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石匠
文/ 宋继宗
岁月悠悠,像一条没有源头的长河,无息止的向前奔流,留给人太多的思考,太多的记忆。翻开岁月留下的回忆录,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往事,历历在目,感谢岁月将这些往事保存了下来......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乡下有一种走村串户的工匠叫石匠,他们每走进一家,就会响起“叮叮当当”的凿磨声。或许自幼听惯了钢钎锤打石磨的铿锵声;或许是石磨磨出的面更加麦香浓烈的缘故,我对石匠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在我的潜意识里,石匠是伟大的,他们能够创造世界上艰难而神奇的东西。甚至我认为,在农耕时代,人们吃的面粉似乎是石匠一钢纤一钢纤凿出来的。
提起石匠,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农村,是一个直接关乎民生的行业。那个时代的好多农村,没有电,没有动力机械,人们只能靠石磨把原粮加工成面粉食用。而石磨经长时间使用后,磨齿就会变钝,工作效率低,磨出来的面粉粗,需要石匠重新凿磨齿。
凿石磨,其实也就是砺纹利齿。首先,将上扇抬起来放在地上凿,下扇是固定在磨盘上面的,搬一条高凳子坐在上面凿。上下两扇的磨齿排列有序,互相对称咬合,呈扇状向四周延伸,极其科学合理。石匠就是把这些变钝了的磨齿一锤一纤凿锋利。
在我见过的石匠中,有一个通渭县义岗的朱姓石匠给我的印象最深。他中等个子,黝黑的脸颊带着特有的黄土高原气息,一双手布满老茧,粗糙有力,胳膊上的血管青而凸起,就像一条条小青蛇爬在上面。凿磨的时候脖子里裹上围巾,戴上眼镜,以防石屑溅入脖颈和眼睛。左手持錾,右手举锤,不紧不慢,动作舒缓,一锤一錾,叮叮当当,从石磨边沿一錾一錾往磨心凿,一道齿一道齿,专心致志,有板有眼,石屑、火花飞溅。听老石匠自己说,他年轻时经常加工石碑和石狮。经他雕琢出来的石狮,脚踩绣球,口含宝珠,双目如炬,威风凛凛。累了休息时,朱石匠一边抽烟,一边用通渭方言说些诙谐风趣的搞笑话,引得前来围观的人捧腹大笑。那时候的我们,最喜欢三五个凑在一起,看匠人们做活计,听他们说古道今,成了枯燥岁月里难得的娱乐活动。朱石匠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故事极多。记得有一年夏天父亲请他到家里凿磨,晚上我俩睡在一起,他给我讲的“牛皮糊灯笼,里黑外不明”的民间故事,至今记忆犹新。
那时候的家乡人用的石磨来自定西市通渭县马营峡。那里的石质密实,质地坚硬,经久耐用,磨出来的面质好。听老一辈人讲,过去三五户人家合作,用木车套毛驴拉运石磨,少则五六日,多则八九日可运回一盘石磨。新运回来的石磨只是一付毛坯,得请石匠开沟槽,凿出不同纹理的磨齿,家乡人称为“上茬”。“上茬”新石磨的匠人不单要技术好,还要力量好。一扇石磨上百斤重,得搬上搬下反复几次,没有好力量是不行的。
家乡人有这样一个风俗:谓石磨为“白虎”。宅外可任意安置使用,若宅内安置,必请推算具体固定方位安置,方可趋吉避凶。因而每当“上茬”新磨时,人们都要烧香叩首,在提前修好的磨盘上贴一幅“白虎卧之大吉”之类的条幅,祈求“镇宅避邪,消灾降福”,求得全家幸福安康。一切准备就绪后,石匠开始对上下磨扇进行划线。 历代石匠,大多目不识丁,几无量角器的概念和意识,但能娴熟地将石磨的圆周九等分。在九个扇面中,又随形由大到小的用扇形弧将每个扇面布满,其中81条弧就是“磨齿”。分好以后,搬来一条凳子,坐在上面,锤敲钎响,顺线游走,由浅及深,“叮叮当当”,响声不断,俨然一个寒江垂钓的老者。锤子和钢钎敲打出的音符,抑扬顿挫,荡漾在农家院里。上下两扇磨齿和沟槽凿好后,石匠找出磨盘的中心点,凿出圆孔,镶嵌上凹凸轴,将两扇磨合到一起,从上扇孔里加进一点粮食研磨一番。如有不妥,重新修齿,直到完全能用方可。
石匠在一家凿磨的时候,周围的邻里们你传我,我传他,迅速传遍整个村庄,有需要凿磨的人家,便会去请石匠。一个村里的磨凿完之后,又辗转另一个村庄。石匠的岁月,在“叮当”声中度过。
现在的青年人很少听说过当时走村串户的石匠,更不用说见过了。但是我们可以知道,石匠是历史上传承时间最久远的职业,是人类最古老的手艺人。石匠的出现可以追溯到远古的石器时代,现代历史人文教科书里的图片向我们展示出了远古时代出现的各种石器:石斧、石杵、石臼等。这些拙笨而古朴的石器,帮助原始人类在恶劣的环境里生存了下来。纵观人类发展史,石匠的职业是伟大的!
铁锤、钢钎和錾是石匠的双足,凭借它们,走南闯北,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出现。坚硬的岩石上雕刻出栩栩如生的动物植物、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图案,成为遗存千古的活艺术。建桥铺路,修屋砌墙,制磨刻碑,为人们的生活立下了不朽功勋,被尊崇为推动人类文明的功臣!
石磨,唯独加工米面的工具,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距今大约11000年,可谓伴稼穑而生。随着电器化和机械化的问世,完成了它对人类的史命,常眠于博物馆,陈列于展览厅,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风光。从此,石磨的“嗡嗡”声,凿石磨的“叮当”声,在乡村再也听不到了,石磨、石匠成了我们永远的记忆! 石磨退出日常生活,制造石磨的石匠远去,但过去的,依然是风景!
2023年8月13日
- 2023-08-21“第十届‘新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召开
- 2023-08-19简牍高质量整理出版工程推进会在沪召开
- 2023-08-19快乐、舒心、安全游!甘青大环线旅游景区联盟发布品质服务公约
- 2023-08-19兰州文旅有多火?7月接待游客1200多万人次 比2019年同期增长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