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于右任考察西北 向国民政府建议保护敦煌艺术
原标题:【大敦煌·匠心】于右任先生的敦煌情缘
飞天作证,花雨传情。80年沧海桑田,80度花落花开。于右任先生与敦煌和莫高窟,有着一种割舍不断,挥之不去的情缘。
(一)两岸书法展敦煌,于老墨宝忆前缘
四月的敦煌杏花飘香,春光明媚。4月9日,“两岸书法艺术交流展”在敦煌文博学馆举办,旨在弘扬中华书法艺术,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于右任先生的遗书墨宝首次亮相,令人惊喜。
这次展出的于右任先生书法十余幅,有草书、行书和楷书。草书古诗“蜀本九经最先出,后来孳乳到长兴。蒲津毋氏家钱造,海内通行价倍增(此幅落款‘五十一年’,应是1962年先生去世前的作品)”,行书七言联“袖中异石未经眼,海上奇云未荡胸”,楷书七言联“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木长风烟”等,书艺娴熟,各有特色。所展墨宝笔法老练,墨气逼人,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驻足敬赏,犹如与先生会面,久久不忍离去。
过往,我只是在敦煌文史资料中偶然见过于右任先生的书法作品影印件。如窦景椿先生(敦煌人,曾任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备委员)在《影印敦煌石室金刚般若经序言及于右任先生的跋》一文中,附有于右任先生题跋书迹手墨影印件:“敦煌窦君景椿,以其家藏唐人写金刚般若经见示,书法极开展,写经中之上等手笔也。英国不列颠博物院藏敦煌卷子汉文写本约七千卷,此则沧海遗珠,幸未为斯坦因与伯希和所采中耳。余翻近人所抄伦敦藏经简目中,有令狐大娘牒。此则令狐石柱为其父长袍施,书者可知,令狐一族当时为其地著姓,更证明彼时西移人民生活之优裕也,此卷有施书者人名,极不易得,其善保之。民国二十九年三月十六日于右任记于重庆之陶园。”长卷大气磅礴,淋漓尽致,神来之笔,堪称精品。抒发了先生对敦煌写经及祖国国宝的高度赞誉之情。
这次在敦煌文博学馆亲赏于右任先生珍贵手墨,真让人大饱眼福,大开眼界,更为先生的敦煌情怀、文化情怀所感染。不由使人想起了于右任先生悠悠的敦煌情缘,思绪飞向那令人怀念的八十年前……
(二)考察西北游莫高,敦煌记事寄深情
1941年10月,时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爱国诗人、大书法家,年已63岁的于右任先生,由重庆到西北考察,窦景椿(当时供职于国民政府监察院)陪同前往。先生一行先后抵西安、过兰州、到敦煌。
10月5日,恰逢中秋节。于右任与正在莫高窟临摹壁画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巧遇。他们与敦煌官绅举杯赏月,共度中秋。席间,大家畅所欲言,群情激昂,对敦煌孤悬大漠,莫高窟饱经沧桑、屡遭劫掠、濒临毁灭的现状深感担忧和不安。于先生情不自禁,慷慨高歌,作《敦煌记事》诗八首,表达了对敦煌艺术悲喜交集的心情和加强保护研究的强烈愿望。兹录如下:
(一)
仆仆髯翁说此行,西陲重镇一名城;
更为文物千年计,草圣家山石窟经。
(二)
立马沙山一泫然,执戈能否似当年;
月牙泉上今宵月,独为愁人分外圆。
(三)
敦煌文物散全球,画塑精奇美并收;
同拂残龛同赞赏,莫高窟下作中秋。
(四)
月仪墨迹瞻残字,西夏遗文见草书;
踏破沙场君莫笑,白头才到一踌躇。
(五)
壁画三百八十洞,时代北朝唐宋元;
醰醰民族文艺海,我欲携汝还中原。
(六)
斯氏伯斯去多时,东窟西窟亦可悲;
敦煌学已名天下,中国学人知不知?
(七)
丹青多存右相法,脉络争看战士拳;
更有某可某公主,殉国枯坐不知年。
(八)
瓜美梨香十月天,胜游能否续今年;
岩堂壁殿无成毁,手拨寒灰检断篇。
(三)情系敦煌提议案,拯救莫高功无量
1944年12月11日,于右任先生结束了西北的考察,14日离开西安,返抵重庆。于右任先生回到重庆后,敦煌文物的价值及莫高窟的现状一直萦绕他的心头。他奋笔疾书,一气呵成了480余言的“提议”,表达了对敦煌文物保护的重视和国宝被外夷劫掠的不满。“提议”送达国民政府,建议设立“敦煌艺术学院”,以鼓励学人研究保护敦煌艺术。兹将“提议”全文录下:
“为提议敦煌艺术学院,以期保存东方各民族文化而资发扬事。右任前次视察西北、因往敦煌县参观莫高窟之千佛洞,洞距敦煌四十里,以崖筑凿,绵亘里许。志称有千余洞,除倾地沙埋者外,尚有五百余。有壁画者计三百八十,其中壁画完整者二百余,包括南北朝、唐、宋、元各时代之绘画泥塑,胥为佛经故事。其设计之谨严,线条之柔美,花边之富丽,绝非寻常匠画,大半出自名手。今观其作风,六朝以上无考,自唐以下率类阎立本派。唐塑分西番塑、中国塑两种,衣纹神态,大者五六丈,小者尺余,无不奕奕如生。就所见之文字,有梵文、西夏文等五六种之多。而各时代供养人之衣冠饰物用具,亦可考见当时风候习尚。洞外残余走廊,犹是宋时建筑。惜在过去未加注存,经斯坦因、伯希和诱取洞中藏经及写本书籍,又用药布拓去佛画,将及千数。复经白俄摧残,王道士涂改,实为可惜。沙埋之洞不知更存何物。且闻敦煌西部尚有西千佛洞,数仅二十余,壁画尚存。而安西万佛峡之榆林窟洞画完好者凡四十六,曾往亲自察看,壁画之精美皆可与千佛洞莫高窟匹敌。似此东方民族之文艺渊海,若再不设法积极保护,世称敦煌文物,恐遂湮销。非特为考古家所叹息,实是民族最大之损失。因此提议设立敦煌艺术学院,招容大学艺术学生,就地研习,寓保管于研究之中,费用不多,成功将大。拟请交教育部负责筹划办理。是否可行,理合具文,提请公决。”
1942年2月15日,于右任的提议全文在当时的《文史杂志》(第二卷第四期)发表,引起各方面强烈反响。同时,该文在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发表,引起各界广泛关注。1944年2月1日,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在敦煌莫高窟正式成立,常书鸿出任所长,隶属当时的教育部。从此,饱经沧桑的敦煌莫高窟得到拯救。1949年之后,历经劫难的敦煌莫高窟终于回到人民的怀抱。1950年8月,敦煌艺术研究所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隶属文化部,开启了新的纪元。从敦煌艺术研究所到敦煌文物研究所,于右任先生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将被世代铭记。
岁月流金,华翰传情。80年后的今天,在“两岸书法艺术交流展”上,于右任先生的墨宝飞过台湾海峡,飞向佛国敦煌,不仅为笔会增添了亮丽的光彩,而且延续了新的敦煌情缘,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诗人敦君“清平乐”词咏:“敦煌杏月,两岸文朋悦。欣赏髯翁遗宝墨,满目生辉惊愕。海峡大陆同宗,佛乡宝岛情深,文化交流互动,初心如炬飞虹。”
2024.4.10 敦煌
说明:文中于右任先生《敦煌记事》八首及“敦煌唐代写经题跋”(附有原稿墨迹复印件)、“设立敦煌艺术学院议案”引文,均见于《敦煌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1991年版。
撰文丨景峰
- 2024-04-14【巡礼马衔山】冯玉雷:玉路通昆仑 玉成家国事
- 2024-04-16封手拳传承人陈伟礼让传统武术根植于土壤
- 2024-04-12姜甲利:做想做的事 难得雅俗共赏
- 2024-04-02【麻辣烫背后的天水事】蜀汉名将 天水姜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