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文化新闻眼

【巡礼马衔山】刘云辉:《禹王书》——中国玉文化精神探索的智慧结晶

2024-04-15 17:16 来源:中国甘肃网

【专题】巡礼马衔山玉文化与文学融合发展考察活动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玉尊玉祟玉的民族。玉在中华民族认知中是最美好的代名词。中华远古文化的发展和中华文明的形成都离不开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玉是中华民族上万年传承不变的文化基因。玉器制作社会生产已经有了分工的产物,成组玉礼器的出现,正是社会分化,社会组织复杂,进入了文明的重要标志。

  大禹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广域王权国家夏王朝的创史人。史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氏,执玉帛万国”,“禹錫玄圭”都证实夏王朝的建应都离不开玉。而夏王朝使用的玉都来自哪里呢?这都是学术界要必须要回答的课题。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重磅推出冯玉雷先生的长篇小说《禹王书》,它以大禹与其妻爱娇的爱情故事为主要框架,以夏王期建立之前龙山文化向西拓展,齐家文化与其交融的历史背景,综合了中国远古历史上昆仑山神话体系中诸如盘古开天辟地、仓颉造字、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羿射九日、西王母戴胜、黄帝铸鼎等神话,又创造性重塑了大禹等一批神话中的先贤们公而忘私,不屈不挠,九死不悔的伟大精神及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冯先生的这本长著运用了十多次玉帛之路考察的心得,吸收了玉器玉文化玉学研究的成果,又进行大量的创作。如由黄帝特命石之精华者为玉,根据玉之产地质地色彩品性等分门别类。祭祀朝合交聘等场合使用的玉器作为礼器。并将颛顼教导各部落制作社玉的方法和用途: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颛顼以玉器为媒介,按照二十四节气的顺序举行各项重大祭祀活动。以玉礼天地四方的所谓六器,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大宗伯》,此书虽然成书很晚,最完整的玉六器,始见于汉长安城东南大明宮联志村遗址,是用于祭祀天神太一的。但它的渊源要向前追溯放在龙山文化时期也未尝不可,帝颛顼时进行过一次较大的宗教改革,就是《国语·楚语下》所讲的“绝天地之通”。

  昆仑山是远古先民心目中万山之祖,也是一座产白玉之神山,先秦时期但它并非专指某一座地理概念的山,而是一座信仰之山,一种文化之山。新的发现证实,这一时期产玉最多的地方是甘肃临洮的马衔山,它和昆仑山存在着某种联系现在基本上可以确定,齐家文化先民所用的玉材基本上都是来有马衔山,但也有来之祁连山的碧玉,如在陕西凤翔河南屯春秋雍城遗址出土了一块由齐家文化直径近30厘米的大玉璧,上面由秦国玉工阴刻了密密麻麻的秦式龙纹,从璧的造型特征分析,它薄厚不均匀,外缘圆度不规整,是典型的齐家文化的玉器,在强光照射下发现它是碧玉,它与祁连山的碧玉相同,由此可证实,齐家文化先民制作使用的玉器有少数是来自祁连山。

  齐家文化的玉器对夏文化玉器也有很大的影响,夏文化的玉器多见牙璋、大刀、玉戈及玉戚等武器类型,体量又很大,其玉材来自马衔山的可能性也很大,龙山晚期至夏时期的石峁玉器也应多出自马衔山,被称为玄圭的石峁黑色牙璋毫无疑问是出自甘肃地区。

  我与冯玉雷相识时间并不算很长,但对他孜孜不倦探索中国玉文化的热情执著精神所感动。很多知名人士都为《禹王书》写了评论或序言,均给予高度评价。这是作者费时七年完成的一部别具一格的杰作,令人钦佩。冯玉雷先生是一位十分勤奋,又才思敏杰的作家。他对中国颇大精深的玉文化有一种痴迷般的特殊情感。亲自组织了十五次玉帛之路的考察,担任甘肃文化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后,主持举办玉文化与华夏文明高端论坛,已邀请全国玉文化研究专家举办了十几场专题讲座。特别是应西北师范大学领导之邀,面向全校开设《中国玉文化》公选课,引起了广大学子的空前欢迎。使许多青年学子根植中国玉文化沃土之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这在全国高等院校应是独有的。

  作者简介:

  刘云辉,原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