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文化热点

多次夜袭敌人阵地 抗美援朝老兵在轰炸中捡回一命

2023-11-25 08:26 来源:兰州晚报

  原标题:老兵刘振东:成功夜袭敌人阵地,我很自豪!

刘振东向读者致敬

  刘振东向读者致敬

刘振东的退役军人证明书

  刘振东的退役军人证明书

老伴给刘振东整理纪念章

  老伴给刘振东整理纪念章

  身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刘振东,从踏上朝鲜土地的那天起,始终抱着必胜的信心,多次与敌人正面交锋,在战斗间隙挖战壕,多次和战友在夜晚成功袭击敌人的炮兵阵地。在和敌人的较量中,他被敌机投下的炸弹爆炸气浪掀到弹坑里捡回一命。朝鲜停战后,他留在朝鲜参与了战后恢复援建。

  17岁,他入朝参战

  1952年12月,刚满17岁的刘振东在河南省虞城县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随后从商丘乘火车到安东(今丹东市)。两天后,他改乘汽车过了鸭绿江,被分配到志愿军463部队73师8团3营6连成为一名战士。对于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刘振东来说,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从报名入伍到入朝作战时间这么短。成为一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他感到很光荣,打算为祖国和人民牺牲一切。

  到了朝鲜后,全连由老兵带领新兵进行了短暂的战术训练,主要是教新兵如何打枪、向前跑步时隔一段时间就趴下隐蔽等。同时,老兵还给新兵打气鼓劲,上战场后要勇敢地和敌人战斗,“你不打敌人,敌人就会打你,所以不用怕。”

  短暂紧张的训练后,刘振东便和战友们一起上了战场。平时,全连战士就在战壕里趴着,盯着前方敌人的动静。敌人不进攻时,大家就拿上工具挖战壕,将被炸毁的阵地一一修复;敌人一旦进攻,大家便迅速进入战斗状态。而就在他们拼命阻击地面敌人进攻的同时,敌机在空中不断侦察、空袭,此时大家就会趴到战壕里隐蔽。“敌机的飞行高度很低,感觉拿上木棍就能捅上飞机。”敌人的一轮进攻过后,阵地已被炸得千疮百孔,战士们再次拿起工具挖战壕,修复阵地。不论白天黑夜都在挖,有时候还会挖出地下水来,此时,战士们会找来木板盖上继续挖。

  在长水洞一带的战斗中,全连战士连续打退敌人多次进攻。一旦时机成熟,司号员就会吹响冲锋号,他们一跃而起向敌人发起进攻。

  在防守阵地时,由于我军的武器相对落后,阻击敌人的进攻比较吃力,但即使这样,战士们仍然奋力抵抗。全连在只有步枪、手榴弹和炸药包的情况下,依然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但我方损失也很大,很多战友不是在进攻中牺牲,而是倒在了敌机的轰炸中。说到这里,刘振东哽咽了,稍微停顿了一下他说,部队首长尽可能想一些办法,发挥我军近战、夜战的长处,总是会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在阻击敌人的进攻时,战士们把手榴弹放在身边,等到敌人进入有效投弹的距离后就投弹。“那时我岁数小,没有战斗经验,我测算过,投掷手榴弹的距离也就二三十米,我就在这个距离将手榴弹扔向敌人,总能炸倒几个。”刘振东说,他第一次射击时不敢朝前看,端起枪就扣动了扳机,打着没打着不清楚,但在随后的多次射击中,慢慢地找到了感觉,打死了好多敌人。

  遇轰炸,捡回一条命

  1953年1月的一天晚上,连长抽调刘振东和几名战士,趁着浓雾天气带上炸药包偷袭敌人的炮兵阵地,成功摧毁了敌人阵地上的弹药,刘振东感到很自豪。之后,刘振东又多次参与了夜袭行动,均获得成功。

  在三八线附近,我军和敌人展开了拉锯战,敌人的飞机对我方阵地进行了狂轰滥炸。一次轰炸中,刘振东和几名战士来不及隐蔽,敌机投下的一枚炸弹就在他们身边爆炸,一名战士的双腿被炸断,另一名战士直接被炸飞了。而他被强烈的爆炸气浪掀到附近弹坑里,并被飞来的碎石块压住,这才躲过一劫,捡回一条命。苏醒过来时,他已经被战友们抬到了后方医院治疗。此时,刘振东才发现,左胳膊肘上的一块肉被炸掉了。至今,这个地方还留有疤痕。

  刘振东所在的连队曾多次组织战士夜晚袭击敌人的阵地。但夜袭是有条件的,每组三四名战士,一般都是在凌晨两三点钟行动,此时是敌人最犯困的时候,趁着夜色向距离我方阵地仅二三里地的敌人阵地摸上去。战友之间相互帮衬着前行,不能发出任何声响,然后迅速将手榴弹和炸药包扔向敌人弹药囤积点,引爆后大家迅速撤离,等敌人反应过来时,战士们早已撤得没影了。“抗美援朝战争要比解放战争残酷很多,虽然我们夜袭取得了成功,但损失也大,最后全连仅剩了二三十人。”刘振东哽咽着说,距离连队阵地很近的222.18高地,被敌机轰炸后高度下降了几米,地上随便一伸手就能抓一大把弹壳。

  在后方医院伤员中,刘振东年龄最小,医护人员都叫他“小鬼”。后来,在他伤愈准备出院时,医院首长提出让他留在医院,帮助医院跑跑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

  在部队练就了一股硬气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刘振东所在的连队被留在朝鲜进行战后恢复重建。当时,不论是志愿军还是朝鲜当地的老百姓,都住在山沟里。连队的主要任务是建房子,不仅为部队修建营房,还为朝鲜老百姓盖房子。从入朝作战到战后恢复重建,刘振东在朝鲜待了5年多。1958年2月,刘振东复员回到了老家河南省虞城县。

  1958年8月,他背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兰州,被安排到当时的兰州房产管理局工作,主要工作是修建房屋。后来又被安排到窑街矿务局当了一名采煤工人,那时他25岁,年轻气盛,重活累活总是抢着干。

  在1968年的一次煤矿事故中,刘振东被井下冒顶落下的土方和石块掩埋,双腿被砸伤,神经受损,腰部也严重受伤,行动不便。后经5次手术治疗,身体恢复后的刘振东继续下井作业。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有残疾的他下井作业已经不现实了,单位安排他的大儿子顶替了他的工作。1994年4月,刘振东从窑街矿务局退休。

  刘振东的老伴说,之前刘振东对于参加抗美援朝的经历记得很清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事情已经记忆模糊了。不过,不论到哪个单位工作,他都会用在部队上锻炼的一股硬气激励自己,所以,他在工作中几乎没有出过差错。

  刘振东说,战争就是为了保家卫国,建立起坚硬如钢的民族自信心。现在好了,国家强大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更要激励现在的年轻人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艰苦奋斗,勇毅前行,建设好我们的国家。

  人物资料

  刘振东,1935年1月15日生于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1952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1958年2月回国。1958年8月起,先后被安排到兰州市房产管理局、窑街矿务局工作。1994年4月从窑街矿务局退休。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滕效宏 赵庭那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