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历史珍闻

探秘三国蜀魏交锋古战场 诸葛亮曾在陇上布兵点将

2023-12-08 11:39 来源:新天水

  原标题:【地理志】诸葛军垒

  □王重扬

  偶或有中午不回家,我就会沿河东行,一直到诸葛军垒。走进仿古军营栅栏大门,诸葛亮挥动羽扇,傲立台上。

  日光云影下的他,看不清脸庞和神色,只有一种气势,高立在前。

  我望着他,一些文字和画面悬浮脑海,有三顾茅庐的高雅传奇、有三分天下的高谈阔论,有鞠躬尽瘁的忠肝义胆、有屡次北伐的坚韧不拔。拾级而上,青砖垒成的城墙上,诸葛亮孤身一人,巡视着前方。

  雕像身后有一片小池,荷叶碧绿,池水清浅。周围是草地和园林,草色青翠,林木多彩,园林虽不大,却整洁清新。几条石子小路,把公园自然地切割成几个板块。靠南边,有一个土岗,上有林木,天气炎热时,我便几步跨上去,坐在土岗上,看看天地云影。前面是诸葛亮的背影,身后是南郭寺顶端的塔尖,清风一吹,很是惬意。

  诸葛军垒公园是新建的,这天水人都知道。诸葛军垒又叫“无影墩”,据说农历六月六日正午,太阳当空,军垒四周没有影子,成为一种奇观。故而,当时的天水人把它称作“无影墩”。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修这座军垒呢?

  时光回到一千八百年前。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诸葛亮作为蜀国丞相,身负托孤之重和复兴汉室之责,夙兴夜寐,一心要北伐,恢复汉室。他深知蜀国地小物乏、人才凋敝,要想统一天下、复兴汉室,必须要尽早北伐,于是就数次起兵,主动进攻强敌魏国。

  建兴六年(228年)春,筹措已久的诸葛亮开始第一次北伐。他一出手就出其不意地声东击西,宣称从斜谷道进取郿城,然后让赵云和邓芝在箕谷做疑兵,以牵制魏军主力。自己则亲率主力,突然进攻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闻风归附,让魏国朝野震动。这本是一次极佳的机会,却因为马谡争做先锋,兵败街亭,让诸葛亮进退两难,权衡利弊后,他果断撤退,第一次北伐宣告失败。

  同年,第二次北伐开始。《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

  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派大将陈式攻占武都、阴平。魏国大将郭淮带兵抵挡,诸葛亮亲自率军到建威,郭淮随即撤退。第三次北伐,蜀汉成功得到武都、阴平二郡,战果不小。

  两年后,第四次北伐。诸葛亮率军占领祁山,发明了木牛流马运送军粮,因蜀道难行,粮食跟不上,再拖延下去也只是徒劳无功,他只能无奈退军。魏国大将张郃率军追

  击到木门道,被诸葛亮设下的伏兵射杀,因为张郃之死,木门道留名青史。

  第五次北伐,是在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率军出武功五丈原,司马懿带兵抵挡,在与魏军僵持一百多天后,诸葛亮因病去世,享年54岁。随后,蜀汉军退回汉中,诸葛亮北伐就此结束。

  由此可以推断,诸葛亮来到天水城中,是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这一次,诸葛亮所向披靡,下城池、收姜维,形势一片大好。这时,他47岁,身体尚可,如果一切顺利,那么,他恢复汉室的夙愿有可能得偿所愿。拿下天水城后,诸葛亮春风得意,他让士兵们好好休整一番,然后就要继续东进,他的目标是拿下长安,那曹魏就会伤及根本。

  一日,操练完士兵,诸葛亮听到有人埋怨身上的“乡土袋”太过累赘,他思虑片刻,下达了一个命令:所有士兵将“乡土袋”里的土倒在城东教场南,以减轻负担。士兵们知道后,纷纷响应,几万将士聚土成山,乡土居然堆成了一座高台。原来,蜀军士兵们知道自己要长途跋涉北伐,就全部带上了家乡的泥土,据说可以解水土不服,到了天水,发现天水水土优美,根本没必要用乡土化解。

  自此,诸葛亮就每日登上这座高台,指挥将士们操练,同时又积极准备下一步进攻计划。登上高台,他感觉脚下的蜀国泥土带给自己一股神奇的力量,这让他更加豪情万丈。后来,为了纪念诸葛亮在天水练兵,当地人把这座土台命名为“诸葛军垒”。

  虽然之后诸葛亮错用马谡,导致街亭失利,让他错失最佳机会,但是,“诸葛军垒”却长久地留存了下来。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最负盛名的人物,备受后来人推崇和仰慕,文人墨客经过天水一带,都希望能临台凭吊,以寄托自己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忧思。

  陇右一带的人,不论老少,不论贤愚,都对诸葛亮推崇不已。天水、陇南等地,多有诸葛亮留下的遗迹和故事。自北向南,有古街亭、诸葛军垒、天水关、木门道、祁山堡、点将台、阴平古道等众多历史遗迹,它们如明珠般缀连起来,形成了诸葛亮屡次北伐的鲜明印记,闪耀至今。

  为了亲近诸葛亮,我一有空闲就来诸葛军垒处走走,闲庭信步,在幽静的园子里,或徐行,或独立,或静坐,或舒展,享受着少有的惬意。有时,我也登上高台,站在石像身畔,在他的羽扇指引下,看看他所见的山川大地,想一想他那时的天水古城、西北大地,乃至天下大势。

  我非常理解孔明先生,在正统和气节面前,任何困难都是不足以称道的。路虽远,行之将至。一统天下,兴复汉室,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历史的重任和士人心中的国之大者,不可不为,必须为之。

  生而为诸葛亮,就注定要有求学时的艰辛、隐居时的高雅、三顾时的高对、开拓时的英武、治国时的稳健、北伐时的决绝、离世时的悲恨。名利于他,皆浮云耳。他所求者,只有复兴汉室,只有壮志得酬。为此,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仅要为政治经济深谋远虑、殚精竭虑,还要为边患北伐夙兴夜寐、呕心沥血。一边要恢复民生,发展经济,一边又不得不操练军马,准备北伐。

  诸葛亮在对抗命运的战斗中,发出了自己的光芒,在英雄辈出的时代,依旧最为夺目,并恒久闪亮。

  从少年时代起,我就不断地认识诸葛亮,并以其为偶像。千年前的诗圣杜甫,也对诸葛亮最为推崇,他也曾流寓天水,肯定见到过真正的诸葛军垒。对于诸葛亮,杜甫也毫不吝啬自己的推崇之词,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喟叹里,我阅读着诸葛亮的无奈;在“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赞颂中,我领略着诸葛亮的耀眼;在“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的钦慕里,我品咂着高山仰止的渴望……

  陇山巍巍,藉河悠悠。我站在诸葛亮雕塑下,让夕阳把我们的影子刻在一起。我们都是历史和文化投射叠加后的影子,历史赋予了我们说不清的蕴藏。

  在时代的命题面前,我们不得不深思,如何作出自己的解答。最终的阅卷人是自己,虚假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一笔一画,交代着自己的人生,有时会歪歪扭扭,有时会心浮气躁,有时更会气急败坏,在时间的纸张上发泄一番,等心绪宁静,才觉自己稚嫩可笑。历史告诉我们,真实地交代自己的成绩,才能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稳固的影子。

  历史愈加久远,诸葛亮的影子更显长而阔。只要有他名字出现的地方,就有三顾茅庐、隆中对、联吴抗曹、南征北伐的历史惊涛。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那些远去的身影,历经千年,依旧鲜活。因为真实而独特的书写,他们的灵魂穿透了数不尽的时间的过滤,依旧清晰地投射到一帧帧当下的图景里,延续着自己的传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