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为何是人首蛇身?奇特陶瓶揭开龙图腾之谜
鲵鱼纹彩陶瓶 □资料图片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的起源更是被笼上了重重迷雾。
或许,甲辰龙年,我们能从甘肃出土的两件奇特鲵鱼纹彩陶瓶图案上,揭开从鲵鱼纹到龙图腾的演化过程。
神秘的鲵鱼纹图案
参观博物馆的时候,总会遇到许多令人惊奇的器物,或是制作精良,不输于今人的工艺;或是构思巧妙,能让今天设计者有可资借鉴的思路;或是奇异的图案,让我们无法和古人的思想对接。
鲵鱼纹瓶就是如此。甘肃省博物馆有一件彩陶瓶,名为鲵鱼纹彩陶瓶。这是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距今约5200年)的彩陶。1958年,甘肃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在甘谷县西坪遗址发现的。1996年9月,国家文物局馆藏一级文物专家确认组将其定为国宝。
这件彩陶瓶, 瓶高38.4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10.8厘米。器形完整,泥质橙黄陶。瓶小口,唇下翻,颈部加饰一周附加堆纹,溜肩,腹略下收,平底,两侧有对称半圆宽带耳。小口细颈, 深腹平底,腹侧附一对半环形耳。
最为惊奇的是,瓶的腹部彩绘有人面鲵鱼纹。鲵鱼纹图案用黑色绘制,构图生动,展示出彩陶的艺术魅力和神秘意境。
整个图案,由一条蜷曲呈三角形状的鲵鱼纹组成,头尾自中腰斜折,构成弧形三角形状。鲵鱼纹的头部,则是人脸状,用圆、十字、横线描绘,双目圆睁,大口露牙。人的头发以弧形三角的另一边和鲵鱼的尾巴相连,构成了完整弧形三角形。躯干部分则用斜线组成网状如鱼鳞样的斜方格,在弧三角靠里面一侧画着一个爪子。
先民们以极大的创造力,用夸张的艺术手段,设计了这件器物。在整个彩陶瓶的腹部,这个呈三角形的鲵鱼纹图案。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它的独特之处。
令人惊奇的是,如此奇特的鲵鱼纹瓶,并非孤品。在甘肃武山县人们也发现过一件相类似的瓶子。
1973年甘肃省武山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在武山县傅家门遗址发现一彩陶瓶, 高18.5厘米,口径5.5厘米,底径5.7厘米。这件鲵鱼纹瓶的年代大约公元前3800年,即距今5800年左右。这两件鲵鱼纹瓶,似乎有不同寻常的含义。
人面鲵鱼纹图案,契合史书中的人首蛇身
《史记》记载,伏羲人首蛇身。还有不少古籍记述,太昊氏以龙纪、庖牺氏人首蛇身等等。伏羲和龙密切相关。伏羲为创世神,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
综合而言,伏羲是父系氏族部落的一个首领,生活在大约距今5000年前。这时,正是氏族部落融合的时期。史料记载,伏羲生于仇池,长于成纪。甘肃天水及其周边大片地域,就是伏羲的活动范围。甘肃天水为羲皇故里。《水经注》中则明确说,伏羲故里在秦安北山。距今8000年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恰好在秦安的北面山中。
伏羲氏活动的时代同大地湾遗址的先民活动年代大体吻合。伏羲在古成纪的活动,我们似乎能从大地湾的发掘上得到一些印证。
伏羲是部落首领,很聪慧。他教人们“制嫁娶”,男婚女嫁;做网罟,教民渔猎;画八卦,代替结绳;造琴瑟,功成作乐;定官职,分理海内……随着伏羲部落的壮大和迁徙,伏羲部族逐渐吞并许多弱小的部落。为了团结大众,伏羲就把各个不同部落的图腾整合在一起,逐渐创造了龙的图案,并作为新部落联盟的图腾。
傅家门遗址出土的鲵鱼纹彩陶瓶和甘谷西坪出土的鲵鱼纹彩陶瓶,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人首蛇身。这和史书记载:伏羲人面蛇身一致。这两个图案,其实就是早期的龙形象。它也是伏羲部落的图腾。还有人认为,这也是最早的伏羲的形象。
龙图腾的主体是鲵鱼纹
龙是极为神奇的。人们认为,龙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可以说,龙是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的。然而,龙只是东方神话传中的动物,在自然界中是没有龙这种动物的。
近百年的研究,人们认为,龙是远古部族们合并整合后,形成的图腾。它是多个部落图腾的组合。
那么,龙这种图腾,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众所周知,龙角似鹿、头似马、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鼻似猪。通俗而言,龙是蛇身、马头、鹿角、鹰(鸡)爪、鱼尾、猪鼻……这显然是多种动物拼合而成。为何会有这样的组合呢?
故而,长期以来关于龙的起源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最大谜团之一。目前,对于龙的起源有巨蛇、蟒说、扬子鳄说、猪或马说,雷电说、蜥蜴说及外来说等等。
不论何种说法,专家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龙的最初出现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有关,和伏羲有着密切的关系。
上古记载:“伏羲氏生于仇池,长于成纪,徙治陈仓,都于陈。在位一百五十年,传十五世。”也就是说,伏羲氏在甘肃西和仇池山出生,在今甘肃境内的古成纪地区长大,后来成为了部落首领。
在远古时期,毒蛇猛兽都是人们的天敌,人类必须战胜它们才能生存下去。综合来看,组成龙图腾的八种或者八种以上的动物,都是给人类生活提供过帮助,或为人类所驯养的动物,和人们生活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龙图腾的主体是由什么构成的?蛇身!的确如此,龙主体是弯曲状的动物,但并不是蛇。它是今天依旧生活在天水地区的娃娃鱼,也就是鲵鱼。
鲵鱼又名娃娃鱼,因其叫声如孩童而得名,属于天水的特产物种,至今在天水市的曲溪林区中还能看到。
5000年前,天水及其周边地区的气候,比较炎热,这些大鲵生活在沟沟岔岔中。由于大鲵的攻击性较弱,是原始先民们最好的渔猎对象。
在漫长的岁月中,这些给先民们提供了食物来源的鲵鱼,被人们神化,甚至作为某个渔猎部落的图腾。先民施展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了想象。给鲵鱼以人的色彩,头部如同一个婴儿的面孔,眼大而有神,四只爪子憨态可掬。表达了先民人神合一的思想。
人们结合考古发掘、历史地理、古生态环境、古籍记载等资料,《史记》中有关伏羲人首蛇身的记载,同甘肃出土的鲵鱼纹瓶上的图案完全一致,这是伏羲部落图腾,也是龙图腾的主干构成。
人们认为:伏羲在征服其他部落的过程中,利用自己部落所崇拜的鲵鱼纹图案加入征服合并后的其他部落图腾,创造出以鲵鱼纹为主体,有马的头、鸡的爪、猪的鼻等动物的综合图腾“龙”。
比如猪鼻子,这其实就是古老猪崇拜的延续。甘肃省博物馆保存着一件猪面纹细颈彩陶壶,见证了古老猪崇拜习俗。这就是6000年的猪面纹彩陶壶。
猪面纹彩陶壶,见证了中华先民对猪驯化的历程。据考古发现,在距今五六千年的时候,黄河淮河长江流域的先民们掀起了一个养猪的高峰,并进一步形成了猪崇拜。在那个时候,猪被当作财富的标志,成为丧葬的重要祭品及陪葬品。《周易》中说拥有猪牙为大吉。
生活在大地湾的伏羲部族,征服了生活在秦安县王家阴洼一带的猪图腾部落,就把猪鼻子融合在整个大部落的图腾中。这样,龙图腾就在蛇身的基础上,逐渐增加了其他部族的图腾,最终形成了龙图腾的雏形。
龙图腾以鲵鱼纹为主体融合其他部族的图腾而形成。出土的鲵鱼纹瓶、猪面纹彩陶壶,见证了这个关键的环节。
□王文元
- 2024-02-26当民俗钱币遇上数字 清代甘肃铸钱局带你解锁奇幻之美
- 2024-02-04一笑千年 ——赏清水县博物馆“北魏铜造像”
- 2024-02-01勾勒具体而微的古代生活 ——“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亮点扫描
- 2024-01-29听文物讲故事|古籍“医生”施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