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镇边楼,解缙曾登高怀远
历史老照片中的镇边楼。
临夏五中残存的明代城墙。
解缙在和政留下的“悬壶滴翠”墨迹。
大明朝第一才子解缙曾经到过河州。他被贬谪河州时,年仅29岁,从富庶的江南水乡千里迢迢来到边远的西北,其郁闷的心情和思亲的远念时时萦绕于怀,于是独自登上河州城镇边楼,遥望绵绵童山和陇树秦云,发出了“真个河州天尽头”的喟叹!解缙在河州寓居年余,存文15篇,诗78首,《登镇边楼》为其中影响深远者之一。
1
“陇树秦云万里秋,思亲独上镇边楼。几年不见南来燕,真个河州天尽头。”这首诗的作者便是明代的解缙。
解缙(1369年-1415年),一生最大的功绩是亲自主持了《永乐大典》的编纂工作,在世界文化史上,《永乐大典》被誉为编纂最早、规模最大、内容最广的百科全书。他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在诗歌、书法、散文等方面也很有建树。
在临夏市,还能找得到镇边楼与解缙有关的遗迹吗?
在热心人的指点下,我们在临夏五中的角落,找见了一段长满草木的土墙,镇边楼原来就在此处。这段残墙是临夏市所能看到的最后一段城墙了,目测长百余米,高约十米,呈东西走向,像一头老牛静卧在铁栅栏里。
由于草木过于繁盛无法攀爬,只能站在城墙边,探查着它的夯土层,想象六百年前它左右延展成巍巍坚城的模样。
明时的河州城初建于洪武十年,重修于弘治十三年,其东、南、西城门内城均建有间数不等的三层转角飞檐大楼,分别匾书“平秩”“安远”“定羌”,气势非凡,只是在北城,工匠们修建时有所变通,“无门有楼,形制同南楼”。
在路边,还有一块明代河州古城镇边楼上的柱基石,旁边有指示牌,上有这样的说明文字:“明镇边楼柱基石。据史料记载,明代河州城北无门,上建大楼一座,内塑玄武帝像(道家所奉玄武帝,宋时避讳改玄为真,今称真武帝,龟蛇合体。镇北方,主风雨),‘以镇武风,官员朔望拜瞻’,称‘镇边楼’,俗称‘北城观’。楼内原悬挂解缙(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年进士,授中书庶吉士。曾贬谪为河州礼房吏)诗匾……”
2
解缙显然绝对是百年难遇的“天才少年”,据说他5岁时,父教之书,能应口成诵;7岁能著文,赋诗典故信手拈来;10岁,日诵数千言,终生不忘;12岁,尽读四书五经,贯穿其义理。解缙初入仕时,常侍朱元璋左右,以致太祖皇帝曾说过一番推心置腹的话:“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足见解缙出道之早,以及其受器重之程度。
初涉仕途的解缙因不谙政治锋芒毕露,得罪了很多人。朱元璋将解缙之父召进京,说“大器晚成,若以尔子归,益令进。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一句话,将22岁的解缙打发回家,一批就是10年的 “长假 ”。一种可能是朱元璋惜才,为磨砺解缙的人格意志,让年少得志的解缙暂时离开,以免过早地在险象环生的宦海里倾覆,另有一种可能是老皇上已经厌烦他在耳边的聒噪,别让他再上第二篇万言书了。
十年之期未到,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就驾崩了,这时,离他的旨意尚差两年。假如解缙回江西吉水老家,专心闭门著述,说不定其人生轨迹将重写。但一心向仕途的解缙已经忘了朱元璋的叮嘱,以吊唁先皇名义重返京城。但是,新上台的建文帝对解缙印象一般,加之有人进谗言,说解缙 “诏旨,且母丧未葬,父年九十,不当舍以行 ”。不孝在当时是很大的罪名,建文帝毫不犹豫地就将解缙贬谪到河州去了。
解大学士开始了他多舛命运中的第一次被贬生涯。
成了偏远州府的小吏,公务自然不多,解缙不免寄情山水,在河州四处游历。
一天,闲来无事的解缙登上河州城的镇边楼,望着荒凉的景致,心中想起了家人,随口吟出一首七绝:“陇树秦云万里秋,思亲独上镇边楼。几年不见南来燕,真个河州天尽头。”
“登临”是中国古典诗歌常见且内涵丰富的一个意象,名篇佳作,络绎满纸。解缙的这首苍凉慷慨的《登镇边楼》置于其中不遑多让。
可以这样说,诗家不幸河州幸,解缙登高怀远,让一座普通的城楼从此名震天下。
一时间,无论是本地墨客才子,还是南来北往的游人,都以登此楼赋诗作文为风雅事。从明清到民国时期,历尽600余年而不衰。
3
从河州地方志中我们可以看到颇多记载:在明嘉靖本《河州志·文籍志》中解缙咏《镇边楼》“真个河州天尽头”名句一出后,步其韵解读者数以百计,绵延明清,其中有在河州任职的官员政客,也有当地的文人名士,因各自身份心境不一,和诗虽同韵同题,而意境却不完全相同。
有赞解缙诗作的,如“南风初夏飒高秋,回望宏开古戍楼。独慰解公佳句好,只今犹自擅词头。”(明·李润);有宽慰解缙的,如“虚叨兵柄已三秋,幸伴观风上此楼。漫说河州天尽头,西字还在更西头。”(明·高显);有讥“天尽头”说者,如“孤屿晴峰万壑秋,江湖廊庙此登楼。今皇御极浑无处,谁谓河州天尽头。”(明·王世爵);有壮怀抒志的,如“萍水相逢七月秋,与君同上镇边楼。相期功业酬明主,勒马昆仑最上头。”(明·谢旻);有颂自然风光的,如“风急边楼五月秋,边楼高处望琼楼。万家烟树夕阳里,一带青山不断头。”(明·张光宇);有赞民族和睦的,如“断雨残虹度早秋,公余结伴一登楼。圣明不必劳西顾,番族于今拜马头。”(清·徐原本)。更多的还是同解缙一样思亲望乡的,如“客梦几违湘水秋,登临应忆岳阳楼。不知回雁书千里,曾见倚门人白头。”(明·陈仲录);还有“天涯游子信伤秋,去雁双双回过楼。遥忆乡园风景好,梦魂常绕楚江头。”(明·梁汝魁)。
解缙在河州的日子并不多,总共还不到两年时间。但河州的百姓对这位大才子的景仰之情已浸润在许多逸闻趣事里。
其一:春天的一天,细雨霏霏,醉游归来的解缙在河州城街道上不慎滑了一跤,旁边的几个市侩却幸灾乐祸、哈哈大笑,其中一个不识几个大字的人还口占歪诗一首:“天上雨如丝,地下到处泥,绊倒书呆子,乐死两边人。”解缙起身后拿过一块石子在土墙上一挥而就,掷石离去。人们围上去一看,却是小诗一首:春雨(解缙号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滑倒解学士,笑死两旁牛,几个小人看后,脸红耳热悄悄溜走了。
其二:解缙虽才华出众,但身材矮小,曾有人以此挖苦他。解缙置之一笑,吟诗一首:“世人笑我矮砣砣,我笑世人着衣多,倒吊起来无点墨,身高一丈又如何。”其人大惭。
只可惜这座曾引得无数文人雅士竞相唱和的镇边楼,现在除了隐没在林草中解缙留下的600年文脉外,已经没有更多的细节和碎片让人关注抚摸了。
想到孟浩然“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的诗句,心中不免慨叹!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刘小雷
- 2024-03-07临洮有座“超然书院” “明代第一硬汉”杨继盛在此写下“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名联
- 2024-03-07五泉山建筑群 遐迩闻名的陇上胜地
- 2024-03-06张芝墨池何处寻?敦煌古城高楼下
- 2024-03-04礼县《春牛图》典型的农耕文明视觉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