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古镇里消失的老行当:“给马穿鞋”分为哪几步
原标题:窑街钉马掌
钉马掌是我国古老的一种保护牲畜脚掌的有效方法。据记载,它创造于古代战争时期。一方用铁制的滚刺刺伤对方马脚掌,后来一方用钉铁掌护住了脚,终于打败了敌方。
钉马掌在窑街始于何时不详,民国年间木轮马车已拉运块炭、坩土、青砖。大木轮滚棱面上包铁叶子,钉铁马掌也很正常。还有许多跑脚的毛驴,也钉掌。有时他们互相帮忙钉,多时由铁匠钉。钉马掌在20世纪70年代较为普遍。随着工矿业的发展,马车交通运输增多,来自永登临平、民东、大有等各处的马车,也拥聚窑街搞副业,其数量达近百辆,主要拉运煤炭、水泥、片石、砖瓦、沙子等沉重的货物居多。一套马车除了辕马外,稍马有2至3个,一般为两个。使用的牲畜多是马和骡子,到了上坡子,马和骡四个蹄子绷展使尽气力了拉,背上淌汗。由于当时道路面差,坑坑洼洼不平,甚至出现事故。大砂三队有一匹枣红马,全身通体红色,立于麦场上,好像裹上了红缎子,红而闪亮,人们都夸赞:“好马,好漂亮的马!”一次,在冠子坪往下拉货,车户是个新手,姓刘,50多岁,枣红马驾于辕里,当车行至之字形拐弯处,马没鞧住,车将马压卧于前辕下,这时全队的人都到坡下抬车。可那匹枣红马已死,都很为此惋惜。全大队六套马车,每个生产队二套马车,每个队的副业收入基本靠它,这些马、骡在一定程度上养活了不少人。至今我还怀念那些马和骡。
马车的车厢前后有六大块木挡板,用大麻绳活筷绾结,每个车厢里常装货物重约三至四吨。一日短途转卸少者3至4次,河桥运沙一趟,只收入23.60元,叫一个台板,来往频繁。因此,马、骡的脚掌磨损很大,出现脚伤疼痛而瘸是常事,如不钉铁掌,牲口瘸着走不成路,体力消耗大,牲畜虽不言,车户、饲养人细微观察,按时喂料,饮水。早先一般都拌的麦麸料,马、骡的膘体很差。有的外地车户拌的青豆瓣料,牲畜的膘体滚圆,拉得快,车户也很轻松。当地有句俗话:“豆儿吃上了没劲,给骡子说了不信”。车户和饲养员也时刻注意脚掌磨损程度,若出现铁掌破裂,就牵到铁匠铺,按规律一般1个月就钉一次铁掌,也有时20多天钉一次,不一定全钉,只钉一副的时候也有。铁匠的副手将牲畜的前脚部位用手抓紧,用膝盖压住,有时并将嘴唇、耳朵、尾巴拧、揪、蹬住,还要口里放给插子,嘴部套给铁笼。前脚按放于木凳上,用小拔锤拔去旧铁掌和铁钉,再用铲刀轻轻削去表面一两层厚茧皮,待修平后,才取新铁掌试放一下,是否合脚,合适时,在铁掌眼上钉上专用铁钉,铁钉斜穿过沿口外膀,再从脚外膀面上将钉尖打成卷,不能松动,以防脱落。还要用刮镰将脚边沿铲修圆,这样好看一些。在削茧皮时,铁匠擦净泥土,检查脚掌心部位,有伤感染,叫瘘,刷净表面脏物,用温开水洗净后,抹给熟清油治伤,或再取一块铁皮打上钉眼,夹于铁掌下,称补瘘,防止二次感染,有时还特殊加工一些铁鞋套上护掌,不过这种铁鞋制作很少,这也是他们的一大发明,已用很久,其疗效甚佳。有时钉铁掌或铲削茧皮,牲畜忍不住痛,惊跳退缩。就这样每日铁匠一般钉五副铁掌,每个牲畜常钉一个或两个掌,这样一个脚连一个脚,一匹马挨一个骡地钉,收费也较低,一天收入1.20元。一匹能拉大车的好马,来之不易,因而,保护脚掌很重要。窑街有大砂、红山、下街铁匠铺,他们平时除打铁锄、铁锨、铁铲、铁镰刀、铁斧等生产工具外,主要打制铁马掌、钉子。这种铁马掌椭圆形,长12厘米,宽9厘米,厚6至7毫米,钉子长约一寸,有大有小,留有四个钉眼。由于大砂大队王长全的铁匠铺比较近,技术熟练,交通便利,都来此钉马掌,其铺的工具有各种砧子虎口钳、拔钳、大钳、小钳、夹钳等多达几十种,成为专业钉马掌的人,那年王长全有个十七八岁。
1982年,大砂村李来存等人合伙购了一台手扶拖拉机,开始搞副业,不久,大砂村的机械车辆不断增多。方圆百里手扶车也越来越多,维修行业相应出现,大砂村韩常兴、鲁长元被称为修车状元,登在了《兰州晚报》上。他们不仅开设了专修手扶车铺子,还常被邀请到农民站、小煤窑任技术员、当顾问。有时到外省去接车,这时骡马和马车已完成了历史使命,钉铁马掌的行业也已一去不复返。
笔者感之而诗:
强弯骡腿修脚忙,夜入秋风吹一旁。新俗传停钉马掌,铁龙飞驰车茫茫。
□潘大寿
- 2023-11-14古人如何用烽火传递情报?“简”述汉塞那些事儿
- 2023-11-08贴壁砖、勾“美缝”、瓦当似秦始皇陵……专家揭秘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
- 2023-11-02科技+文化!数字技术让敦煌石窟迎来新生
- 2023-10-30中国典籍博览遇“新题”:馆中设“馆”渐成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