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谜坛“掌门人” 如何解出“史上最难”一字灯谜
原标题:藏在时间波纹里的那些美好——我与马啸天女儿交往的时光
右边为马啸天女儿
说来也巧,看了马琦明先生《灯谜大师马啸天》一文,得知他与灯谜大师的长子马昌阳是小学同学。而我则与大师的女儿马昌媛,曾经是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那年,因故曾借宿于兰州卷烟厂单身宿舍。在这里与室友们朝夕相处好几年,彼此成了好朋友,其中与马昌媛结下了一段深深的友谊。
记忆里,她上三班倒,每次大夜班,便早早从家里来,先睡上一觉,零点再倒班。脑子里一个画面至今难忘。她躺在我斜对面的上铺,两个胳膊肘支着脸,与我聊呀聊,说不完的知心话。怕影响她休息,我一直撺掇她别说了,快睡快睡。哪知道话匣子一旦打开就没个头。有时干脆不睡,坐起来聊到点,匆匆忙忙套上工装消失在夜色里。
与她交谈中,得知她的父亲是谜语界叱咤风云的名人马啸天大师。耳濡目染,她对灯谜非常在行。经常提起父亲的一些故事,并说一些谜语让我猜。马大师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逐渐立体化起来:高深莫测,不言而威,温文儒雅。是怎样的履历方才造就出如此出众的民间艺术大师?我感到神秘好奇。
她经常从家里带来一些食品,饼子、甜醅子,一起分享。友谊的种子一旦播下,便恣意地萌发。倘若有事几天不见,会相互牵挂。随后,她邀我一定要去她家里坐一坐。想着能见上大名鼎鼎的谜语大师,心里不免有些忐忑不安。她说没事,她的父母人随和得很。
来到五泉山下的一个独门小院,整洁清爽。与两位老人一见面,“你来了,昌媛一直说你,你们是好朋友,快坐。”果然,一声亲切的招呼,一下子精神放松了许多。她父亲没有我想象中那么高大的体魄,气质中却透出不一样的威严与定力。
一个大家庭人家,六个孩子,八口人。随着孩子们陆续工作,此时的家庭生活应该改善了不少。
堂屋里落座。环顾四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盘大炕,玻璃窗户在大炕一侧的中间位置,炕头上堆积着成摞的书。不一样的气场,空气里氤氲一种静谧和书卷之清香。故纸堆里的宝贝,泛着黄色,不知翻阅了多少遍。纸签夹得层层叠叠。朋友说,炕上的东西谁都不敢动,家里老少都知道,碰一下,父亲发现后会发火。父亲坐在炕上看书或专注时,家里静悄悄的,大家回避,尽量不打搅。父亲时儿紧锁双眉,时而面带舒心笑意,时而闭目深思,时儿翻阅书籍,时儿奋笔疾书。
不一定非要在书房,老先生的学问,大多是伏在炕桌上,一样出佳作,一样能成伟业。
从《灯谜大师马啸天》一文,得知先生的文化底蕴,是经年累月地积累而成。他是怎样阅读《诗经》?看了这个情节,可以说惊呆了我:
在甘肃谜坛上流传着这样一段佳话,1947年,《兰州和平日报》副刊《绿洲·文虎征射》专栏刊登出了一个难度最大的虎王。谜面是一个“裁”字,谜底打一《诗经》诗句,谁能猜中将有重奖。这条吸引不少人的谜语,最后由马啸天猜出了谜底。
为了猜出谜底,马啸天稍有空闲就抱着一本《诗经》从头到尾地翻。其实他早就将《诗经》背熟了,但仍拿着书,时而背诵,时而翻阅。一遍又一遍默背,一篇篇翻阅。当翻到“哀哉不能言”一句时,他忽有所悟,心中一动,“哀哉”而“不能言”,就是“哀哉”二字无口呀,“哀哉”二字去掉口,再套在一起,那不就是“裁”字吗?想到此,他暗自叫绝,便冒雨跑到安定门下沟涂竹居的家。这时,涂竹居正在洗脸,听他说射中了“虎王”,有些不大相信地问:“几个字?”马啸天伸出一把手,涂竹居笑着点头。
“脑子算得快,历史挖得好”。大师的成就是不懈地付出,执着地追求之结果。
那时我不止一次、认真地给马昌媛建议:你父亲的成就这么大,你能不能将老人作品收集整理成册,给社会留下珍贵文字。至少可以搞三个系列,一个作品集,一个是社会活动集锦,一个是制谜的文化趣闻轶事集。以那时最朴素的认知,我感到作为子女,她最了解父亲,有收集整理优势,有大量第一手资料,有她熟知的文化趣事,重要的是父亲健在时,能手把手地提供指导。她每次都是笑笑,从不正面回答。
她后来在佛慈厂上班,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分别时,我俩专门去五泉山公园留影。借了一个傻瓜相机,拍了一卷135的照片,可以说,是那时比较侈奢消费之举了。
记得我刚成家不久,她居然摸摸索索地找到大教梁的新家。带上了一对金黄色、非常精致漂亮的玻璃糖罐,送上她的一份心意。现在想起来开门时她的那眼神永远刻在记忆里:满是责怪,不解和埋怨。她说“这么大的事,第一个最应该告诉的是我,怎么不吭气?”我解释了半天,都没有消气。
她的礼物至今都摆放在玻璃柜里存放白糖。睹物思情,那份情谊,是民族大团结故事里的心心相通,是青涩时光里的深情回望,是感知著名谜语大师轶事趣闻的一次次相谈甚欢,是在大师有生之年有幸一睹风采的机缘,是今天怀念谜语大师成就时能重温他的人格魅力的最好表达。
读了马啸天大师的故事,原本以为无解的疑团,也有了一个释怀。为了生存,学业非常棒的长子,辍学卖大饼,何况昌媛的学业能坚持到哪一步?我让她给父亲整理出书,建议虽好,但是实在难为她。重要的是她的父亲文化底蕴和佳作精髓如此深厚,如此辉煌,为其立传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也不是她能承受得了的。
为什么能把学问做得那么好?她最理解父亲的初心:择一事,终一生。在她眼里,父亲是天下最疼爱他们的慈父,是家庭里遮风避雨最牢固的靠山。父亲的光环,那是家族的荣耀和幸事。作为名人的子女,她很坦然,很庆幸,父母并没有要求她如何如何,端好适合自己那个饭碗,便是美好的人生。
都说读《诗经》的人不一般,能精通和背诵更难能可贵。将《诗经》通透地融化在血液里,制谜和射谜高手一定不是凡人。在我眼里,马大师早已化身为一座文化高山,文学造诣只能让我们仰视。宽阔的文化背景,丰富的知识储备,对古老的谜语文化传承,都是留给这个世界丰厚的遗产。在文化巨人面前,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充其量也只能勉强跻身于他们脚面的高度,虔诚地抬起头,去仰望和膜拜,继而化成一种前行的力量。
谜家马啸天
马啸天(1918—1993)甘肃临夏人,回族。《智力》杂志特邀编辑、香港联谜社名誉顾问、《中华谜语大辞典》编委、兰州五泉山公园灯谜组组长、兰州市灯谜楹联协会副会长。从谜50余年。早年主编《水晶社友谜选》八卷、《虚心室灯虎》等。
马啸天原名马兆麟,1918年生于甘肃临夏南门外水泉寺村一个贫寒之家,只念过两年书,便下地帮父亲种菜、卖菜,维持生活。1928年父亲去世,10岁的他来到兰州,在大舅父的锅盔铺,学打锅盔,烙酥饼,开始了艰难的人生之旅。
清中期以来,流传千年的出灯谜、打灯谜群众文化活动在兰州非常盛行。特别是每逢元宵佳节灯谜活动,吸引了兰州乃至周边地区数以万计的谜友们热心参与,成为兰州城内最热闹的群众文化活动。
马啸天不仅是兰州谜坛的掌门人,也是二十世纪最有成就的灯谜大师之一。马啸天的谜事活动影响了兰州乃至甘肃解放后近半个世纪的灯谜发展,当之无愧成为西北地区谜坛大师。马啸天的肖像被陈列在福建漳州的中华灯谜艺术馆。
□杨玉珍 文/图
- 2023-11-10食在悬泉——甘肃简牍里的兔子
- 2023-11-09敦煌壁画中的粟特商队长什么样?
- 2023-11-07【畅游陇原】永固古城逾千秋
- 2023-11-07【畅游陇原】丝绸古道上的峡口古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