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让文化遗产焕发时代光彩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地方做法】
甘肃历史悠久而厚重,文化多彩而独特,文物丰富而珍贵。近年来,甘肃省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在守正创新中做好保护研究和传承弘扬,重要文物保护利用成效显著,文物和文化遗产焕发出时代光彩。
甘肃作为史前文化的发祥地和历史文化的富集地,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取得了一系列有分量的考古成果:庆阳南佐遗址佐证陇东地区距今5000年左右已进入早期国家或者文明社会;天水张家川圪垯川遗址实证陇东地区早期文明进程;陇南礼县四角坪遗址是秦大一统的象征;武威天祝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展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的史实。
甘肃是文物资源大省,现有不可移动文物16895处,其中以莫高窟为代表的世界文化遗产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2处。甘肃省在用好用活文物资源方面多点发力、下足功夫。
敦煌研究院利用现代科技力量,建成国内首座文物保护领域多场耦合实验室;完成莫高窟290个洞窟、2.6万平方米的数字化采集;建成“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打造全球首个超时空沉浸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初步建成甘肃省石窟寺监测预警平台,实现院辖六处石窟监测预警体系并网运行。
在文旅方面,敦煌市打造培育了《敦煌盛典》《又见敦煌》《乐动敦煌》等文化演艺项目;邀请文化名家来敦煌采风,创作了《敦煌本纪》《再敦煌》等一批以敦煌为题材的文艺精品。敦煌市文旅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敦煌市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等六大景区共接待中外游客531万人,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26.95%。
甘肃省以敦煌壁画、武威铜奔马等文物为蓝本,打造了一批颇具知名度的文创产品:甘肃省博物馆根据丝绸之路文化符号“马踏飞燕”开发的“绿马”玩偶火爆出圈;敦煌研究院将敦煌壁画元素与数码印花技术结合推出的“敦煌诗巾”项目广受欢迎……厚重的文化遗产正以生动鲜活的面貌走进大众生活,让历史文化得以活态传承。
(本报记者 宋喜群 王冰雅)
- 2023-09-14【网络名人看临夏】临夏八坊十三巷夜晚牡丹泛金光 这样的慢生活你爱了吗?
- 2023-09-12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与黄河三峡大景区展开合作
- 2023-09-12阿克塞湿地秋色美
- 2023-09-12以文塑城 兰州向世界展现文化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