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文化之旅

铸魂 守根 塑形——金昌市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综述

22-11-02 10:56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刘姗

  原标题:铸魂 守根 塑形

  ——金昌市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综述

  乡村“悦读驿站”。

  “红色文艺轻骑兵”送文化下乡。

  乡村文化墙。

  农村小戏小曲亮相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

  美丽文明的乡村。

  理论宣讲进乡村。

  金昌市农村“金句热词”宣传长廊。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谢晓玲 通讯员 蒲瑞华

  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活力之源。如何激荡起乡村文化振兴“一池春水”,以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添活力、增动力、展魅力?

  今年以来,金昌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着力实施“铸魂、守根、塑形”三大工程,扎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金句热词”主题宣传街(墙)建设等11项重点任务落地实施,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愈发丰富多彩,文化“软实力”正成为乡村振兴“硬支撑”。

  高擎思想旗帜 筑牢信仰之基

  近日,在永昌县六坝镇玉宝村的苜蓿地里,不时响起欢声笑语和阵阵掌声,一场充满乡土气的田间地头会正在热烈地进行着。

  村民们围在一起,跟着六坝镇百姓宣讲团成员、玉宝村驻村第一书记吴常林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讲述着身边发生的变化。

  “我对许多政策理论都只是一知半解。听完宣讲,心里更亮堂了,理解也更深了。”玉宝村党员杜文斌说。

  田间宣讲会只是金昌市开展各类宣讲活动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金昌市结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普及,教育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同时,金昌市建立专家学者、“清风”、企业职工、青年、巾帼、红领巾、夕阳红、百姓宣讲团8支理论宣讲队伍,带动农村各级分层分众开展各种形式的宣讲活动1000多场次,累计受众达8万多人次,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全市乡镇、村两级广泛组织以喜迎党的二十大“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的微视频创作展播、百姓故事汇等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28场次,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8月,在永昌县城关镇,一面长达百米的手绘红色文化墙成为当地新的网红打卡地和文明风景线,吸引城乡群众驻足观看、拍照留影。

  这面以“弘扬中国精神·喜迎党的二十大”为主题的手绘文化墙,由永昌县城关镇天锦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辖区文化惠民志愿服务队的美术老师手绘而成。一幅幅绘制精美、构思巧妙的画作,让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17个中国精神谱系生动形象地跃然墙上。

  在金昌村镇社区,类似的文化墙随处可见。今年以来,金昌市以墙为载体,用连环画、彩绘等形式,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金句热词”主题示范宣传街(墙)38处,在城乡电子屏滚动播发各类标语口号900多万条次,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金昌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大力弘扬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守正创新。

  ——编印下发《金昌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工作指南》,打造示范站点4个,表彰优秀所站15个,新增7个“孝善基金”,召开现场观摩交流会,举办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200多场次。金川区荣获2021年度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优秀县(市、区)。

  ——持续推进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充分发挥村级红白理事会作用,引导群众丧事简办、喜事迟办缓办,严控参加人数,不聚餐,自觉在疫情期间坚持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得到了群众广泛支持与自觉遵守。推广建成文明实践大礼堂6个。发挥“一约四会”(即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作用,大力破除天价彩礼、薄养厚葬、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市、县区行政企事业单位职工进村入户,带动农民群众自发参与,开展敬老爱老、邻里互助、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820多场次,农民群众在参与中改变观念、在实践中提高了认识。

  ——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教育“十大创建行动”。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长廊60处,让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居民生活。深入开展乡村清洁行动、“两净一亮”工程、“告别不讲究争做讲究人”等文明实践创建活动630多次,农村“颜值”“气质”得到全面提升。

  传承优秀文化 守住历史根脉

  今年元宵节,永昌县红山窑镇毛卜喇村热闹非凡。在礼花与阵阵锣鼓声中,两条舞龙进入灯城。游客紧随其后,或登上城头,或驻足观赏。灯城外,节子舞、木偶戏、永昌老腔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节目让观众流连忘返。

  “非常震撼。我们应该多挖掘这样的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并大力推广。只有守住根才能传更久。”游客李勇赞叹不已。

  为推动文化遗产持续性发展,金昌市秉持客观科学的态度,不断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形式,使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合理保护利用乡村历史文化遗产。红西路军永昌战役遗址遗迹保护修缮及展示利用项目通过验收,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永昌段建设、红西路军大沽政治部旧址等5个项目落地实施。建立传统村落保护动态监测管理机制,5个历史建筑挂牌、测绘、建档、修缮等相关工作逐步完成,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不断加强。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芨芨草编扎技艺、古建筑营造技艺、宁远堡老砂锅、酸胖茶(白刺果沙漠茶)等17个非遗项目通过市级专家评审,传统手工技艺得到保护传承。组织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专项活动10多场次,非遗活态展示迈上新台阶。

  ——大力开展传统文化宣传普及。利用各级融媒体中心,创作、征集推出文化遗产类微视频、H5等融媒体产品20多个,8个特色非遗、戏曲节目亮相省台“多彩甘肃”——大戏台栏目,并在全省“如意甘肃、多彩非遗”非遗主会场展示,传统文化魅力逐步彰显。组织地方小曲、木偶戏等非遗项目进农村宣传展示50场次,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弘扬,精神血脉得到赓续发展。

  厚植文化沃土 凝聚精神力量

  一辆车,一群人,一台戏。如今,越来越多的村子通过送戏下乡等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大餐。

  村民忙时务农、闲时从艺,积极传播健康向上的文化,用文艺滋润心灵,追求美好生活。

  文化建设,不只是都市的专属。在乡野之上,柴米油盐、家长里短之间,别有一番风味。

  6月25日,为期一个月的“乡韵龙景”金昌美术小品邀请展在金川区宁远堡镇龙景村龙景山房拉开帷幕。活动邀请全市15位画家,带来精美作品82件,吸引了不少美术爱好者与游客前来鉴赏,广受好评。

  “这些画作反映的都是新农村建设风貌,让人觉得艺术作品也可以如此接地气,为我们呈现了一场不可多得的文化盛宴。”市民王旭珍对活动称赞不止。

  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从“送文化”到“种文化”,从建设农家书屋到开展文艺演出,一项项文化惠民行动既提升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也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效提振了村民精气神,孕育了社会良好风尚。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金昌市紧盯群众需求,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用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凝聚群众精神力量。

  ——积极开展各类文化下乡活动。启动2022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以“喜迎党的二十大”“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组织送文艺、书画、图书、电影等8支“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开展送文化下基层2100多场次,将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入基层群众心间。

  ——不断丰富高品质文化产品。今年以来,举办了迎新春网络春节文艺晚会、“多彩少年梦·扬帆新时代”网络少儿新春文艺晚会等线上演出,让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就可欣赏精彩文艺节目,接受文化艺术熏陶;培育打造“书香金昌”品牌,扎实推进全民阅读“七进”工程,在城乡客运站、医院等人员聚集区建成“悦读驿站”10个,命名“书香村镇”12个,依托农家书屋开展全民阅读“七进”活动100多场次,分区域组织举办农民阅读大赛3场次,读书氛围日益浓厚。为农村地区新建多功能运动场5个、健身路径23个,创建“体育特色村”10个,基层群众文化素质不断提升。

  ——大力繁荣农村文化经济。永昌县南坝滑雪场入选全国10条精品冰雪旅游线路,永昌县红山窑镇毛卜喇村和金川区宁远堡镇龙景村全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结项验收,龙景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补短板项目顺利推进;打造乡村旅游发展标杆,金川区双湾镇陈家沟村、永昌县城关镇金川西村申报获批为全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

  文化铸魂,行稳致远。迈进新征程,金昌正以文化先行推动乡村振兴,引领乡村振兴从“风景美”迈向“风尚美”,提升乡风文明新高度,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