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文史博览

从老地名里找到古驿站印记 旧时曾是金城西行第一站

2024-01-24 09:46 来源:兰州晚报

  原标题:沙井驿往事

  和很多兰州老地名一样,沙井驿已经成了一代人的回忆。在老兰州人的记忆中,沙井驿就是烧红砖的地方,那一片有很多砖窑,在落日的余晖中烟雾缭绕;而在新一代兰州人眼里,现在的沙井驿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物流中心,繁忙的火车站、四通八达的铁轨,整日里都是火车来来去去呼啸而过的声音。

  其实,沙井驿是一个有历史、也有故事的地方。

  单从地名看,沙井驿肯定是古代的驿站。没错,这里曾经有驿站,规模还不小呢。不过驿站只是这里的一部分,它是一个城堡,明代的沙井堡,属于明长城防御体系的一个军事要塞。据《庄浪汇纪》载:沙井堡周长228丈,城高3丈5尺,底部宽3丈,顶宽1丈,上面有兵丁巡逻。东西有城楼2座、腰楼2座。东、西、南三面开有城门,东西城门外各有一座吊桥,堡城外开掘了一道城壕,城壕外侧筑有拦马墙,可谓固若金汤,明代200年内沙井堡从未被攻破。堡城内不止驻有军队,还有一些百姓居住。

  既然是城堡,内部有各种严密的管理机构,保证城堡内的军事、行政、民事管理,堡内公署有察院、递运所衙门、防守公署、驿丞公署,还有仓1处。庙宇有玉皇庙、关王庙、文昌庙、二郎庙、马神庙。史料记载,最红火的时候,堡中有防守官1员,军丁117名,还有乡兵102名、保甲2名。明代万历时,沙井堡内住民48户,660口人。

  驿丞公署即沙井驿驿丞办公的场所,设驿丞1员,掌管驿站中仪仗、车马、迎送之事,不入品,每月俸粮1石,下属驿吏1名,月支粮3斗。递运所为运递官方物资及军需的机构。《安宁区志》载:沙井驿自汉唐以来,为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是由兰州去河西的第一站。清代沙井驿的规模在《重修皋兰县志·武备》上有所记载:“清代前期,距兰州城南关的兰泉驿西北40里的沙井驿,共有驿马75匹,驿夫47名。”

  沙井堡是庄浪卫军事城堡之一,它虽然离兰州城比较近,但是历史上却不属于兰州,从明到清初为凉州管辖。清代乾隆《甘肃通志》记载,沙井堡在县(平番县)东南190里,城围280丈。清代雍正七年(1729年),经甘肃巡抚许容批准,沙井驿归皋兰县管辖。此后,沙井驿这一带才逐渐隶属于皋兰县。

  清代国家的疆域扩大,兰州从边境变成了内陆,沙井堡失去了军事作用,只有沙井驿仍然运转,清代后期沙井驿的规模减小,主要是因为在清朝前期甘新驿道必经沙井驿,向西北迂回曲折行70里才到庄浪河谷的苦水驿。而到了清代后期,官员、商旅则多自安宁堡大沙沟,取道朱家井、俞家湾,到庄浪河谷的红城驿,路较便捷,因此,沙井驿的地位有所下降。清代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林则徐遣戍伊犁,著《荷戈纪程》载:“八月初七日,出兰州西门,过黄河浮桥,十里,至十里店,名离城十里,实则倍之。又五里浸湾墩,又五里俞福墩,又五里沙岗墩,又五里安宁堡,又五里三道桥,又五里沙井驿。将至驿处,山土坍塌,有仅留一蹊径者,驿舍亦破损。”

  后来随着邮政的成立,驿站被裁撤,沙井驿站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走进了历史书中,沙井驿成了地名沿袭了下来。

  □彭维国 瞿学忠 甘霖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