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定西有这么多“名片”!
说到定西,小伙伴都争着举手:
“定西有三宝,土豆洋芋马铃薯,
所以定西是中国马铃薯之乡”
“不对不对,天下李氏出陇西,
所以是李氏族人的故乡”
“太片面啦!定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故乡!”
话虽没错,不过这可不是唯一答案!
且听我细数定西到底有哪些“名片”!
中国马铃薯之乡
定西是我国马铃薯的主要产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最适合种植马铃薯的地区之一。在定西有我国最重要的马铃薯加工和制造业,设有全国性的交易、批发市场,大批定西马铃薯被运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国外,被称为“中国马铃薯之乡”。
舌尖上的定西,一碗人间烟火味。平凡的马铃薯食材甚至可以做出100多种花样菜式。
说到美食,不得不提定西的另一个名片——陇西被誉为“中国腊肉之乡”。
中国腊肉之乡
陇西腊肉是甘肃风味传统美食,色香味俱全,这道菜历史悠久。据记载,陇西腊肉的腌制始于清乾隆年间,制作方法是将猪肉用盐,胡椒,小茴香,姜皮,肉桂和大香等十多种调味料腌制,然后将其暴露在阳光下使其具有独特的风味。
陇西县是“中国腊肉之乡”。由于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它特别适合于腌制肉的固化。其原汁原味的味道,鲜美的色彩和独特的风味深受消费者欢迎。历史上,陇西腊肉在西北地区已广为人知,并长期销往兰州,新疆,西安等地。当然,定西陇西还是“中国黄芪之乡”。
中国黄芪之乡
定西地区是全国地道药材的重要产区之一,自古以来就以“千年药乡”著称,陇西、岷县、渭源三县分别是“中国黄芪之乡”“中国当归之乡”“中国党参之乡”。
中国当归之乡
岷县盛产当归、红芪、黄芪、党参、柴胡、大黄、贝母等中药材238种,素有“千年药乡”之称,尤以“岷归”驰名中外。早在公元6世纪时当归就是极为珍贵的贡品,有很高的药用、食用价值。
根据研究,“岷归”成分复杂,有挥发性和水溶性物质106种,因其质量最佳、含量丰富、产量最大、销量最广而驰名中外,远销东南亚、港澳台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欧洲人誉为“中国妇科人参”,是世界当归中的上品。
中国党参之乡
定西市渭源县是古老渭河的发源地,地处西秦岭山脉的南部地槽与黄土高原台地的交汇地带。北部干旱山区黄土层深厚,适合种植党参,皮肉坚实,清香甘甜,质量优良,被誉为“党参故里”。
中国花儿之乡
定西岷县二郎山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花儿传承基地”。位于岷县城南侧的二郎山“花儿”会则是洮岷“花儿”南路派歌手云集、酬和对唱的一次重大盛会,作为孕育“洮岷花儿”的一块沃土——二郎山,更是令人神往。
岷县被授予“中国花儿之乡”“联合国民歌考察基地”称号,使二郎山随着“花儿”会而享誉世界。
中国花卉之乡
临洮素有“陇上花都”之称,更有“中国花卉之乡”的美誉。临洮花卉栽培历史悠久,传统名优产品繁多,民间种植技术源远流长,紫斑牡丹、大丽花、秋菊、唐菖蒲和郁金等花卉品种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花卉品质好、花基大、花色艳。
临洮县先后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中国花卉之乡”“全国球根类花卉种球繁育基地县”“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
中国蚕豆之乡
定西漳县蚕豆品质独特,以传统品种马牙蚕豆、羊眼豆和临蚕系列品种为主,以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价值、食用价值而闻名于省内外。
漳县蚕豆精细化栽培方式独特,且生长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豆粒儿、豆瓣儿和青蚕豆供人食用,营养价值丰富,可做成葱油蚕豆、雪菜蚕豆、腊肉蚕豆笋丁、青蚕豆炒鸡蛋、青蚕豆玉米菜饽饽、西红柿炒青蚕豆等独具地方风味,是上等美味佳肴,饮誉陇上,为待客之上品,蚕豆产品成为走亲访友最佳礼品。
中国沙棘之乡
定西漳县盛产沙棘,史书载“武阳(今漳县)之沙棘,味甘而汁甜,色艳而皮薄,满山遍野,堪为一绝”,其分布之广,面积之大,品质之优可见一斑。
沙棘果可食,味酸带酣,含有大量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氨基酸和脂肪,是酿造、制酒、饮料、果酱生产的优质绿色原料,医疗上有利肺、壮阳、养胃、健脾、活血、化瘀等药理作用,特别是维生素C的含量极高,被誉为维生素C之王和“小人参”。2011年7月漳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正式命名为“中国沙棘之乡”。
中国洮砚之乡
定西岷县素有“中国洮砚之乡”的美誉,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甘肃洮砚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澄泥砚齐名,并称中国四大名砚。甘肃洮砚以其石质温润滑腻、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的特点称誉文坛,为历代文人所青睐,制作洮砚最好的石料为产于甘肃岷县和卓尼县交界处的“老坑石”,新发现的矿点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其中,极品“鸭头绿”碧绿如蓝,轻抚如婴儿肌肤。
中国书画艺术之乡
通渭县文化底蕴深厚。通渭群众酷爱书画,习字作画蔚然成风,全县10万余户几乎家家悬挂、收藏字画,书画收藏总量150万件以上,1993年曾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通渭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文化艺术丰富,享有盛誉的有通渭社火、通渭皮影戏、通渭小曲等,除此之外,“通渭砖雕”“通渭剪纸”“通渭古堡”“通渭彩绘”“通渭木雕”“通渭草编”“婚嫁仪式”等都是在当地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色文化,是当地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渭小曲”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
- 2023-02-28丝路千年 花雨入梦——3800余场《丝路花雨》经久不衰的密码
- 2023-02-21【小陇画报·175期】碌曲之美 如诗如画
- 2023-02-14武威天祝:祁连山乌鞘岭段雪后初霁 静美如画
- 2023-02-14【小陇画报·174期】一曲礼县影子腔 隔帐陈述千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