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发现之旅

明末古稀诗人拄杖游遍秦州 他笔下的奇山异水有多妙

2024-01-24 09:33 来源:天水日报

  原标题:探幽仙人崖

■仙人崖全貌

  ■仙人崖全貌

  □王重扬

  慕名仙人崖已久,但却一直未去寻访。知道仙人崖,源于一本旧书中对秦州八景的记述:“麦积烟雨、净土松涛、仙人送灯、石门夜月、伏羲卦台、南山古柏、玉泉仙洞、诸葛军垒为秦州八景。”

  在我看来,八景之中仙人送灯、伏羲卦台、诸葛军垒三处与别处不同,都是富含人文故事和传说的景致,伏羲和诸葛亮的故事老幼皆知,唯独仙人送灯我未曾知晓。仙人者谁?为何送灯?所送何灯?

  与天水著名的麦积山相距不远的山谷中,潜藏着亿万年前因为地质运动无意间形成的独特地貌,数万年的人类文明进程一次次与这个幽深的山谷擦肩而过,直到几个遥远跋涉而来的疲惫身影出现在峡口。

  清冽甘甜的溪水瞬间充盈了他们长途跋涉的眸子,他们的心灵也在闪烁着日光的潭水前闪亮了起来,所有的劳累和困顿仿佛都消散了一般,夏日里干渴得快要燃烧起来的绝望也随之灰飞烟灭。他们顺着溪水、拄着木棍攀爬着,第三纪红色砂砾岩在他们抚摸下第一次触碰到了人类的气息,那似乎也意味着,一种文化将因此而升腾。

  悬挂着的高大而圆润的崖壁,呈现着红、灰、白竖纹相间的色泽。显然,这都是崖上的流水冲刷和氧化雕镂而成,没有任何规则和章法,却别有一种自然美。这峡谷,自下而上,有淙淙流淌的溪水,有随意生长的树木,有依崖修建的庙宇,有巍峨矗立的峰壁,有青翠冲天的林冠,有淡然辽阔的云天。

  渐渐地,这清净如水的峡谷地带,不断出现人迹。人们在这里凿洞穴、铺石阶、建庙宇,假以时日,仙人崖成了陇原大地上声名鹊起的名胜。

  来到仙人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道横在两山间的大坝。盈盈闪闪的一湖山水,闪烁着、倒映着、波动着,景色开始湿润起来。山与水交融产生的美,向来为国人所热爱,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缺一都会令人感觉遗憾。掬一捧“仙人湖”的清波,撩在燥热的脸庞上,四肢五脏六腑都如沁润雨露一般清爽。从石阶上举步攀爬,阳光从密林丛中斑驳掉落,阴凉的山林令人心旷神怡,终于,我们到了西崖前。

  前人在石崖的穹顶下密密麻麻修建了一排建筑,取名曰“灵应寺”。虽然有些自作主张的莽撞,但放眼望去却不失为一种独特的景观,若仅以崖体的自然风貌而论,固然堪称奇景,但加上了宗教文化的人文元素,则更能丰富其气韵。

  相比于山林深处观赏的狭小视野,《秦州志》关于仙人崖的记载简短而全面:“其崖突出云表,翩然如跃,三峰参列,上峰下洞,如霞如帱。有集真观,岩前群峰近百,皆拱三峰,若揖若拜。其上松柏邃密,崖壑槎丫。又有灵应寺,寺中有泉,其水清而冽,僧人引以入厨。右有宝盖山,左有燃灯阁,或云昔有仙人送灯之异,至今油迹犹存,其崖奇绝,与麦积山等。”据传,仙人崖寺观在北魏年间就已出现,宋代时称之为“华严寺”,后来明成祖朱棣赐名灵应寺,尔后成为皇室朱氏庙宇。

  但对我而言,“华严寺”“明成祖”这些名词都远不及那个人来得重要:他是明末清初一个无任何冠冕加身而被后世公认的“学者型”诗人和杰出的书法大家。他曾以古稀之龄游历秦州,在仙人崖石岩洞与明末肃王朱炽宏、大剑侠汪士墉隐居论道,留下“在何所在,试参来青莲叶底谁拜月;音实无音,聊说起碧海潮头作甚观”的绝妙对联。

  那个拄杖观千峰,舍躯含大道的瘦削身影,必定曾独立于崖前、峰顶、湖边、月下、林中,寻求那些超越尘俗的珍贵事物。

  他是王了望。

  这个执拗的老人,数十载游历了中华九州无数名山大川,交得天下名士不计其数,也留下了难以计数的诗文、书法、故事。他曾说:“名山胜水不可不游,名人韵士不可不识,更不可不交。”他辞官去位,长期周游于大江南北,浪迹江、浙、湘、闽等地,饱览壮丽河山名胜。他登山探奇,吟赏美景,宽阔了胸襟。晚年,看破俗尘的他独自来到天水仙人崖,终入空门。王了望长期隐居陇右,潜志礼佛释经,来往于寺院之间,参禅礼佛,与僧人为伍,吟诗作赋,临池挥毫自娱。在隐居秦州期间,常住北关弥陀寺、圆通寺、瑞莲寺,往返于麦积山、仙人崖、净土寺、南郭寺,足迹遍及陇西天竺寺、漳县贵清山、岷县二郎山及兰州古迹名胜。他在七十五岁时,又赴永靖炳灵寺,撰写了石窟考证和游记。垂暮之年,又游历于成县、徽县、清水、静宁、固原、太原、石岭关、陇东一带。他每游一地,或作碑记,或作诗赋,或书写匾联,留下了不少珍贵墨迹。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王了望溘逝于流寓不定的异乡,享年八十三岁。

  这些文字还远远不足以概括其传奇的一生,其胸怀天下、足迹四海、才情纵横、书法超群,一直行走在时代的深处,走在陇上文化的最边缘,用洒脱与执拗书写着人生的复杂。正是和他一样的“先人们”,把热烈率真的生命渗透进了山山水水中,把鲜明独特的灵魂遗撒在了迢迢长路上。也许彼时他们是孤寂凄苦的,是狂傲不羁的,是愤世嫉俗的,但他们真情流露下的诗书画联,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遗珠。这些,为仙人崖自然景观注入了人文美,同时也具化了仙人崖传说的真实美。

  仙人崖共有西崖、献珠峰、东崖、玉皇峰、南崖、仙人湖、净土寺、石莲谷等众多小景点,还有附属景点罗汉沟、象鼻崖等。其由三崖、六寺、五莲山组成,保存有明清殿宇27座、房屋54间,以及南北朝、宋、明、清各类塑像197尊、壁画83平方米。这些蔚为壮观的自然人文景观群,统一构成了仙人崖出类拔萃的可观赏性。这些可观赏性,不是走马观花、漫不经心就能领略的,需要我们徐行、慢观、缓思、静品,在这个过程中,美不再是一个抽象而虚无的东西,它会变得具体,可观、可触、可得。

  值得一提的是,景区入口处巨石上“仙人崖”三个红字,为已故中国道教协会原会长任法融所题,他祖籍天水,酷爱书法,乐善好施,留名四海。作为我国著名的传统文化专家、易学专家,任法融曾经讲学于世界各地,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任法融仿佛隐然间与数百年前的王了望颇有相似之处。时光若有留影,则二者青衫长髯、远眸瘦影,站在时空相对的两峰之上,一望过去,一望未来,其情境又何如哉?

  挥手别去,仙人崖犹如巨神的眼皮一样,在夕阳的暮色中闭合在了丛林间,不知为何,我的眼帘中慢慢淡出了一些熟悉的画面,愈来愈清晰,又忽然慢慢暗淡而去,那十有八九就是我的执念吧。

  略为可惜的是,由于是日间拜访,我们并未亲眼看到那传说中美妙传神的“仙人送灯”场景,难免有些遗憾。但是,且留些时日,待再有机缘,必当再访此处,待夜幕垂而星熠四野,在或明或暗的天地间,高崖孤悬,华灯徐升,交错来往于半空之中,其意境不可描述也。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