罐、单耳壶、四耳罐、豆、鬲等,体形浑圆、别有风味。纹饰用黑色,其彩绘以黑彩旋涡纹为主体,间绘以S纹、X纹、勿字纹和斜线三角纹等,多饰在腹部两条平行线的中间。独具特色,在其他文化中罕见。而“唐汪式陶器”上却出现了以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旋涡纹为主的彩陶纹饰,其风格新颖别致,成熟大方。故而有学者说“唐汪类型的陶器,犹如黄昏时透过云隙一道强光,在趋于暗淡的天空中,放射出了异彩”。然而,为什么在整个甘青地区的彩陶文化趋于衰落之际,唐汪式陶器上的纹饰又能大放异彩呢?

  原始艺术的产生,或多或少的受到原始宗教和生产生活的影响,体现了原始先民对世界的看法和认识。美学家李泽厚说:“遥远的图腾活动和巫术礼仪早已沉没在不可复现的年代之中。”我们是否可以在这些原始先民遗留的艺术作品中追寻到它的一丝神韵呢?

  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唐汪式陶器上的纹饰与其说是旋涡纹或是涡纹,还不如说是勾连纹——由正侧相错的三角形演变而来的勾连纹(如图1所示)。这种相互勾连的纹饰以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方式贯通全局,使图案纹饰具有强烈的律动感。该纹饰最大的特色是虚实相生,由黑红相互衬托组成一种“双关纹饰”。它模糊了图像(勾连纹)与背景(红色陶衣)之间的关系,给人一种虚实相生、变化莫测的神秘感受。受古代羌族影响,沿着辛店文化陶器纹饰中的旋涡纹或勾连纹轨迹,大胆设想,这不就是受羌人崇羊图腾具体的反映,旋涡纹或勾连纹或许就是绵羊身上卷曲羊毛的抽象化表现吧?

  辛店文化与羌族族属关系

图2

  图2

图3

  图3

图4

  图4

  羌人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追溯至殷商时期,甲骨文中记载了古羌人与商的战争,对商称臣纳贡,商人用被俘的羌人为奴或进行祭祖。西周初期,古羌人帮助周武王推翻商朝,与周的关系更为密切,古羌人在克商建周和周朝统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的羌人逐渐融入周文化。到战国秦汉,随着商周疆域不断向西扩展,古羌人活动区域也不断向西偏移,河湟地区成为古羌人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

  在甘肃地区史前文化遗存中,卡约文化(前1600—前600年)、辛店文化(前1400—前700年)、寺洼文化(前1400-前700年)属于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存。这些文化遗存都与古代羌族人的生活有关,甚至就是古代羌族的文化遗存。其中,辛店文化与古代羌族关系最为密切。

  经过对辛店文化陶器的碳-14测定,其年代为公元前1400—公元前700年,相当于我国商周时期。这一时期也正是古代羌族人在黄河上游活动的重要时期,后来才向东向南迁徙进入四川。古文献中对这一时期羌族人活动多有记载,《诗经·商颂》:“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辛店文化遗迹主要分布范围在黄河上游及其支流洮河、大夏河、湟水流域,这些地方都是古羌人生活的地区。李泰的《括地志》一书中说“陇右、岷、洮以西,羌也”。范晔的《后汉书·西羌传》载“河关之西南羌地是也”。西汉时设置河关县,位于今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康吊村,现有城墙遗迹可辨。河关之西南应包括兰州西南部及青海东部地区,即黄河上游的洮河、大夏河、湟水流域。这些地方恰好是辛店文化分布最密集的地区。《竹书记年》记载成汤与武丁时有两次“氐羌来宾”,殷墟卜辞中有关羌人的记载也很多,表明辛店文化和古代羌人活跃的鼎盛时期在时间上是吻合的。

  在辛店文化的墓葬中,羊骨的数量往往数倍于其他动物骨骼,另外还有鹿、鼠一类的动物骨骼,是狩猎的主要收获物。可见,辛店文化时期居民的经济生活是以畜牧业为主的。古代羌族人的经济生活也是以畜牧和狩猎为主,驯养的动物有羊、牛、狗、猪等,以羊为主。在辛店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姬家川类型、张家嘴类型的彩陶上,常在罐、壶的腹部绘有双勾纹,有的专家学者觉得这些双勾纹似羊角纹。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说明羊在古代羌族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原始艺术的产生和原始生活有着紧密的关联。据此认为,羊角纹或是古代羌族的标志性纹样。在临夏地区东乡县出土的一件辛店文化姬家川类型的四耳彩陶壶上,绘着手中持物,犬首人身,昂首前行的图像,这种人格化犬纹可能是犬图腾。在辛店文化姬家川类型的彩陶中,几乎都饰有双勾曲线的羊角纹,这种现象无非是原始图腾的艺术再现。作为游牧部的羌族来说,羊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同时也是崇拜敬仰的神物,这与专家学者研究考证很是吻合。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彩陶主题纹饰羊角纹的左右还有一对象形的犬纹(如图3所示)。这可能是来源于游牧部落的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用牧羊犬来保护他们羊群的吧?同样也得到古羌人的敬仰和图腾。辛店文化彩陶的动物纹样还有鹿纹、蜥蜴纹等,多为简略的标志性纹样。辛店文化遗址中,曾出土过保存完整的骨笛,这种乐器被学者们认为就是羌笛。唐王之涣《出塞》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马融《长笛赋》也有“近世双笛从羌起”的说法。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相吻合。

  古代羌族人信仰万物有灵,一直崇拜多神,太阳神是他们崇拜的主神。太阳纹是辛店文化彩陶中具有特色的纹饰,在东乡县出土的彩陶壶上腹饰有双勾曲纹的羊角纹上方,对称的饰着太阳纹,反映出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辛店文化的人们对天体的崇拜。在辛店文化张家嘴类型彩陶罐上,羊角纹逐渐演变成太阳纹、禾苗纹(如图2所示),这是否透露辛店文化的先民们在崇拜羊神的同时感觉到没有温暖阳光的照耀、没有丰茂牧草的依赖,就不可能有游牧部落的兴旺发达,便逐渐从崇拜动物向崇拜大自然的方向发展?

  从现在四川羌族人生活中使用的服饰、刺绣、乐器等上的纹饰来看,许多纹饰都能从辛店文化彩陶的纹饰中找到他们的祖型,如变形回纹(如图4所示)、动物纹等。由此推论,辛店文化和古代羌族人文化有着紧密的关联,辛店文化的族属是古代羌人文化。羌族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古代,羌族文明在华夏文明、西南夷文明和西域文明之间起着传接和中介的作用,临夏地区是辛店文化彩陶兴盛的地区之一,出土了大量的、纹饰丰富的辛店文化彩陶,这为我们研究古代羌族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大量的珍贵实物资料。

  唐汪遗址

唐汪遗址

  唐汪遗址

  唐汪遗址位于东乡族自治县境内唐汪镇胡浪村洮河西岸第三台地上,面积约1200平方米。1956年春,胡浪村社员在植树时发现有陶器残片。同年5月15日至6月15日,由原文化部、中国科学院联合组成的黄河水库考察队在此地普查时发现、发掘出土陶器19件,还有大量陶片,多为加砂粗陶。考察队把唐汪乡胡浪村三台地命名为唐汪川文化型。

  考古学家安志敏在其《略论甘肃东乡族自治县唐汪川的陶器》一书中将其命名为“唐汪式陶器”。究其来源,甘青地区的“唐汪式陶器”自被发现以来有不同的认识,“或把唐汪式陶器和辛店文化张家嘴类型合并为‘唐汪文化’;或认为唐汪式陶器应归入辛店文化张家嘴类型;或认为唐汪式陶器是承卡约文化而发展来的,应属于卡约文化系统;或认为唐汪式陶器是从齐家文化影响下产生的独立存在的一种文化,经历了辛店文化和卡约文化大体一致的时间,与两种文化都发生过联系”。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唐汪式陶器”的文化渊源问题仍存在较大的分歧。

  “唐汪式陶器”的器物纹饰独特,器形别致,在其他文化中相当罕见,此类陶器的出土,丰富了辛店文化的类别和历史内涵,蕴含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为研究甘青地区齐家文化晚期的发展变化以及与辛店文化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标志着辛店文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考古学把这类陶器划入辛店文化范畴。

  2011年,唐汪遗址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版图/文 魏元彪 马志杰 张原厂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甘肃本土纪录片《寻找雪豹》将在央视首播 甘肃本土纪录片《寻找雪豹》将在央视首播
  • 兰州新区7条公交线路恢复正常运营 兰州新区7条公交线路恢复正常运营
  • 兰州市商贸物流企业积极应对疫情防控 兰州市商贸物流企业积极应对疫情防控
  • 甘肃省印发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甘肃省印发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 应对新冠变异毒株大家要做好三件事 应对新冠变异毒株大家要做好三件事
  • 甘肃省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 甘肃省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
  • 兰州市加大特种设备检查力度 兰州市加大特种设备检查力度
  • 甘肃省发布报考指南解答相关政策 甘肃省发布报考指南解答相关政策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中央媒体看甘肃】早做筹备 “机技资
2   【中央媒体看甘肃】唯有情怀不可辜负
3   【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税务:政策落实
4   【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省榆中县新华书
5   甘肃白银将有序开放商场超市和部分餐饮
6   甘肃首家RCEP经核准出口商通过海关认定
7   甘肃天水:男孩意外跌落山崖 消防员紧
8   【党的二十大代表选举】突出政治标准
9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项目
10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项目丨
11   出差遇疫情滞留兰州 她说:没关系,我
12   【独家·晓斌说唐诗】大唐皇家版"少年派
13   3月28日甘肃省无新增确诊病例 新增无症
14   甘肃陇南:应急知识进校园
15   王嘉毅已任甘肃省委副书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