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为笔书写时代精神——电影《柳青》创作感悟
【创作谈】
光影为笔书写时代精神
——电影《柳青》创作感悟
王苗霞
不久前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展示作品,探讨电影的发展,这似乎在提醒着作为电影人的我们,应该用艺术和技术传承民族精神,为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身为电影人,我们的作品应该与人民一起同呼吸共命运。本届电影展组织了“新时代英雄模范人物电影”的推荐和放映交流、论坛研讨活动,推动主旋律影片创作和发展。这对于无数用影像为英模人物树碑立传,立志制作能够启智润心、培根铸魂的电影人来说,是一次重要的鼓励和肯定。
一
通过《柳青》这部电影认识柳青和理解那些像柳青一样的人。电影《柳青》以作家视角全景式描绘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大农民响应国家政策,探索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艰辛历程和宝贵经验。通过年轻作家柳青放弃北京优渥的待遇,与妻子马葳一起定居在陕西长安,立志想要创作一部伟大的作品,在经历了重重困难后,最终他出版了《创业史》的第一部,引起了轰动。影片展现了一代知识分子的赤子之心和一位共产党员的高尚人格。
关于电影《柳青》的一些创作心得和感悟,我们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拍柳青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流淌,这个过程也不断地检验着我们的初心,那就是柳青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经历。我们发现通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歌颂人民的伟大创造和实践,是一条通往人生理想的大道。简单地说,就是崇敬他这个人。能够理解并且崇敬这样的人生和人格,确实需要经历才能感悟。
二
在我和田波导演的创作生涯中,起初几年自己搭班子,拍了几部纪录电影,也获得了一些奖项。令我欣慰的是,我的拍摄对象也因为这些电影获得了实际性的帮助,比如因为电影《佛陀墕》,一条十几公里的乡村公路修通了,村民丰收的农产品可以更方便地运出去了。后来制作了八集纪录片《路遥》,开始被大家所熟知。
在了解了柳青的故事之后,开始着手拍摄人物传记电影《柳青》。但这个项目并不被人看好,因为各方面难度都太大了,我想既然有难度,我们就在难度上下功夫。电影《柳青》的制作前后历经了6年,前三年工夫都花在剧本的创作上,而剧本的创作是一个深入浅出的过程。人物传记电影的创作,必须尊重历史。我和导演田波一起观摩参考影片,研究大量的历史资料,去采访许多见过柳青的人;我们找到经典传记电影来学习,拜访了数十位文学专家和历史学者,努力塑造出一个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另外,对作家工作方式和生活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到作家生活和创作思考的关系以及找到呈现这种思考过程和结果的方法。
三
直面历史、直面现实是这部影片创作中最有难度和挑战的地方,这不仅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我想这和田波导演的历史观和多年在农村的调研考察的经历有关系,他熟悉农村、农民,并热爱他们,这一点和柳青达到了同频共振,所以影片能够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一种温情,一种现实主义的力量。
在视觉美学方面,在总监制霍廷霄的指导下,无论是关中乡土气息的呈现,还是对时代的造型和氛围的营造上,都体现出一种浪漫现实主义的乡土地域美学,村口的大树、四季的庄稼、金色的田野……人物的服化道都地道地再现了关中长安的风土人情,还有人们的精神面貌,呈现出对农村和农民以及土地的一种尊重。
在最困难的时候,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干成。最终在各级部门的合力指导和支持下,我们圆满地完成了影片的制作和宣发。这部影片也收获了意想不到的荣誉和肯定——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电影类评选中获得优秀作品奖;提名第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在首届金熊猫国际电影节提名“最佳编剧奖”和“最佳男主角奖”。但令我们更加感到荣耀的是,因为这部电影的拍摄,在当地政府、相关企业和老百姓的共同努力下,建设了唐村中国农业公园、柳青创业史教育实践基地、柳青故居、柳青文学纪念馆,还建成柳青文化公园供整个皇甫村的老百姓休闲。今天,在柳青深爱过的那片土地上的人们正在书写着新时代的创业史。我们参与并见证了他的梦想成为现实,我们也探索了“电影+乡建”的宝贵经验。
导演田波曾问主演成泰燊,柳青最重要的作品是什么?两人思索片刻,异口同声说:“是他这个人。”的确,有的人把自己活成了作品。制作一部电影,特别是传记电影的创作初衷,无非就是想把这一个个如同柳青这样为人、为文的态度和精神,分享、传递给更多的人。
电影是一种遗憾的艺术,人生本身亦是一种遗憾的存在。所以,关于影片本身也有它时代的局限性和诸多不尽完美之处。一部影片能够走向全国,走向国际,被更多人看到,和大家进行文化沟通、文明交流,是我们每一个电影人的追求。(作者系电影《柳青》总制片人)
- 2023-10-11《一路朝阳》:以奋斗之姿直面人生
- 2023-10-10评论丨“皓月名楼 诗意中华”:探寻文化根脉 传递网络正能量
- 2023-10-10杭侃:交融与互鉴,云冈文化的多元与融合
- 2023-10-10整体研究法:故宫学的史学方法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