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民俗风情

塑像塑己也塑人 彩绘守艺人“玩泥巴”修补老情怀

2023-12-08 11:32 来源:新天水

  原标题:【天水非遗】以泥为梦——秦安泥塑彩绘

  □新天水记者 何喜田

  以泥为梦,描摹心声真意。以笔为绘,塑就大千世界。所谓泥塑,既要塑己,又要塑人。

  秦安县西川镇的安坪村,盛产白脆瓜。和白脆瓜齐名的,是五圣宫的传承。所谓五圣,就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颜子、曾子、子思和孟子的合称,在儒家学派中占据重要地位。村民们崇拜五圣,就是希望本家后嗣能够像先哲们一样,有文化,有出息。因为年久失修,五圣宫已近破落。

  傅广广是远近有名的塑像师傅,人称傅师,三四十年来,他都是走艺带徒。塑像,先要立桩。立桩,就是按像的大小搭架子。汉传佛教中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所塑之像的身体中都要填装用物。与日常生活所用之物不同,塑像里的用物,包括佛经、古书、铜镜、历书等,另外还有五色布袋,意在吉祥。

  在民间,儒教信仰是和世俗生活紧密相连的一种信仰,且贯穿日常生活。按村里老人的记忆,五圣宫里要塑大小七座神像。除五圣之外,还有释家、道家的重要人物。用物填装完毕后,就要行装桩礼。装桩礼,也叫封桩礼,是塑像时一定要举行的一种祭拜仪式,古老而庄严。

  立桩后,就要绑谷草。绑谷草时,一般会用麻线。麻线、谷物在民间都是纯洁之物,长于斯,用于斯,也拒腐朽。

  一座泥塑的诞生,是一种技艺的传承,也是一种信仰的延伸。傅广广用的泥,大多是本地黄土和成的。这样的泥,在他看来,既有适应性,也有灵性。黄泥之中一定要掺杂大麻条。生于山野的大麻条耐腐,有黏性,是塑像用的重要材料。这种和泥之法,与麦积山石窟里的塑法同本同源,是老艺人们惯用且传承久远的秘法。用这种方法滚出来的泥条,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有了灵性的泥巴,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黄泥。上泥,是一种纯手工活。在秦安泥塑中,这是最原始最古老的传承,也是最基本的一种传承。在傅广广看来,只有双手沾满了泥浆,才能踏踏实实和所塑之像达成心灵感应。

  上好泥的塑像,还要阴干20多天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泥塑,在秦安也称“彩塑”。汉朝以来,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东传,多神化的奉祀活动广为流行,也直接促进了泥塑偶像的需求和泥塑艺术的发展。沿着古丝绸之路,泥塑彩绘制作技艺在北魏佛教鼎兴的浪潮中传至秦安,并广泛用于对俗世生活的美化和装饰。如此,传承时间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傅广广的泥塑手艺源于父亲傅选宗。高中毕业后,他就跟随父亲走乡进城,从最基础开始习练泥塑彩绘。10年后,他学成出师,另辟蹊径开始走艺。傅家泥塑彩绘,造型优美、生动逼真,具有浓厚的乡土生活气息。也许是源于一种朴素的信仰,泥塑彩绘主要出现在古典的庙宇中,宁静的公园里。在傅师的家传中,要搞好彩绘,就要学好绘画。没有绘画的功夫,所绘之彩就像烂泥一样,扶不上墙。在他看来,泥塑,是有生命的。为了达到鲜活、生动的效果,彩绘之外,还要更多地了解、学习儒释道三教的历史、传布在民间的故事,还有传统古籍里的神话传说。他知行合一,也是这样教化徒弟们的。

  20天后,五圣宫里塑成的泥像慢慢干透了。傅广广和徒弟们开始了上细泥的工序。与粗泥相比较,经过沉淀之后的细泥,更利于塑像的压紧和抹光。每当面对慢慢生动起来的塑像,傅广广的神情就会更加专注地沉浸于另一个泥土的世界。他以泥巴为介,在广阔的想象中,就像一个骑手,驰骋在只属于他自己的原野上。黄泥,由此而被赋予了更多的灵性。塑像,也由此而更具形神风貌,栩栩如生。

  补像,又叫填缝子。这种修修补补的手艺,需要一种特制的小工具。就像俗话说的那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种补像的利器,是傅广广自己制作的,用起来极为顺手。经过晾晒、阴干,泥像会出现细小的裂缝。补像时,需小心翼翼,尽量让泥像变得光滑,以利于上色、彩绘。在傅氏家传的学养中,各式彩绘都有样本。曹衣带水也好,吴带当风也罢,流传的过程,也是渐变的过程,所有的规矩或风格都被融入了日常,也被接受和弘扬。

  补过的泥像,就像一张白纸,期待之中的起稿、沥粉、着色也将随之在巧夺天工的画笔下次第完工。

  彩绘,在中国自古有之,被称为丹青。秦安彩绘讲究“齐”和“薄”。齐,是指直线要直,曲线要活,线界要清晰。薄,就是落笔如飞,厚薄均匀。在色彩上,则讲究“爆”,也就是用色强烈。秦安泥塑的对比非常强烈,虽用色不多,但以大红蓝绿和黄色为主,尤其是以黑墨勾线和简练的古法涂染,给人明快醒目、艳而不糜的感觉。在取材立意上,极为广泛,既有戏剧脸谱、吉祥图案,也有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乡俗生活等,造型洗练夸张,神情生动。

  由于历史的原因,秦安泥塑中的佛、菩萨、弟子,或天王、力士等,尽管同处一堂,但并不因袭模仿,而是保持着各自的时代特色,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无论是高达五六米的巨像,还是只有十几厘米的小像,都充满着人间世俗的感情。

  在秦安泥塑中,悬塑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塑像法式。十大阎罗或坐坛上,或依山墙。有的雄健威武、雍容典雅,也有的泰然自若,错落有致间,给人浑然一体的感觉。也许,就是这样的塑法,让傅广广更为着迷。这是一种把壁画变成雕塑的过程,也是把塑像塑在壁上的手法。这种泥塑艺术,和敦煌、麦积山、仙人崖的传承都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塑像,也就是塑人。30多年来,傅广广已经塑了大大小小的泥塑1000余尊,彩绘庙宇300多座。每一身塑像,都是一个历史的定格。每一笔彩绘,都是一段曲折的故事。这里既有古人遗留下来的岁月传承,也有像傅广广一样无数能工巧匠们的杰出创造。它们在赏心悦目之余,更多的则是带给人们一种美的享受。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