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历史珍闻

古代煤炭那些事:皇帝减免税金还支持招商开采

23-09-19 17:14 来源:甘肃日报 编辑:赵满同

  原标题:我国古代煤炭赋税的那些事

古人对煤炭的挖掘开采

  古人对煤炭的挖掘开采

  谢 林

  我国关于“采煤”这一行业的记载最早来源于司马迁的《史记》:窦皇后弟窦广国,字少君。少君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其家不知其处,传十余家。至宜阳,为其主入山作炭。寒,卧岸下百余人。岸崩尽压杀卧者,少君独得脱,不死,自卜数日当为侯。

  这就是著名的“窦广国入山作炭”。但是两汉时期并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煤炭开采业,更不用说有真正意义上的“煤炭税”。

  煤在古代被称为石炭、石墨、石薪等。真正出现专门管理煤炭生产与税收的是两宋时期。在管理上,北宋政府的基层机构为“务”“场”。“务”是石炭税收和监督部门。宋代朝廷为了管理煤炭交易,建立了太府寺管辖的煤炭管理部门“石炭场”,用以“掌受纳出卖石炭”。这个管理煤炭的部门,也会随着统治者的管理情况来增设或者裁撤。

  在甘肃和陕西地区,其最早关于煤炭税收的记载则为北宋,宋朝政府实行过煤炭官卖制度。据《宋史·食货志》载,北宋政和初年,有官员向宋徽宗上奏:“河东铁炭最盛,若官榷为器,以赡一路,旁及陕雍,利入甚广”。这段奏疏体现了两点,北宋政府开设官办煤场是为“利”;这种利润,并不是煤炭税。

  北宋都城东京汴梁,城内就至少存在三处炭场,城南两处,京西一处分为两场。“南场在大通门外,北场在开远门外”,城南一场位于“安上门外天马坊”,城南另一处炭场无法考证。这些炭场的主要功能除了作为煤炭的运输储藏点外,还是供百司日常用炭的中转站,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对市井商贩贩卖运输城内煤炭进行抽税,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城南并新置炭场,自来受纳石塘河纲炭,并支遣抽税”。

  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九月,宋真宗下令减少过税金,“京城税炭场,自今抽税,特减十之三”,减至原来的七成。

  元初,元世祖在煤炭管理上采取了一定的举措,至公元1267年设置了诸路洞冶总管府,并下达了相应的“条画”。至元年间,各路矿业常为贵族豪强强占,煤炭也不例外,“领马安山大峪寺石灰煤窑办课奉皇太后位下。”成宗大德元年,“禁权豪僧道及各位下擅据矿炭山场”。虽然朝廷这条禁令不一定会得到彻底执行,但是对豪强权贵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对煤炭业的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

  明代对于煤矿最主要的方式是“抽税”,简单来说即是按照朝廷规定对营业额进行一定比例的抽取税金。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明太祖就规定煤炭税为设抽分竹木局,对竹木薪炭进行抽分,煤炭税的比例是十二分取二,即税率为六分之一。到了明成祖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煤炭税税率就下调至“三十分取二,即十五分之一”。这个税率比洪武年间要低得多了。到了明世宗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明世宗将煤炭税税率提升,煤炭每三十分抽取三分,即税率为十分之一。嘉靖年间,明世宗提升了煤炭税税率,但提升的幅度仍然不大。明代较低的煤炭税率,促进了明代煤炭业的发展,满足了广大民众日常对煤炭的需求。除了降低煤税外,明代统治者还在某些时间采取了直接免除煤税的举措。

  清代坚持“为民日用”的观念,煤税按照煤窑的规模、盈亏来抽取税金,但税率依然较低。清代统治者也采取免税等手段,例如早在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清世祖就下令:“免三山煤税”“煤税累民,概于豁免”。

  在乾隆年间,清高宗发起了一项“广开煤炭”的运动,此事因大学士赵国麟于乾隆五年上奏皇帝的“广开煤炭”奏折而起。

  乾隆五年,甘肃巡抚元展成上奏:

  奏

  甘肃巡抚臣元展成谨奏为遵旨详议具奏事

  乾隆五年三月初九,准户部咨开内阁抄出大学士赵国麟条,奏请广天地自然之利,以裕民用事一折。奉朱批,著各省督抚酌量情形详议具奏,钦此。遵即行司确查,去后兹据布政使徐杞详议,臣查甘省地处极边,大半童山荒碛,林木稀少,民间炊爨向多用煤,利益诚非浅鲜。所有旧时产煤处所,如兰州府属之皋兰、靖远二县,平凉府属之华亭县、固原州,甘州府属之张掖、山丹二县,凉州府属之武威、永昌、古浪三县,宁夏府属之灵州及中卫平罗二县,西宁府属之西宁县、大通卫俱旧有煤洞,历来听民采取,以资日用。惟巩昌府之秦阶二州,重山茂林足供樵采,其余不产煤之州县,兼用山柴杂稽并藉邻封之煤炭以资接济。今查勘得庆阳府属之宁朔县,西宁府属之碾伯县,直隶肃州并所属之高台县,安西厅属之沙州卫,亦俱有产煤处所,产无违碍,应听附近居民试采,并令地方官留心稽查,勿滋扰害。亦不许豪强霸占,地棍阻挠,于民生大有裨益。再甘省地瘠民贫,向来煤洞悉系居民自行采挖,并无商贩。其现今查出产煤之处,应请听民试开,免其议税,则小民欲加鼓舞矣。所有查议情形,理合复奏,伏祈皇上睿鉴训示遵循。

  谨奏。

  此外,湖南巡抚许容也上疏了关于大规模开采煤炭的奏折,清高宗阅读这些奏章后,立即同意元展成、许容的建议,并决定“查明所属产煤处所,无关隘,请听民试采,免抽其税”。

  另外,在甘肃地区,也有官办招商开采煤炭的相关记载,乾隆二十四年,陕甘总督杨应琚向清高宗奏:

  奏

  陕甘总督臣杨应琚跪奏

  为边地柴薪日贵,酌筹开采,以资民用事。窃照甘省肃州地处边隅,居民向借近山杂木旷野杂草,以供炊爨。近年因办理军需,商贾辐辏,需用柴草为数较多,现在附近地方业已砍伐殆尽,居民远赴北山樵采,往返动辄数百里。即旧有煤洞出产无多,以致价值日昂,民用日缺。臣悉心体询,查肃州所属东北乡鸳鸯池一带出产石炭,且距城仅七十余里,采运亦较为近便。惟因边地商民工本缺乏,且无专人承办,往往旋开旋止,讫无实济。臣思煤炭为民生日用所必需,且现值柴薪价昂之时,有此天地自然之利,自应亟筹开采,以济民用。合无仰恳圣恩俯准于军需平余银内酌借工本银二千两,给发肃州知州招商开采,仍俟采获石炭售卖得价,分年扣还,实于边民大有裨益。臣为酌筹开采以资民用起见,札商抚臣吴达善意见相同,谨合词恭奏。伏折皇上恩鉴训示遵行。

  谨奏。

  在这篇奏折中,杨应琚先向皇帝论述了柴薪短缺的情况,并阐述了肃州周边有煤矿,他希望朝廷可以借给本金,在肃州地区的知州招商开采,发展民生。

  广东巡抚王安国也上奏称:“查得所属产煤处所,皆可招商开采,请酌定税额自二十两,至一二百两不等,均系各就地方情形议复,应如所请办理,其续有题报者,另行议奏。”皇帝对这两份奏折也“从之”。王国安的奏折不但提出了招商开采的方案,也明确了煤矿税收的金额,这些史料表明一些官员希望可以招商开采煤矿,从中收取课税,并得到了朝廷许可,这些举措极大地促进了清代煤炭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自宋元始,煤炭税逐渐成为国家重要的税收来源之一,并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明清两代的统治者也意识到煤炭为日常民生所必须,对于民间开采与使用煤炭较为宽容。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明神宗派官员征收金、银、铜、铁、锡等矿税,但对关于煤炭方面的石炭税采取低税或免税。到了清代,虽然也有针对金、银、铜、铁、锡等矿产的禁矿政策,但对于煤炭,从朝廷到地方官员,都是大力鼓励且支持其发展的,故而在清代,逐渐形成了由官府主导,私人资金投入的合作型煤矿,这不仅拓展了煤炭业发展的形式,还增加了政府税收。

  煤炭的利用历史悠久。从煤炭赋税也可看到古代煤炭发展之路。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