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文化新闻眼

著名考古学家何双全执笔主编: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考古报告》正式出版发行

2024-01-31 16:06 来源:陇史荟

近日获悉,甘肃敦煌《敦煌悬泉置遗址:1990—1992年田野发掘报告》已正式出版发行。这套由著名考古学家何双全先生执笔主编的大型考古报告,全面揭示了敦煌悬泉遗址从发掘到名扬海内外的诸多细节。

1992年敦煌惊世发现

悬泉置遗址位于甘肃省西部,地处酒泉市所辖瓜州县与敦煌市接壤地区,敦煌市东侧的甜水井附近。东距瓜州县人民政府驻地渊泉镇60千米,西距敦煌市人民政府驻地沙州镇64千米。南依祁连山西端余脉三危山支峰火焰山,北邻甘肃省西部最大的内陆水系疏勒河。

这处遗址于1987年发现,1990年——1992年发掘。其位于戈壁荒原中,因附近有泉水,从山崖上流下,故名悬泉,当地乡亲称为吊吊水,后附会为贰师泉。这是丝绸之路上一处大型的驿站遗址。

驿站从汉武帝元鼎六年开始,延续使用至魏晋时期,时间长达400年之久。悬泉置考古发掘出土各类遗物达7万余件。被评为1991年度和“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01年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6月22日,悬泉置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考古报告编撰 经历三起三落

据著名考古学家何双全先生介绍,1992年发掘结束,即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考古发现情况。1993年开始安排整理工作,至2000年近7年时间,主要精力放在了简牍的整理上,完成了清洗、编缀、编号工作,对每一枚简都做了记录卡片,同时进行了初步释读,随即在《文物》月刊上发表了发掘简报。2001年再次核对原简修订释文。

然而,随着何双全先生的工作变动,考古报告撰写,经历多次波折。2002年何双全接受组织安排,去甘肃省文物保护维修研究所任职,发掘报告的整理与编写工作暂时搁置下来。

2005年在时任甘肃省文物局局长苏国庆的协调安排下,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了专门的悬泉置遗址发掘报告整理小组,何双全先生又回到考古所,开展发掘资料和出土器物的整理,完成了发掘记录、图纸的归集,各种器物的分类统计,标本挑选与绘图、器物拍照等工作,一切就绪,拟订报告大纲,从2008年开始,进行编写。

不料,何双全先生因兼顾其他工作,整理小组自然解散。他将手头工作带回甘肃省文物保护维修研究所进行,至2012年完成了初稿。此时,何双全先生已到退休年龄,为整理此报告,他又留任至2015年,期间对报告初稿进行多次修改,终于完成初稿。

2019年——2020年间,时任甘肃省文物局长马玉萍很重视,极力促成此事。2020年,甘肃省文物局本此报告列为重点,协商安排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协助何双全先生完成遗留的工作。在多方努力下,最终完稿,交付至文物出版社,审核排版。其间,又遭遇特殊时期,故迁延至今,才得以正式出版。

何双全先生坦言:“悬泉置遗址于1987年发现,1990年——1992年发掘,转眼已过去三十余年了,全部资料未能及时发表,成了跨世纪的工作。国家文物局挂牌督办,学术界亦企盼日久并颇有微词,实为赧颜矣。现今简牍部分已由上海中西书局陆续出版,发掘报告截稿,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回顾过去的工作历程,之所以漫长,除工作安排上不严谨外,主要是我这个主笔者的怠慢,应检讨之。”

全书十个章节全面揭示惊世发现

悬泉置遗址出土的简牍文书明确记述,该遗址建立之初称"悬泉邮",后又改称"悬泉置",是西汉武帝时期,随着开河西、通西域国策的实施而建立在从首都长安通抵西域、长达2000余千米邮路上众多国有邮驿传置中的一个驿置机关。悬泉置地处要冲,东望酒泉,西视敦煌,担负着迎来送往、传递信息、沟通中原西域的历史重任,是汉代国家邮政机关的代表,反映了当时交通邮驿的基本面貌。

据悉,该书还获得了国家文物局的补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敦煌悬泉置遗址考古报告》用十个章节,全面展现了这个汉代遗址的考古发现。

第一章介绍了悬泉置遗址所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状况等。第二章介绍了敦煌的历史沿革及历年考古工作概况。第三章介绍了该遗址的田野调查经过、考古发掘过程和资料整理相关情况。第四章介绍了历年探方布置及后续探方整合和遗址区域的划分情况。第五章介绍了遗址地层堆积情况,并结合简牍文书对遗址进行分期断代。第六章介绍了建筑遗址和主要遗迹单位的基本形制和堆积情况。由于该遗址使用时间长,叠压打破关系复杂,本次发掘遗迹单位下还叠压有更早期的建筑遗存,本次发掘仅揭露了汉代最后废弃时及魏晋时期的建筑遗存。第七章对出土器物按时代和类别进行分述,介绍了各类器物的出土情况及形制特征。第八章介绍了帛书、纸书、壁书三类遗物情况。这三类遗物均为出土文献资料,但又与简牍有较大区别,故单独列为一章。

第九章介绍了悬泉置遗址出土简牍情况。悬泉置遗址出土简牍数量多、种类繁、形制异、内容广、出土范围大,本章分出土地点、出土层位、材质、形制(包括出土时的尺寸)、简牍制度、纪年简、刻齿简、文书类别八节加以叙述。其中刻齿简数量较多、形制特别,是过去少见的一种类型,所以单独列出并加以介绍。第十章是对该遗址的初步认识。此后为附录,罗列《悬泉置两汉时期大事记》《悬泉置事记辑要》和《发掘日记选》,以便读者查阅参考。后记则是该报告后续工作中各单位和相关同志协助进行各项工作的概述。

据悉,本报告的编写,在全面整理发掘资料的基础上,由何双全总执笔撰写;简牍照片的拍摄由文物出版社孙之常、杨述负责;田野发掘照片由周广济、岳邦湖负责;出土器物照片的拍摄由何双全、张德芳负责;田野地形图测绘由水涛、柴生芳、吴荭负责;各种图纸、器物图表均由何双全编绘。其中有的同志已经去世。

此外,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招收、由何双全先生指导的简牍考古硕士研究生刘丽琴、肖从礼、狄晓霞、韩华、陈松梅、谢晓燕、周建、蒋树生、杨眉、石明秀等参与工作。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资料室闫秀莲一直负责资料保管与器物提取的工作。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杨谊时、康禹潇、樊青青等同志担负所有图纸电脑绘制和后期的校对,历时三年完成。瓜州县中学教师吴俊瑞提供了疏勒河美景摄影作品。英文摘要由大英博物馆亚洲部的刘瑞良博士翻译。何双全先生说:“悬泉置的考古工作是一项集体科研成果!”

悬泉置遗址不仅使我们了解了汉代邮政驿站的建筑形态和基本结构,而且大量简牍文书的发现揭示了汉代的邮政、交通、信息网络体系,以及汉代邮驿交通网络的运作过程及其所承担的任务、作用,为研究中国古代邮政史、边疆建置史、丝路中外文化交流史、对外关系史、经济开发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史料。 (陇史荟王文元)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