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小城出草圣:善草独步一笔书 出神入化是为圣
文/本网特约作家 高梓文
如今在我国能被称之为书法家的人,大多来自书法家协会,或与书法相关的机构、单位。而在古代,是没有“书法家”这样的专有名称的,这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进程。古代文人虽都要拿毛笔,但那是以实用为前提的,能以追求书法艺术为专业甚至职业的,毕竟是极少数。
东汉张芝就是这极少数中的一个。
张芝雕塑。挥舞着如椽大笔,顿觉满纸风动,气壮山河。瓜州县委宣传部供图
伯英善草称独步,血脉不断一笔书。
临池学书墨染浪,家藏衣帛尽墨涂。
心手相连神自出,清润长源挂飞瀑。
教论张草尤雁行,耽之若此亦精熟。
皎然的一首诗,生动地表现出张芝的形象。可以说,他是职业书法家第一人。
张芝,字伯英,敦煌渊泉人,即现在的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人。他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爷爷张享曾担任汉阳太守,父亲张奂是“凉州三明”之一,在当时名声十分响亮,母亲也是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在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张芝,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熏陶,孩提时即喜爱握笔习字、吟诗唱赋。
优渥的家境,又有天赋“加持”,按惯例发展仕途,前程不可限量。当朝太尉认为他将来不是文宗,就是将表。可是张芝对功名利禄无欲无求,他只想待在家中潜心研究书法。朝廷屡次征召他出来做官,都被拒绝,所以得了个“张有道”的外号。
父亲张奂发现张芝对书法的痴迷,特意以石板雕成桌凳,供张芝读书练字。渊泉县因水泉众多而得名,两千年前,张芝就坐在一池泉水边,习字不倦,以笔蘸水,以水研墨,以水洗砚,久而久之,池水都变黑成了“墨”。王羲之得知后,曾赞叹:“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好之绝伦,吾弗如也。”
从《冠军帖》临摹片段中,可见张芝精妙绝伦的一笔书,让人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瓜州县委宣传部供图
日积月累之下,张芝完成了中国书法史上一个极大的命题。《宣和书谱·草书叙论》中说:“至张伯英出,遂复脱落前习,以成今草。”这极大的命题就是创制了今草——一个崭新的书体,这让中国书法进入了一个更加自由开阔的新空间,张芝由此也担起了“草圣”的称号。
中国传统书法,从甲骨文到篆成熟于秦,始出隶体,西汉虽是隶书的天下,但已有草书。当然,汉草书谓之章草。章草的特点是字字独立,互不连属。所以,尽管章草相比于隶书快捷方便,但行笔迟缓且有波磔,远不能满足实用快捷书写的需要。而张芝创制的“今草”则是字字相连、上下贯通、飘逸潇洒、行云流水,大大提高了人们书写的速度和个性情感的抒发。
据唐张怀瓘《书断》言:“草之书,字字区别,张芝变为今草,如流水速,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下而为下字之上,奇形离合,数意兼包,若悬猿饮涧之象,钩锁连环之状,神化自若,变态无穷。”又夸赞:“草书伯英创立规范,得物象之形,均造化之理。然其法太古质,不剖断,以此为少也。有椎轮草意之妙,后学得渔猎其中,宜为第一。”
虽然张芝今草作品的真迹我们已无法一饱眼福,但就《终年帖》《冠军帖》《秋凉帖》《二月八日帖》《今欲归帖》等临摹片段中,就其笔法洒脱奔放、气脉贯通、笔画纠连的特点,我们可以一窥气韵。从张芝开始,中国书法已经由实用性开始向艺术性、欣赏性转化。
张芝五帖之一的《秋凉平善帖》局部临摹 瓜州县委宣传部供图
张芝的草书艺术影响了整个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为书坛带来了新的生机。“书圣”王羲之对张芝推崇备至,师法多年,始终认为自己的草书不及张芝;大师怀素亦承认从二张(张芝、张旭)书法中得益最多;孙过庭亦称“张芝草圣,此乃专精一体,以致绝伦”。如此等等,都是对张芝书法艺术的极高评价。
墨色的黑白浓淡和线条的粗细变化,构成了“草圣”对人类希望的抽象表达以及宇宙盘根错节的深邃积淀,张芝让汉字的艺术表现力获得空前释放,成为真正抒情写意的线条艺术。特别是渗透其书法艺术内部的生命意识、自由情怀、人生体验,使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精神和灵魂。
现在,有人谈及张芝书法时这样评价:“他的字,是集月之阴柔、日之阳刚、地之宽厚、天之崇高于一体的艺术极品,表露了西地浩淼绵远的自然魂魄和天地血脉相连的气韵。”
草圣故里文化产业园,其外观设计独具匠心,整体给人一种古朴典雅之感。瓜州县委宣传部供图
今天,一代代成长蜕变的“张芝人”赓续着草圣的文化脉络,传承发展张芝精神。2012年,为纪念张芝,弘扬书法文化,瓜州县耗资数亿元倾力打造张芝公园,即草圣故里文化产业园。张芝公园以中国书法发展、演变、传承、创新为背景,以山水、园林、殿堂、雕塑、碑刻为载体,集中展现草圣张芝的书法艺术精髓。
其后,瓜州县实施创建“中国书法之乡”文化活动,打造张芝文化品牌,在张芝纪念馆和张芝书法文化体验馆开展文化研学游、开发“张芝艺术字帖”文创产品,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和书法爱好者到瓜州观摩学习。“张芝奖·全国书法大展”“草圣故里·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甘肃书法名家百人作品展”等融合了地域文明与经典文化的艺术盛宴也催生着中国书法艺术的新基因。
张芝公园一角 瓜州县委宣传部供图
瓜州这个古丝绸之路上的小城,因此也有了独属的文化胎记,“草圣”以笔墨筑起不朽的丰碑,为后人指引了方向,让浓郁的人文气息涓涓润泽着这方乡土,两千多年生生不息。
- 2022-04-20【陇上人物】杨 阜
- 2022-04-13人物丨樊锦诗:“敦煌的女儿”
- 2022-04-12敦煌舞创始人高金荣:让敦煌舞从壁画中走出来
- 2022-04-06【文化记忆】我的姐姐常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