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历史珍闻

前尘旧影里的兰州小西湖

2023-11-07 10:32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原标题:前尘旧影里的兰州小西湖

1934年拍摄的小西湖螺亭。

20世纪30年代的兰州小西湖风光。

清乾隆年间的兰州小西湖(莲花池)示意图。

  有明一代,肃王家族为兰州城市建设贡献颇多;特别是永乐年间,肃王朱楧在兰州西门外兴建莲荡池,奠定了兰州最早的湿地公园雏形。

  莲荡池历经清康熙、乾隆、光绪年间多次扩建,颇具规模,“池中叠石为舟,其旁皆种莲花。”“莲池夜月”曾为旧兰州八景之一。

  19世纪80年代,陕甘总督杨昌濬将其更名为小西湖,其《记莲花池》一文云:“方其盛时,花木之茂,鱼鸟之繁,亭台楼榭之错出,为兰州第一。”民国初年,乡贤刘尔炘受官方委托对小西湖规划修葺,再现金城名胜。

  关于小西湖的故事,地方志和相关文章多有记叙。时光倒流回百八十年之前,随着摄影术传入中国和逐渐普及,外地旅行者除了不吝笔墨描绘小西湖景色之外,亦为后世留下了难得的小西湖黑白影像记录。

  本文从昔日游记中撷取若干原汁原味的记录,在前尘旧影里与读者共同回味小西湖的历史沧桑。

  A

  民国时期的兰州小西湖,受自然环境及人为因素影响,已不复“莲池夜月”胜景。1919年2月,赴西北考察实业的浙江人林竞寓居兰州期间,适逢春节,与友人遍游金城名胜,虽天寒地冻亦兴致盎然。其在2月7日记载,自金天观西行三里,为莲花池,俗名小西湖, “湖中多芦草,不见一莲。亭榭两座,业已倾圮。夏令树木茂盛,或有可观,此时极感萧条也。”此情此景,从作者当年拍摄的老照片中亦可得见。

  1920年海原大地震,波及西北诸省,据称兰州小西湖亦因地震导致湖水干涸,时人游记对此多有记载。1934年7月,寓居兰州的新疆宣慰使署随员薛桂轮游览小西湖,“惟现在满池苇草而已,无一朵莲花可见。”1935年5月,春暮夏初之际,国民党元老邵元冲一行视察西北,途经兰州游览小西湖,“然今则池中一片芦苇,无复当年雅趣,闻民九地震后,湖水即涸,渐无旧观耳。”抗战时期,时任中国银行高管的李孤帆于1939年4月游览小西湖,其在《西北杂记》一书里详细描绘了游园场景,指出小西湖遗憾之处在于“所惜池水已涸,减色不少”。

  B

  虽然湖水干涸,但小西湖古建筑群落仍颇为可观,在时人笔下各具特色。

  南京新亚学会王应榆曾于1933年深秋时节到访兰州,其在《黄河视察日记》一书中对于小西湖印象颇佳:“湖面不大,然房屋之结构布置颇精巧。河山带砺,夏时树木成荫,颇为幽雅。”

  薛桂轮《西北视察日记》一书中写道,当时的小西湖,周广二百余亩,犹存龙王庙、东西院、宛在亭、螺亭、四明亭等建筑。“东西院建筑颇为幽雅,西院穿墙题名晚红院,背题醉流霞,内有盟鸥馆、梦鱼斋、惠风轩,各悬联语。东院穿墙题名早红院,背题挹爽气,内有藕香馆、思鲈斋、嘉鱼轩,亦各悬对联。”“螺亭位于园之北墙,下临黄河,盘旋而上。不但全园风景了如指掌,即兰州山水亦历历在目。”作者游园之余,还在小西湖制高点螺亭“於此摄全园活动影片并园外黄河风景”。

  高良佐《西北随轺记》亦记载了邵元冲一行眼中的小西湖景观:“周广数十里,内阻长城,外倚大河,湖畔有龙王庙。自龙王庙北行,有疑是楼,前挹湖光,绿柳轻舞,颇堪驻足。再北过小桥,即至湖前,登宛在亭,四顾苍茫,田野秀麦如油,蛙声频传,丰稔之兆可卜。”作者特别强调,尽管兰州小西湖有西湖之名而无西湖之水量充沛,“然夏日居此,湖风树荫,大足消遣,仍不失为胜地也。”

  李孤帆游览小西湖时,正值阳春三月,其在《西北杂记》一书里写道,出兰州西门五里,只见沿途田中遍植李树,李花盛开,一望无际,“遥见亭台殿宇,已到了小西湖”。骡车由门侧而进,下车步行,见中间一亭,四面垂柳,亭前牌楼一座,一面题“瀛洲”二字,一面题“柳浪闻莺”四字。作者点评道,此亭“颇似杭州西湖的湖心亭,不如北平南海的瀛台”。

  C

  兰州小西湖的古建筑对联亦为一景,值得玩味。

  薛桂轮游览小西湖时,见到螺亭有一联曰:“淘不尽万人幽恨四海穷愁任眼底大河东去,看得开百岁流光一场春梦觉怀中爽气西来。”作者称赞此联“堪称隽永”。李孤帆《西北杂记》载,小西湖有陶陆二公祠(“陶”即晚清末任陕甘总督陶方之,“陆”即民国首任甘肃督军陆洪涛),祠门有一联曰:“高山仰止,大河前横。”作者指出,因地临黄河,此联“颇合二公的身份和当地的环境”。而小西湖龙王庙的一副百字长联则堪称联林珍奇。《西北随轺记》载,邵元冲一行游览小西湖时,见龙王庙有署名墨斋者大书长联于壁间云:奇愁敢说酒能消,当初一画开天,传之尧舜禹汤文武周孔,萃列圣真精神、真脉络,授受五千年,遇继起儿孙,都看成那秋后黄茅、风前白苇;春梦偶从花外觉,溯自三皇治世,到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经累朝大豪杰、大英雄,维持四万里,被无情造化,尽付与这霜中红叶、水上青峰。此联长达108字,贯通古今、大气磅礴,作者由衷赞曰:“苍凉可诵”,不过对于肺活量小的人来说有可能一口气念不完。

  D

  时人游记中的相关记载,也从侧面展现了小西湖的时代变迁和旧时金城民情。

  小西湖曾一度被辟为苗圃。据林竞《西北丛编》载,1919年时的小西湖已改为北洋政府农商部苗圃。据薛桂轮《西北视察日记》载,1934年时的小西湖在编制上隶属甘肃省建设厅第二苗圃,并增添了相应设备,如“园外黄河边设有抽水机一座,为灌溉苗圃及附近民田之用”。小西湖当年还是省城政要闲暇时放松休憩之所,据薛桂轮记载,其在小西湖摄影时,忽遇时任西安绥靖公署驻甘行署主任邓宝珊亦游此园,宾主双方“略谈而别”。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小西湖古建筑还曾被辟为小型展览馆,据王应榆《黄河视察日记》载,当时的甘肃省建设厅在小西湖设有农工陈列所,陈列品包括皮毛制品、粮食标本、农具等。

  抗战时期的小西湖亦被派作各种用途,据李孤帆所记,当时的私立西北中学曾以小西湖部分场地充为校舍和操场,学生皆实行军事化管理。至于陶陆二公祠堂则被改为贫民工厂,专制火柴,做工者多系妇孺。李氏还曾专门做过调研,指出:“工资有计件和计时的分别,但每人的收入,每月最多不过六元,膳宿还需自理,以妇孺做这种有害健康的工作,报酬复如此菲薄,真不知如何生活。”抗战时期兰州底层群体生计之艰辛可见一斑。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特约撰稿人 史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