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起来,与敦煌壁画共舞
新华社兰州1月30日电 题:“飞”起来,与敦煌壁画共舞
新华社记者张玉洁
在甘肃敦煌莫高窟,如果能身临其境,与飞天共舞,自由翱翔,会是一种怎样的奇妙体验?走进敦煌研究院的“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展厅,佩戴好VR设备,“飞”起来看莫高窟第285窟的梦想就能成真。
挥舞左手,昏暗空间便被一盏明灯“点亮”。人似腾空而起,“飞”至洞窟顶部,原本需要抬头仰望的窟顶只需环顾便一览无余。
“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合成效果。(受访者供图)
高捧莲花的飞天、手敲连鼓的雷公、边飞行边降雨的雨神……众神触手可及。一千多年前沿丝路古道而来的颜料青金石,历经沧桑仍然明丽夺目;一千多年前无名画工的妙笔生花,久经岁月依然流畅如飞。
体验过后,游客还能在虚拟演播厅,实时拍摄一段真人与洞窟虚拟场景交互的视频。无论身处何处,打开手机便能重温这段“带得走”的敦煌记忆。
游客正在体验VR设备。新华社记者 张玉洁 摄
寒假期间,敦煌迎来研学游小高峰,这一形式新颖的展览获得不少游客的青睐。2023年12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当地文旅部门推出“敦煌文化研学季”,开发5条研学路线,设计出30余套研学课程。莫高窟对研学团队的开放洞窟达13个,较旅游旺季多5个,并配备了资深讲解员。
“在洞窟里看到的是敦煌文化的古老厚重,戴上VR眼镜感受到的是敦煌文化的无限可能。”来自北京的游客刘寒方说。
莫高窟第285窟营建于西魏,是莫高窟最早有纪年的洞窟,也是一座“万神殿”。壁画中,既有古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和狄安娜,也有中国神话中的伏羲、女娲;既有来自印度佛教的飞天,又有中国道教的羽人。
“敦煌是丝绸之路多元文明交流融汇的结晶。在我看来,敦煌莫高窟中能反映多元文明融汇最经典的、教科书式的洞窟就是第285窟。”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元林说。
莫高窟第285窟。敦煌研究院供图
为了传播弘扬敦煌文化,几代“莫高窟人”尝试不同方法“再造”第285窟。
起初,画家用画笔临摹。上世纪50年代,段文杰等数位顶尖画家历时近3年,完成了莫高窟第285窟的整窟临摹工作,这也是敦煌壁画临摹史上第一座整窟现状临摹。
上世纪80年代起,“数字敦煌”构想被提出。壁画细节、洞窟结构得以在数字世界重现,拖动鼠标便能身临其境地游览。“随着技术升级和标准完善,数字化效率不断提升。20多年前一年只能做一个洞窟,现在一年能做二三十个洞窟。第285窟的数字化采集及拼接工作于2013年完成。”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俞天秀说。
在敦煌莫高窟正在保护修缮的第55窟内,一位文保工作者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2023年8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2023年9月,敦煌研究院与互联网公司合作的“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上线,沉浸式感受第285窟成为可能。截至目前,这一展览已接待游客近4000人。
“数字扫描、三维重建等技术,实现了对第285窟的1:1还原。趣味互动,提升了游客敦煌之行的体验感。”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副部长雷政广说。
科技创新,正让越来越多的观众“跨越”千年时空遇见敦煌、爱上敦煌。
- 2024-01-19手写春联添祝福 白银区送出第一“笔”年味
- 2024-01-19【回眸2023】甘肃2023年文旅高质量发展成绩喜人
- 2024-01-10【陇拍客】崇信:汭河如画 候鸟翔集
- 2023-12-29“当非遗遇上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