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发现之旅

旅游博主徐霞客打卡的崆峒山,到底有多美?

2024-05-10 10:13 来源:平凉日报

  □柳娜/文 徐振华/图

  人的心上,都会住着一座山。披着洁白的月光,响着悠长的梵音,在尘世喧嚣之中静默又安然。

  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崆峒山就是这样一个超凡脱俗的存在。它自带古意,一场烟雨,群山瞬间如画;一场花开,湖畔恍惚如诗;一场戏曲,人生仿佛如梦;一记钟鸣,世事尽皆洞明……

  崆峒山是山,更是一本探索中华文明的具象指南。密林秀水之间,皇帝问道广成子,收获了治国、养生之道;八台九宫十二院的古建筑依山而建,堪称“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崆峒武功横空出世,闻名天下;李白、杜甫、骆宾王等诗坛巨擘沉醉于此、击节而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走进它,就仿佛走进了五千年的精神脉络。

  1

  1630年的5月,44岁的徐霞客从老家江苏万里寻踪而来,崆峒山轻柔的晚风,拂去他一路的风尘,作为他生命中壮游的一个重要景点,崆峒山见证了徐霞客初见的惊喜。

  此时,是2024年的5月,崆峒山正逢着最青春的容颜,是徐霞客当年初见它时的季节,崆峒山是懂得人的深情的,它保持着最初的样子,等待故人的归来。

  无法想象,古代,没有发达的交通工具,也没有快捷的信息,崆峒山却依旧是文人墨客、旅行家最心仪的网红打卡地。

  “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松拏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谭嗣同的这首《崆峒》,写尽崆峒山的山之高和花之美,山河莽莽,花红满谷,恰是最好的人间四月天。春水湖畔,花径缤纷,山水秀丽,黛山眉,碧水腰,桃花面,春风相宜。

  轻风吹拂过的崆峒山,壮阔而美好。有骆宾王“河流控积石,山路远崆峒”的辽阔旷远,有李白“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壮”的壮怀激烈,有杜甫“防身一长剑,将欲倚崆峒”的豪气干云,有夏元鼎“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豁然开朗,有游师雄的“至今洞犹存,峭壁宛遗迹“的悠然神往……

  一座山一个人的互相懂得,在崆峒山,怎么也讲不完。

  香峰斗连、仙桥虹跨、笄头叠翠、月石含珠、春融蜡烛、玉喷琉璃、鹤洞元云、凤山彩雾、广成丹穴、元武针崖、天门铁柱……崆峒山的景点实在太多,一眼看上去不知从哪开始,也因为此山跟诗人确实有着精神上的互动,循着他们的足迹走,更容易感受这座山的深度和筋骨。

  山峰,流瀑,飞鸟……千百年过去,青山依旧,湖水铿然。崆峒山西接六盘山,东望八百里秦川,南依关山,北峙萧关,泾河与胭脂河南北温柔地环抱着它。这里的森林覆盖率几乎达到了100%,已知名植物已达1000余种,白鹤在山巅振翅,金钱豹在森林里出没。

  从崆峒古镇坐景区观光车到达崆峒山中台,需穿越58道险峻的弯道。弯道旁多处是陡直的崖壁,最典型就是“海内真崆峒”(1987年由平凉泾川人牛象前所书),这是一处大规模的绝壁、断崖,崖高近百米,这是最能体现丹霞地貌身陡特征的景观之一。沿途可以清晰的看到凤凰岭,它中部隆起,南北两端稍低,整个山体就酷似展翅欲飞的凤凰。崆峒十二景之一的“凤山彩雾”指的正是这里。

  转过58道弯,与崆峒主峰马鬃山劈面相逢。一个又一个美好的瞬间奔涌而来:自然的,历史的,诗性的。

  2

  崆峒山本是清幽之地,却也承载着人类的悲欢,和对生命顿悟的向往。

  崆峒山是西北的道、佛宗教圣地。根据史书中记载,崆峒山在隋朝统一之后获得了一个安定时期,于是唐朝便有僧人、道士先后开创寺院和宫观,其后,经宋、元、明、清直到民国,历代皆有兴建或重建,形成八台九宫十二院的建筑格局。

  中台是最好的观景点,但见主峰马鬃山叠居于五台之上,气势磅礴,直插云天,峰顶的宫观依顺山势而建,错落有致,重檐飞角,凝重精巧,甚为壮观。如果逢着雨雾天,则会看到崆峒山皇城的云海奇观,山色更显空灵迷濛。山是静态的画面,云海便是飞扬灵动的渲染,飞旋、腾跃、回转、曲折……虚实相间之间,呈示了宇宙万物内在的韵律和节奏。

  行在崆峒山,宛如归家。山上有山上的云来云去,山下也有山下的岁月忽缓。崆峒山,是静谧的,却也生动的。

  儒、佛、道,在崆峒烟雨的万千气象中,升腾流转,把中国文化的丰富性融汇得那么自然,那么生动。

  崆峒山儒释道共融共存,皇城等为道家活动场所,塔院等为佛教的主要活动场所,极富礼教秩序感的建筑群,则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最负盛名的三教洞,佛、教、道共存共尊。三教共存于一山,这在名山大川里实属罕见。这份胸襟,当是崆峒的骄傲,正是这种三种思想体系的碰撞和交融,让中国文化有了兼收并蓄的包容和生生不息的力量。

  矗立在中台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标识碑的背面刻有北斗七星,为我们揭开了崆峒山山名的由来。在中国第一部辞书《尔雅》中记载:“北戴斗极为空桐。”意思是北斗星正下方为空同。关于崆峒山山名由来,还有两种说法:一是崆峒山的洞穴很多,最出名的有玄鹤洞和崆峒洞,这些洞穴或伏于地表或在悬崖峭壁之上,取其空空洞洞之意;其二是崆峒山是道源圣地,它强调了道教清净无为的哲学思想。

  很多时候,我们找寻风景,找寻古迹,其实是为了寻找一种状态,一种人的意识与景物合一的状态。

  穿过登临道教主峰的第一道门——朝天门,攀登669级台阶才能到达皇城。在这里,你会找到那种合一的感觉,仿佛正在往生命的高处走,往更高渺的境界进阶。

  走过始凿于唐贞观元年369级的天梯,便到了崆峒山最神秘之地——“黄帝问道处”。崖壁上红色的木阁子是广成子的悬棺,相传广成子隐居在崆峒山修炼了1200多年,得道成仙,成仙以后将自己的法体留在了这里。如今,仙迹杳不可寻。

  《庄子、在宥》中记载:“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崆峒山修炼,故往见之”。五千年,广成子居崆峒山石室之中,黄帝闻而造焉,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要云何?”广成子曰:“尔治天下,云不待簇而雨,木不待黄而落,奚足以语至道哉!”黄帝退,筑特室,席白茅,间居三月,复往见之。……广成子蹙然起曰:“善哉问乎。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心静必清,无劳尔形,无摇而精,乃可长生。慎内闭外,多知为败。……”黄帝问道颇为不易,他不远千里跋涉而来,先吃了一顿闭门羹,便开始自省,然后才登山问道。广成子以长生之道喻治国之理,令黄帝豁然开朗。

  这至真至纯的道,从崆峒山脚下的泾河汇入渭河,再汇入黄河,传遍中原大地,解答着中国古代的哲学命题。

  3

  行走在崆峒山古建筑之间,仿佛是场时间和空间的穿越,感受着难以置信的美。这些建筑群形制体现着“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楼、阁、宫、殿、亭、台徐徐展开,抽象的概念便在一砖一瓦、一石一木中,得到具体的阐释。那是建筑,也是心之归所。

  一路向上攀登,全是方正严整的古建筑。典雅庄重,这是中国人对建筑最高级的审美。黑虎灵官洞,是崆峒山保存比较完整的单体明代建筑。磨针观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为六角重檐砖石结构,是山上保存较完整的明代建筑物。十二元帅殿是道教建筑中唯一的一座穿廊式建筑,建筑面积63平方米。皇城是崆峒山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代建筑群,建筑风格为殿上建殿、殿内有殿、殿后藏殿。东台至皇城这一中轴线上,每座庙宇都充分体现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群方正严整、中轴突出、纵深成串、左右对称、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的传统风格。1990年10月中国建筑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教授朱畅中、谢凝高给予崆峒山建筑“奇险灵秀、古朴精巧”的评价。

  位于马鬃山东南山脊的“雷声峰”古建筑群,始建于北宋乾德年间,包括三官殿、玉皇楼、三星殿、雷祖殿4处古建筑和27尊塑像。建筑群顺应山势、道法自然,山高庙险、古松柱天,特别是峭壁之上的建筑随山脊起伏错落变化,其险峻陡峭之取势,横空驰骋之韵律,堪称“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

  站在绝顶的皇城向东俯视,崆峒山中台“法轮禅寺”塔院的凌空塔尽收眼底。凌空塔始建于北宋天圣七年。宝塔为八角七级楼阁式空心砖塔,塔顶生长有近200年松树,挺拔苍翠,构成了叹为观止的“古塔托松”胜景。明代诗人罗潮赞曰:“浮屠高七级,中虚外壁立。绝顶八窗开,晴山树历力”。

  游览崆峒山,你可以把导航和攻略全放下,把自己交给直觉,交给遇见。

  崆峒山的九天圣母殿殿旁保留着一块古朴的青石棋盘,旁边有一株伞形数千年古松弯身而立,人们称其为“观棋松”,传说此地便是广成子和赤松子经常下棋的地方。恍惚间,但见两位仙人手持棋子,泰然对弈,如真似幻。

  4

  “崆峒武术,威峙西陲!”金庸笔下的崆峒武功高深莫测,神秘奇诡。千百年来,崆峒佛道武术智慧和功夫技巧的交融和互相滋养,使得崆峒武术丰富多样、博大精深,与少林、武当、昆仑、峨眉并列为中华传统五大武术流派。

  崆峒山的道教中不乏有武技出众的道士,清康熙十五年(1676),全真道龙门派第十代道士苗清阳来崆峒山执教以来,时至今日已传二十七代,其中第十九代道士韩元觉、第二十代道士赵至睿、第二十二代道士禹理昌、第二十三代道士郭宗尧、聂宗清、赵宗展、方嗣贤等均习练拳脚。其传承习练的拳、械有黑虎拳、白虎拳、护山棍、神枪棍、春秋刀、净铲、黑虎出洞鞭杆、拦面叟、铁扇子、绳镖、流星锤等。练功以浑元桩功、吐纳心法为主。

  崆峒山佛教武术,史载始于北宋。北宋庆历二年(1042),宋军与西夏军大战于定川寨,宋将葛怀敏阵亡,全军覆没。西夏军南下长驱渭州(今平凉城),焚荡庐舍,屠掠民畜。时,崆峒山明慧禅院大和尚法淳,率众僧与西夏军英勇作战,保护了崆峒山御书院和数万藩汉人民和牲畜。12月,仁宗皇帝降旨奖赏。授发淳“志护大师”,并赐二品官服,同时对有战功的法焕、法漫、法深、法汾赐二品官服,并剃度行者云来为僧。目前崆峒山佛教习练的武术拳械套路有金龙掌、抹眉掌、九连环、张天游月棍、行者棍、枪、佛尘剑、四门鞭杆、金龙刀、月牙铲、地趟鞭杆、铁门扭丝棒和内功心法。

  世传崆峒勇,气击金风壮。崆峒武术在朝代更迭、外寇来袭的动荡年间,为阻击外辱,匡扶正义,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美好的五月,跟随徐霞客昔年的脚步,登临崆峒山吧。跟着道长习练崆峒武术、崆峒太极,来感知什么是“无我与当下”,什么是“内外合一与抱朴归真”,再看看徐霞客看过的日出、日落,看看徐霞客醉过的绿色绵延,花开千里,与这里的建筑、树木、阳光、山川对话,合一。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