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落清明
文\杨堪旺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它既是仲春与暮春之交的节气,也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
清明属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融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清明节的起源
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到晋文公时期才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清明节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民俗活动的习俗,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此外还有荡秋千、蹴鞠、放风筝、植树、拔河等众多户外游乐活动,以及吃子推燕、醴酪、青团等食俗。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
清明节的习俗
围绕扫墓祭祖和踏青郊游两大礼俗主题,清明节的诸多习俗至今仍传承不辍。
1.扫墓祭祖
“丘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一诗,写出了清明祭祀的重要内涵,也证明了在唐代,从寒食节一直延伸到清明节的拜祭扫墓习俗。清明节习俗在各地略有不同,根据祭祀场所的不同,清明节分为坟墓祭和祠堂祭,其中墓祭最普遍,祠堂祭又称庙祭,有的地方直接称为“清明会”或“食清明会”。
2.踏青
“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盆,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帝京岁时纪胜·岁时杂戏》)清明节气交节时间一般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变动。清明时节,生气旺盛,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的好时节,于是,人们便纷纷结伴前往郊外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以前也被称为探春、寻春等。长期以来,我国民间一直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尚书·大传》曰:“春,出也,万物之出也。”可见早在西周,迎春郊游于野外就已经是一种礼制了。清明前后,正是草木抽芽之时,故而不怕踩踏,所以也才有了踏青之习俗。
3.食青团
青团是清明节前的传统美食,这个风俗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据《周礼》记载,当时律法要求寒食节平民停止做饭,那就是“寒食三日”。
古代寒食的传统食品是糯米酪、麦酪、杏仁酪样的,这些食品都可以事先制成,在寒冷的日子里供奉充饥,不用举火做饭。现在,青团有使用青艾草做的,有用雀斑汁和糯米粉做的,也有将红豆做成馅的。
4.放风筝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在我国古代,人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晦气。《红楼梦》七十二回中就有“放晦气”之说。所以在清明节,很多人会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病灾都写在风筝上,等风筝放高时剪断风筝线,让它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都被风筝带走了。
5.插柳枝
“清明插柳,端午挂艾”,这是流传在北方的一句俗语。北宋诗人宋柏仁的《清明插柳》里就有“清明是处插垂杨,院宇深深绿翠藏”这样的诗句。每年清明,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头上插柳,在屋檐下挂柳,妇女头上簪柳,男子身上佩柳,儿童吹柳笛。
每年冬春交接之际,四野还不景气的时候,柳树总是最先吐出新绿。在古代民俗里,清明其时青柳依依,出门踏青的人,浅插一枝春柳,有着带来好运和辟邪之意。
6.荡秋千
在古代,清明节被称为“秋千日”,从南北朝开始就已经流行起来,最早叫千秋,后来人们改名秋千,古代的秋千多以树丫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成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根据民间传说,秋千荡得越高象征着生活越美好。又加之可锻炼身体,培养勇气,故而荡秋千至今为人们所喜爱。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点绛唇·蹴罢秋千》)写的就是李清照清明时节荡罢秋千后的喜悦。
7.拔河
拔河运动始于春秋后期,最初在军队中盛行。当时被称为“牵钩”,后来传到民间,在唐代开始被称为“拔河”。唐玄宗时期曾在清明时期举行大规模拔河比赛,后来逐渐演变成清明节的民间习俗。据说,在时值春耕春种的清明时节举行拔河,具有祈求丰收的意味。
8.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羽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时节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蹴鞠始于战国时期,到了汉代蹴鞠已成了一种非常专业的运动,到了唐宋,蹴鞠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成为大规模的活动。近年来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得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中华大地上又得到了延续。
9.吃五色蛋
清明节吃鸡蛋的习惯也有数千年的历史。古人将鸡蛋、鸭蛋、鸟蛋等各种蛋煮熟后,涂上各种颜色,叫做“五色蛋”。他们把这些五色蛋扔到河里,随水而流。清明节又正值万物孕育的春天,与鸡蛋“孕育生命”之意也恰巧相合,“鸡”“吉”字谐音,鸡报晓司晨,清明节早晨吃鸡蛋,有图吉利、祈愿健康的意思。
10.吃发糕
清明时节,人们喜欢蒸发糕吃,发糕由黏米碾成米浆蒸熟做成,发糕的重点不在口感,而是看蒸得够不够“发”、够不够“高”,用来寄托美好愿望。
清明养生贴
1.起居养生
关于清明养生,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得非常清楚: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为了适应春天阳气生发的规律,人们应当晚睡一点、早起一些,舒缓身体,以使神志随着春气而舒畅怡然,这是养生的自然法则,违背了就会伤肝。这个时节,应该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起来,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
2.宜饮食
饮食方面,宜用清补之品,食甘减酸,温润阳气,益肝和中。春季肝气旺盛,食酸易致肝气更旺,影响消化功能。脾胃虚弱者少吃性寒食物,以防阳气生发受阻。菊花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代茶饮,不但可以养肝利胆、疏通经脉,还可将冬季体内积存的寒邪散发。
3.起居外出
“清明”时节,天气转暖,细菌、病毒极易滋生,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胃病多发季节。起居外出时,应注意添减衣物,“勿极寒,勿过热”,养成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不扎堆、不聚集等良好习惯,防止“病从口入”。
各地清明的习俗不尽相同,还有许多诸如斗鸡,射柳,蒸糕饼,吃馓子,采食螺蛳,包清明粽等习俗。随着时代的变迁,也都已增加了新的内容,比如扫烈士墓,组织植树,办书画展,推出美食节等。
- 2024-04-03天水秦安的清明节民俗
- 2024-04-02【甘快看】吃完天水麻辣烫 一起开启城中明清古建筑的“惊艳时光”
- 2024-03-29【古韵甘肃】“陇上第一民居”——胡氏民居南宅子
- 2024-03-28非遗绝技“打铁花”点靓水帘洞景区不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