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敦煌故事讲给世界听
原标题:把敦煌故事讲给世界听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文博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河西走廊西端被戈壁环绕的一片绿洲,被誉为“沙漠中的美术馆”的莫高窟就坐落于此,这里还诞生了世界上最大的敦煌学研究实体——敦煌研究院。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指出,“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努力把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
三年来,敦煌研究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始终围绕“保护、研究、弘扬”三大方向持续用力,让沉睡千年的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为中华文明传承、增强文化自信积极贡献“敦煌力量”,奋力讲好敦煌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守初心,强科技,树典范
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三危山上泛起金光。
莫高窟内,壁画修复师张伟、赵一君师徒娴熟地爬上脚手架,开始了新一天的“面壁”工作。在一幅幅残缺的壁画前,他们或仰,或蹲,或佝偻,一点一点地重复着比绣花还精细的工作。除尘、注射加固剂,回贴、脱盐,经过一系列修复工艺,千年壁画开始焕发光彩。
一画入眼,万事离心。莫高窟中,一代代“面壁人”孜孜不倦、精益求精,洞中一日,笔下千年。
壁画和人一样,不可能永葆青春,修复也只能延缓“衰老”,如何能够永存?
在莫高窟实地察看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十分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份珍贵文化遗产,坚持保护优先的理念,加强石窟建筑、彩绘、壁画的保护,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保护水平,将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代代相传。
“遵循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我们不断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联合攻关,走出了一条特色化的石窟保护之路。”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介绍说,为了让敦煌壁画、彩塑信息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敦煌研究院率先在国内进行文物数字化的探索研究,为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建立数字档案。
这一重任被掌握现代数字技术的“80后”“90后”青年文保工作者牢牢扛在肩上,VR制作师薄龙伟就是其中之一。
“洞窟数据采集需要两三天,后期制作还需要两三天。VR还需要加入语音讲解、图片展示、小视频等,一个窟就得花上一两个月的时间。”毕业进入敦煌研究院工作后,薄龙伟一头扎进了洞窟,发挥影视动画专业所长,为石窟进行VR制作和数字化采集。
就这样,一点点、一个个,薄龙伟和团队一起为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建立数字档案,展示莫高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精美洞窟艺术,从而实现莫高窟“容颜永驻”。
截至2021年底,已经完成268个洞窟数字化摄影采集,164个洞窟图像处理,45身彩塑、146个洞窟、7处大遗址三维重建,162个洞窟全景漫游节目制作,5万余张档案底片的数字化,留下了一批珍贵的历史档案底片。
择一事,终一生,建高地
鸣沙山下、宕泉河边,在第61窟——著名的《五台山图》前,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默默站立,仿佛在和老朋友无声对话。
20世纪90年代初,赵声良开始研究第61窟中的《五台山图》,不仅成功辨识出难度最大的40多条题记,而且围绕《五台山图》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和专著。特别是,在《五台山图》研究的启发下,赵声良找寻到毕生致力的方向——敦煌石窟美术的通史研究。如今,赵声良已成功完成了敦煌石窟美术史十六国到北朝以及隋朝部分的研究。在他看来,研究是无止境的,“如果我退休了,我还希望在敦煌,把美术史的研究继续做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指出,“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博大精深,需要毕生精力才能见成效、出成果”“希望大家把研究保护工作当作终身事业和无悔追求”。总书记的谆谆话语,激励着学者们把“择一事、终一生”的传统发扬光大。
莫高窟第361窟是个不足9平方米的小型洞窟,却是“80后”赵晓星最为着迷的地方,她长年专注于此研究,用她的话说叫“慢慢做,出精品”。
“90后”王嘉奇成为敦煌研究院的一员后,深深地感慨:“人间有味是清欢。”他说:“与窟外的荒凉相比,窟内的繁华足以留住我的青春,因为我有梦想,我有未来。”
从事历史民俗学研究的根敦阿斯尔博士在日本留学17年后,去年5月1日,毅然回国来到敦煌从事起研究工作。
……
一人一窟,一生一事,在敦煌研究院的学者中间成为一种传统。
在老中青几代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等工作积极推进,全球敦煌文献资源共享平台——敦煌遗书数据库正式上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敦煌石窟图像专题研究”圆满结项,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工程顺利启动,《敦煌艺术大辞典》等重要学术专著陆续出版。把敦煌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的目标,正在接续奋斗中逐步变为现实。
引进来,走出去,广弘扬
2022年5月17日,一场讲述敦煌故事、传承敦煌文化的活动——敦煌文化环球连线,在中国驻马耳他大使馆火热展开。“通过此次活动,能够让我们领略敦煌文化的包容开放、兼收并蓄,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当好中西文化交流互鉴的使者。”中国驻马耳他大使于敦海说。
6月28日,敦煌文化环球连线——走进中国驻尼日利亚拉各斯总领事馆,共享中国“和文化”、共奏中尼“和乐章”。
……
今年以来,在甘肃省政府外事办大力支持下,“敦煌文化环球连线”走进使领馆活动已举办多场,成功开辟了敦煌文化线上交流新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强调:“研究院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性展陈活动和文化交流对话,展示我国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的成果,努力掌握敦煌学研究的话语权。”
三年来,敦煌文化交流沿着总书记指引的前进方向,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翼齐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我们不断加大力度引进高层次访问学者和特聘研究员,多角度、多维度解读敦煌文化的价值。”苏伯民介绍说,敦煌研究院先后与美国、日本、英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家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还选派专家赴印度、伊朗、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等国考察访问,并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
连日来,敦煌研究院广大干部职工以多种形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苏伯民表示,敦煌研究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和弘扬“莫高精神”,围绕“保护、研究、弘扬”中心工作,持续加大文物保护基础研究,全面拓展人文社科研究广度深度,不断提升敦煌文化弘扬水平,讲好敦煌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把敦煌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继续努力奋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奋力谱写敦煌文化遗产事业建设新篇章!
- 2022-12-09“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正式上线 6500余份高清数字资源档案向全球开放
- 2022-12-09敦煌研究院携手腾讯 全球首创数字文化遗产“上链”首批6500份素材开放下载
- 2022-12-08甘肃6项目入选中国体育“两个博览会”精品项目
- 2022-12-08甘肃祁连山、白水江两大保护区荣获2022绿色亚太环保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