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文史博览

【文化·博物】张芝和索靖的书法人生

2023-12-08 11:36 来源:甘肃日报

  文/邓慧君

  张芝和索靖是汉末魏晋时期草体书写艺术的开拓者,他们将汉隶演变成富有书卷气的艺术,不仅丰富了书写的形式,还推广了汉字的应用。

  众所周知,汉文字开始于殷商甲骨文,经先秦金文篆体(大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后,到西汉时隶书开始成为主要书写形式。至此,汉字经过将近两千年的发展,步入书写简易、形制规整、笔力沉稳的阶段。东汉后期,汉隶开始向随意洒脱的个性化方向演变,草书因此产生,草书使汉字书写建构起艺术性的美学享受,很快得到文人雅士、官宦达人乃至民间书写者的赞赏和喜爱。草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书写形式从刻板规整迈向恣意洒脱。

  草书的产生与纸的发明相伴而生。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汉字书写从竹简、布帛转至纸张,可以说纸的发明,推进了书法艺术的产生。

  汉武帝在河西走廊设置郡县后,大量中原和关中移民迁入,促进了河西走廊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东汉后期,敦煌已成为偏居一隅的文化边地,张芝正是在这一时期出生于敦煌。

  张芝雕像

  张芝,东汉敦煌郡渊泉县(今甘肃酒泉瓜州县)人,字伯英,我国草书的开创者。张芝出生仕宦之家,其父张奂,《后汉书》有传,历任官议郎、安定属国都尉、使匈奴中郎将、武威郡太守、度辽将军、大司农、护匈奴中郎将、少府、大司农、太常等职。张奂仕宦足迹遍历关中、塞上、陇右及河西走廊,在东汉西北防卫中立下汗马功劳。后因牵扯入党锢之争,归居乡里,直至终老,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去世,享年78岁。

  张芝为张奂长子,自幼勤奋好学,痴迷书写,淡泊仕宦,朝廷曾以有道征,谢绝,由此被世人称为张有道。张芝勤于笔墨,据《晋书·卫桓传》记载:“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染)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临池习字由此而来。张芝将字字独立、笔画分离的章草,连笔挥毫,改为字字相连,意气承接且变化无穷的今草。其创作的草体书写形式,冠名后世,开启书写的千秋功业。

  张芝草书承自章草,传说章草为东汉章帝首倡。汉隶规整工稳,有人随意潦草书写,使得书写速度加快,书写时间缩短。汉章帝甚喜这种书写形式,在汗牛充栋的奏章中提笔御批,速度快,耗时短,此后这种御用潦草之法被纷纷仿效,经书写者的刻微补拙,迅速蔓延至民间,并冠以章草的美名。

  章草在东汉后期已经普及,经杜度、崔瑗、崔寔效法,章草由潦草到追求草书之美,东汉末,张芝进一步发挥,摆脱了残存的隶书形迹,自成精巧之态,收放自如,美若流云长河,令世人刮目相看。张芝草书的上下字之间,字与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贯通一气,字的整体效果十分有气势。张芝的草书源于章草,又别于章草,被世人称为今草,之后今草便成为一般意义上的草书了。张芝省减了章草的点划波磔(即撇捺),连笔飘逸,运笔儒雅飘逸,被后人推崇为“草圣”。

  今草使汉字书写进入新阶段,那就是充分展示书写者独具特色的书写风格,用笔随意,挥洒自如,或如飞龙长空搏击,或如游鱼悠然惬意,或如清涧长流,流而飘洒,或如白云萦回崖谷,任于造化,收放之间,体现书写者用笔之神奇和阔达。其要求功力熟稔,心气沉稳,充分体现了书法的创造性风格。

  后人赞誉张芝不绝,三国书法家韦诞称其为“草圣”,书圣王羲之十分欣赏张芝,认为魏国的钟繇,东汉张芝乃书法大家。后人将张芝和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称为“书中四贤”。

  张芝的《冠军帖》(局部)

  张芝的草书墨迹流传后世的仅有《冠军帖》。《冠军帖》被《淳化阁帖》收存,《淳化阁帖》也称淳化秘阁法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大型书法帖,出自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是宋太宗将秘阁所藏历代书法,令学者摹刻在枣木板上,拓印汇帖共十卷。张芝《冠军帖》收录在《淳化阁帖》第五卷中,《淳化阁帖》使得张芝书法真迹得以流传。

  张芝也勤于著书,著《笔心论》五篇,可惜早已失传,只在晋朝卫桓的《四体书势》中留下一句话,“匆匆不暇草书”。

  张芝的草书影响所及,批及旁人,也熏染家族后人。张芝姐姐的孙子索靖受其影响,也在草书上颇有建树,自成一体,傲居魏晋书法之坛。张芝的弟弟张昶,字文舒,也善草书。

  受张芝草书影响,其姐的孙子索靖承草书之脉,临池习字,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位居魏晋书坛。索靖(公元239年-公元303年),甘肃酒泉人。曾官为征西司马,人称“索征西”。索靖出生于仕宦之家,父亲索湛曾为北地太守。索靖自幼便有逸群之才,与乡人氾衷、张甝、索紾、索永赴洛阳太学,驰名海内,号称“敦煌五龙”。其他四人早亡,只有索靖精博经史,留名后世。索靖年轻时曾任州别驾,郡举贤良方正,后因精通西域事务,拜驸马都尉,出为西域戊己校尉长史。后受举荐,认为其才艺绝人,宜在台阁,不宜远出边塞。晋武帝将其擢为尚书郎。索靖与尚书令卫瓘都以善草书知名,深受武帝宠爱,时人誉为“一台二妙”。后人评价道:“瓘得伯英(张芝字)筋,靖得伯英肉”,意思是他们两人各取张芝所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索靖的《出师颂》

  索靖平生著述颇丰,撰有《五行三统正验论》之作,主要辨理阴阳气运,又撰写《索子》《晋诗》各二十卷,均散佚。索靖撰写的《草书状》存于《晋书》索靖传。索靖曾经为莫高窟仙岩寺题额。索靖流传后世的书法作品有《出师颂》《月仪帖》等,宋代《淳化阁帖》也收集了索靖的墨迹《载妖帖》八行、《七月帖》四行。

  索靖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唐代书法家欧阳询重法度,不轻易赞赏他人,一次,路见索靖书写的碑石后,竟卧于碑下,朝夕摩掌,不忍离去。

  索靖的书法,浓浅得度,内涵朴厚,古朴如汉隶,转折似今草,气势雄厚,历来被书法家称为上乘。《月仪帖》圆润、古雅、含蓄、浑朴,用笔端庄,沉稳厚重。南朝梁武帝萧衍赞誉他的字“遒劲而峻险。遒劲处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峻险处如雪岭孤松,冰河危石”。黄庭坚也称道其书法为“笺短意长,诚不可及”。其章草字体有“银钩趸尾”之称。有人比较索靖与张芝,认为“精熟至极,索不及张芝;妙有余姿,张不及索靖”。两位大师的书法各见所长,都不失精湛完美。唐朝人把索靖的章草列为神品。

  索靖《草书状》一篇,对书法的演变、风格、气韵、用笔及章法等作了全面精辟的论述,有些基本观点,至今仍有指导意义。《草书状》一文对草书的产生和形状作了惟妙惟肖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草书的赞赏和厚爱之情。

  以张芝、索靖为代表的草书开了我国书法艺术的先河,使书写形式达到美学的欣赏和熏陶境地。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