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印象
原标题:武都印象
风景如画的天池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
这里既有北方的雄浑粗犷,又有江南的小家碧玉;既有绿水青山,又是红色福地;既靠丝绸之路经济带,又连长江、成渝经济带;既有豪迈的北方号子,又有悠扬的采茶小调,是陇蜀通道的结点,是甘肃南下入川的必经之地——这里就是美丽的陇上江南武都。
武都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白龙江中游,秦巴山系结合部,是甘肃、陕西、四川三省交通要道。
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生物垂直分布明显,资源品种多样富集,有水杉、红豆杉等国家保护植物和大熊猫、金丝猴等20多种珍稀动物,素有“天然药库”和“中国油橄榄之乡”之称。全区佳景遍布,水帘洞、朝阳洞绚丽多姿、美妙神奇,千坝草原、裕河保护区等美不胜收,与四川九寨沟、天水麦积山、甘南腊子口连成一条旅游热线。
池坝乡孟家庄村
走进武都美丽乡村
枫相乡张家院村
放眼望去,一片绿色的海洋,令人心旷神怡。微风拂过,一阵阵茶香扑鼻而来,让人乐不思蜀——这里就是风景如画的张家院村。远远望去,山上草木茂盛,一片葱茏。五彩缤纷的山花纷纷绽开笑脸,给这苍翠欲滴的山色增添了许多色彩。碧绿的茶园,一眼望不到边,蔚蓝的天空和绿色的茶园融为一体。微风唱歌,茶叶伴舞,三五成群的茶农,在茶叶丛中忙碌采茶的画面,宛如一幅清新美丽的风景画!
池坝乡孟家庄村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北宋词人秦观描述了人们心中向往的村庄。如今,在池坝乡孟家庄村,一幢幢民宅掩映在青山绿水间,一条条平坦整洁的水泥路通往各家各户,一处处农家庭院房前屋后鲜花簇拥……处处呈现出的乡村美丽景象,竟与诗词里的意境有着十分相似的地方。整个村落掩映在茂密的树林中,远远望去,仿佛一块碧玉镶嵌在山谷里。
武都区裕河镇野生川金丝猴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黄培军
安化镇大鹿院村
村子里绿树环绕、鸟语花香,道路两边新修砌的瓦片围墙和利用危房拆下来的椽做成的栅栏,让大鹿院村显得格外古色古香,极有气质。这里有充满现代气息的新农村,更有让人流连忘返的乡村田野,深吸一口空气,悠然的芬芳扑鼻而来,仔细闻一闻,是泥土的芬芳、嫩草的清新、鲜花的甜味儿。
鱼龙镇宁家山村
走进碧水环绕绿树掩映的宁家山村,整洁宽敞的村庄道路两侧,三三两两的村民在文化墙前畅谈感悟;错落有致的农舍,出门可见绿草红花。村民们洋溢着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村内古朴的文化长廊、戏台、广场和凉亭依次映入眼帘,一排排石板房鳞次栉比地分布在山腰上。石板和瓦片混搭而成的石板屋,成为全区独一无二的村落建筑奇观,增添了古朴、优雅的气质,是避暑旅游的好去处。
万象洞
瑰丽奇秀万象洞
陈军
来陇南前只知桂林有溶洞,谁知咱们甘肃也有,也是喀斯特地貌。万象洞,近在咫尺,带着对万象洞的无限憧憬,相邀好友一路同行,驱车前往,开始了探寻之行。
万象洞位于武都区汉王镇,离市区只有15公里。沿高速公路行驶,依白龙江蜿蜒前行,江两岸灰绿色的橄榄树蔚然成林,崭新的瓦房依山就势临水而建。第一次见橄榄,隔着车窗,一片片翠绿的油橄榄林呈现在眼前,让人惊喜不已。
“远处的山梁、沟壑,溪边的荒山、荒坡,半山地带,一株株、一片片泛着青碧色的就是在白龙江两岸广为种植的油橄榄,都是经过多年精心养护修剪而成的。1975年第一批油橄榄苗木从汉中引入武都。1980年,专家们意外发现,在我国南方许多地区生长并不理想的油橄榄,在武都却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果实累累。”同行的好友介绍道。
继续前行,万象洞就在白龙江南岸汉王镇杨庞村的景山之上。驻足江边,仰望景山,半山腰处有楼宇亭台的模样,那应该就是万象洞的所在之处了。驶过横跨在江面的大桥,就是上景山的路口。
到了半山腰,一处较为平坦的空地出现,可供车辆通行的山路便到了尽头。这里距离万象洞已经非常近了,剩下的一点路需拾级而上。
舍车步行,穿过古香古色的亭台长廊,便是大理石砌就的楼梯,楼梯分左右,正中央是金笔书写的《万象洞赋》。站在山腰远眺,白龙江水滚滚东逝,一去不返……
边走边看,不经意间顿感眼前视野一下开阔了许多,形若苍穹的洞口突然就出现在眼前。
洞口低矮狭窄,感觉洞内昏暗潮湿,深不可测。顺着崎岖不平的台阶,高一脚低一脚摸索着往前走了十几步,忽然,眼前色彩缤纷,美轮美奂,这是何等美妙的仙境,各类石笋、钟乳石、石柱像是午夜的森林,一下子占据了所有的视野。
“看!这是犀牛望月。”朋友指着洞口的一块巨石对我说。细细端详恰如一头卧着的犀牛,神似!可望月怎么说呢?月在何处?顺着犀牛回头的方向向右看,洞壁上透射出一束亮光,恰如皓月。这个洞也就叫“月宫”。月宫自当有嫦娥相伴才对。向上一看,婀娜的嫦娥正站在山顶上舞动长袖,翩翩欲飞。
“根据地质专家考证,该洞已有2.5亿年的历史了,是我国北方规模最大、景致最佳的特大溶洞。之所以得名‘万象洞’,是因洞内洞中有洞,洞洞相通,乳石遍布,形态万千,宛如包罗万象的阆苑仙宫。”因陪同好友是土生土长的武都人,对这里了如指掌,在他风趣幽默的介绍中,这里的一切越发神秘。
边走边看,巨大的石笋、石柱巍然耸立,站在“大厅”中央天然形成的小石桥往下看,桥下一片天然池水。走近边池,走上小石桥,站在桥上看风景。依托这些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在不同明暗色彩的灯光照射下,给这些原本就让人目瞪口呆的景致更加增添了梦幻色彩。
洞内钟乳石琳琅多姿,形态逼真,我们边看边琢磨,真是让人如痴如醉。正在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耳边就传来了叮叮咚咚的水声,循声望去,前面像一个浅浅的河湾,在灯光的照射下,水面闪着光芒。走近一看,这地方叫“卧龙坝”。仔细一看,坝顶泉水叮咚,坝内小溪潺潺,溪水被一横卧的石坝阻拦,坝上有一对蟠伏的蛟龙,口如方斗,眼似铜铃,鳞甲闪光,有一飞冲天的态势。
一路前行便来到“仙人床”,床头有“仙人枕”,壁上有“仙人灯”,如有兴趣,可以体验一把做神仙的感受。
行进间,只见偌大一个洞内只有右前方有一个小洞,高不足1米,洞口潮湿泥泞,凉风习习。这便是“风洞”,过了此洞便是“天宫”了。洞小且深,需弯着腰,侧着身才能进入。进入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宛如遨游东海龙宫一般。
下行至洞底我们又遇到一处开阔的大厅,可供游人休息观赏。大厅周围皆是排列密布的钟乳石,有从地表向上生长出的石笋,也有从天而下的钟乳石,更有上下相接、石笋链接形成天地相通的石柱。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让人已然忘却时空的交替。
从大厅继续前行,道路开始崎岖多变,周围的、头顶的石壁上,支洞高低错落、立体交叉、盘根错节,犹如一个望不到头的巨型迷宫,只能按照修葺好的栈道慢慢深入。
一路上,各类钟乳石形态多变,仅仅已定名的就有270多处,有些一眼就能看出像什么,有些需稍加揣测便也知晓,还有的甚至正反两面可以形成完全不同的效果,奇幻异常。
已经开发的万象洞进出只有一条栈道通行,需原路往返。顺着栈道原路返回,看着眼前斑斓的世界,蕴藏着自然界最深的秘密,不禁想起溶洞最初是如何形成、又是如何被发现的?返回途中,朋友娓娓道来:这里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是原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有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由此得名喀斯特地貌。
所谓喀斯特地貌,指的是一种水对岩石溶蚀的自然过程,这是一种地壳作用。被誉为武都明珠的万象洞就是一处典型的地下喀斯特溶洞。
大自然的巧夺天工,早在3.5亿年前的古生界石炭系之石灰岩地层中就开始了。而武都又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温暖湿润的特征,白龙江水系流经,在千百亿年间,不仅拥有良好的地下水源,且地表植被茂密,又为万象洞的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步行快到达出口时,我和朋友早已大汗淋漓。原来,由于独特的地貌特征,万象洞内常年恒温14摄氏度,湿度高达89%。而流经的暗河,经过水质监测,也符合天然矿泉水标准,如此神奇的环境,可谓是冬暖夏凉的“洞天福地”。
走出万象洞已近黄昏。我们一行人依依不舍地告别。轻轻地挥手,告别这里的一切,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还带回了一路的好风景。
高山戏《钉缸》剧照
高山戏——悠悠百年高山吟
甘肃戏曲种类繁多,流行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地方剧种高山戏,历史悠久,传承久远,丰富多彩的演出形式,生动优美的唱腔,吸引着当地群众,丰富着他们的文化生活。
武都高山戏,又名高山剧,是我省独有的特色剧种之一,发源于武都区鱼龙镇。高山戏是从古老的民间祭祀和传统社火中演变、发展而来的戏曲剧种,1959年定名为“高山戏”,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山戏的舞台演出程式一般分为:“踩台”“开门帘”“打小唱”“演故事”等,其中“演故事”是高山戏的正式内容。高山戏文化不仅仅是讲究“四功”“五法”的“演故事”文化,它还包括了以把式舞为其代表的“议事”“出灯”“过关”“圆庄”“上庙”“走印”等诸多内容丰富的民俗文化。
高山戏语言是地道的武都方言,唱词有七字两句式的对联体,有五字四句式的绝句体,有山歌体,律诗体等。
洋芋搅团
寻味武都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底蕴和饮食文化。就拿特产美食来说,每个省份乃至每个城镇,都有着属于它的味道。地方特色美食,代表着当地的美食文化和美食传承,深受当地老百姓的追捧。
走进武都任意一条小吃街,尽现在眼前的那物美价廉的特产、香味浓郁的各种小吃都令人目不暇接、馋涎欲滴。喜欢美食的你准备好了吗?
武都崖蜜
武都特产:武都花椒、武都油橄榄、武都红芪、武都纹党参、武都崖蜜、武都甜柿等。
特色美食:豆花子、洋芋搅团、核桃饼、酸菜鱼鱼、面皮、米皮等。
(本版编辑综合整理)
- 2022-06-27【甘快看】保护历史文化 守护精神家园——临夏州文物保护工作综述
- 2022-06-27丹青飘香赞陇原 刘庆元美术作品公益画展在甘肃画院开幕
- 2022-06-27画展打卡!感受甘肃本土油画家笔下的“西部风貌”
- 2022-06-27一卡玩转兰州 2022年“悠游兰州”旅游年卡推介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