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借势 甘肃古籍工作迎来“春天”
本网记者 张兰琴 文/图
“很高兴我省能召开这样的一次会议。”“中办、国办印发的《意见》对我们古籍工作者来说提振人心。”“如何让古籍‘活起来’‘用起来’,而不是‘藏起来’,这依然是个重要研究课题。”“解决摆在我省古籍工作面前的困难和现状问题,我们越来越有信心。”……
4月27日上午,在甘肃省委宣传部组织召开的学习贯彻《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座谈会上,我省重点高校、图书馆、文物保护部门、出版社等领域,有关古籍工作的业界专家学者在建言献策的同时,纷纷表示,甘肃古籍保护利用工作迎来了“春天”。
《意见》为我省古籍工作提供方向和目标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通知,这是继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发布41年,为适应新时代古籍工作形势发展制定的重要文件。《意见》从顶层设计到完善工作体系、提升古籍工作质量、加快古籍资源转化利用、强化古籍工作保障等方面,为我省做好古籍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工作指南,对开展新时代古籍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许多专家学者提到,《意见》明确了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定位之高”是前所未有的,省委宣传部适时召开这次会议,统筹部署今后的工作,这对我省古籍工作也是新的机遇。
“《意见》对我省古籍工作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方向和目标。”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局长王成勇说。
摸清家底 赓续文脉
甘肃有着丰富多彩的古代书写与印刷文化遗存。甘肃简牍,作为最早的图书实物,为研究印刷文化历史提供了实物标本;莫高窟藏经洞出土遗书,证明了用线或绳子装订书籍的方法早在中唐时期就已出现;甘肃古纸的发现,证明了公元前二世纪的西汉就已有了纸,将造纸术起源时间提前了284年;甘肃笔、砚的发掘,印证了中国古代“竹梃蘸漆而书”的历史事实……
甘肃省拥有大量的古籍资源,但究竟有多少?
甘肃省图书馆党委委员、副馆长在发言中介绍,自“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甘肃省图书馆(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全省各级古籍收藏单位,通过13年努力进行摸底普查,经初步统计,全省各级各类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古籍收藏单位近70家,已有59家收藏单位在全国古籍普查平台著录5.9万部64万余册古籍数据,占全省普通汉文古籍普查总任务量的90%以上。
目前,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基本完成了汉文献古籍普查平台数据著录工作,还有部分博物馆、职业院校、中学和科研院所的古籍未参与普查。初步估计全省古籍总藏量约百万册件,其中汉文文献70余万册,少数民族文献30余万册,少数民族古籍普查还未进行。
据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马世年介绍,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于2010年至2013年,对我省古籍中最具特色的“陇右著述”做了相关的摸底工作和搜访工作,并厘定1949年前甘肃汉文著述2100余种,大多数已流失散佚。相关作家学者2000余人,包括徐淑、李铭汉等人。
认清现状 改革创新
然而,古籍工作是个庞杂的体系,我省古籍工作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亟需解决。
众多专家学者同时提到,缺乏统一的组织机构统筹管理,资金投入不足,分类、分级标准不统一,保存分散难管理,很多地方存藏条件达不到要求,古籍保护人才、出版编辑人才匮乏,古籍研究成果不容易发表、职称评定难,古籍影印出版质量有待提高,古籍文献数字化项目少,“活化利用”程度有待提高的问题,在我省古籍工作中依然存在。
针对现状,大家各抒己见,纷纷为推进我省古籍工作献良策。建议在我省设立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整合资源、统筹协调工作;建议在古籍的影印出版上做到图文对照、全文检索、繁简转化;建议按照重要程度分级、分类存藏,让一般的古籍走向大众;建议加强古籍的“活化展示”,在青少年群体中加强传播,运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加强推广;建议加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人才培训……
近年来,自“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展以来,省委省政府、省委宣传部高度重视,加大扶持,全省古籍保护工作得到一定的发展。然而甘肃是文物大省,古籍存量大,古籍保护利用工作任重而道远。
对此,王成勇表示,接下来,省委宣传部将制定下一步的工作方案,并要求出版单位做好选题策划和对接,力争储备申报一批古籍整理的出版项目。希望业界专家学者深入学习贯彻《意见》,继续为我省古籍工作发力,为“文化大省”建设贡献力量。
- 2022-04-24七律·壬寅春望
- 2022-04-24【4.23世界读书日】《雪落秦州》《蔡文姬》获第八届黄河文学奖
- 2022-04-24【4.23世界读书日】西北书城开展系列活动 陪你一起品味读书之乐
- 2022-04-24【4.23世界读书日】敦煌文艺出版社10种图书登上“全国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