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独家

《丝绸之路题材舞台艺术创意策划人才培训》项目在西北师范大举办汇报演出

2024-05-22 11:14 来源:中国甘肃网

  中国甘肃网5月19日讯 5月18日晚,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西北师范大学为实施主体的2023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丝绸之路题材舞台艺术创意策划人才培训》在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厅举办的“致敬伟大的河西走廊(二)”汇报演出圆满成功。

  项目负责人徐兆寿在开场致辞中讲到,这是本项目的第二场演出,是对前一场演出的补充,两场演出的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原创歌舞、话剧、诗剧、越剧、京剧、秦腔、诗朗诵等成果展示。学员们以精湛的表演技术、生动的情感表达,为观众呈现了两场精彩的艺术盛宴,广泛展示了艺术基金项目的培训成果。第一场演出的内容已经拍摄成视频在多个平台播出,社会反响良好。本场内容也通过直播向社会发布,随后还会制作成多个短视频在各个媒体平台发布。

  在原创歌舞中,学员们将新颖的编舞理念与传统舞蹈元素相结合,为观众展示了一幅美轮美奂的舞蹈画卷。《鸠摩罗什》(选段)、《天马舞》《千年相思》《等你在凉州》等歌舞将西凉乐舞、蒙古族舞蹈等互动融合,展现了丝绸之路雄浑壮丽之景象,舞者与自然和谐共舞,歌声给人无尽遐想,凸显了中华民族乐舞一体的别样魅力。

  在原创话剧、诗剧、木偶戏方面,学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诠释了现实题材与历史题材的作品。话剧《丝路回响》通过讲述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故事,以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友谊,彰显了中华民族开放、包容、友好的精神风貌。诗剧《维摩诘大士》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细腻的情感刻画,展示了维摩诘大士与众生的种种因缘,以及他在修行道路上的不懈探索。木偶戏《西域木偶舞轻绫》将民间非遗文化木偶戏与地域文化相结合,惟妙惟肖、生动活泼地展现了丝绸之路上的民俗风情。

  诗朗诵环节选取了著名诗人昌耀的《在敦煌名胜地听驼铃寻唐梦》、叶舟的《大唐西域记》、汪小平的《兰州、别样的城市》以及项目主持人徐兆寿的《寻找昆仑》《敦煌之光》等。这些作品都取材自丝绸之路,学员们以诗歌朗诵的形式,抒发了诗人对丝绸之路的赞美之情,展现了丝绸之路的壮丽景色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仿佛令人置身于充满传奇色彩的古道。最后,全体学员与舞蹈演员合唱歌曲《等你在凉州》,将演出推向了高潮。

  两场演出,不仅是对学员们创意艺术成果的检验,更是对我国文化事业的传承与发扬。徐兆寿在演出致辞中谈到,在项目进行期间,他亲自带领学员们穿越千里河西走廊,拜谒伟大的丝路文化传统。他作为丝绸之路文化的研究者和传播者,这次全身心地参与,让他对河西走廊、丝绸之路乃至中国文化的伟大精神有了更加深切地认识和认同。学员们在丝路精神的引领下,也感受到了不同于往昔的文化滋养,一种崇高的精神充盈在他们的心灵,本次学习也是对他们的一次文化洗礼,让他们重新认识了自己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本次项目共从全国招募了50位优秀学员,另有旁听的近40位班外学员。截至目前,他们创作出了54部剧本,包括话剧、诗剧、舞蹈、网剧等;撰写了30多篇论文,制作了100多个视频,将出版3部剧本集、2部评论集和2部音像作品。学员们创作的视频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出后,播放量达1000多万人次,这些都很好地展现了这一项目的成果。

  甘肃省文联主席王登渤对这一项目的实施给予高度评价,他说,项目主持人是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徐兆寿教授,他不仅生长在河西走廊,有深切的生命体验,创作出了一系列小说、诗歌、散文、剧本,还出版了十多本研究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学术著作,此外,他还兼任着我们甘肃文联副主席、甘肃省电影家协会主席,所以他不仅有使命去完成此次艺术人才培训的重要任务,同时,他也是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最好的人选之一。甘肃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多样,拥有许多著名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如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长城、张掖马蹄寺、山丹军马场、武威鸠摩罗什寺和白塔寺、天水麦积山石窟等,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承担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使命。长期以来,甘肃省文联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创作精品力作,提高艺术质量,激发艺术家创作热情,从这个角度来看,徐兆寿带领着学员在河西走廊进行舞台艺术创意策划也是在完成这项工作。

  著名昆曲演员、上海越剧院王柔桑说,项目主持人徐兆寿是作家、学者,既是丝绸之路文化的研究大家,又是西部重要的作家。在他的带领下,广泛邀请著名艺术家和学者为学员集中授课,进行丝绸之路文化舞台艺术剧本创作和创意策划培训,收获满满。他亲自带领学员走向西部,重走河西走廊,重返古丝绸之路,拍摄了大量短视频作品,使人们包括本人在内,在看见真实的大漠、黄河、荒凉、古朴的壮美景观时,内心的震撼之情油然而生,也激发起了大家强烈的创作欲望。

  著名青年舞蹈家、北京舞蹈学院王亚彬教授评价这个项目时谈到,从视频和后来创作的一系列剧本和创意策划作品来看,参加本次培训的学员们纷纷以苍茫辽阔的河西走廊大地为舞台,根据自身的专业背景进行舞蹈、朗诵、演唱等艺术活动。并通过影像的方式记录下来,以自我生命体验为出发点去感受丝绸之路、理解丝绸之路、书写丝绸之路、赞颂丝绸之路,并由此而创作了大量系列短视频通过网络媒体进行传播,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关注和反响,使国家艺术基金成果显示出极大的影响力。

  著名青年秦腔演员、西安三意社一级演员杨升娟评价到,这一项目通过集中授课,使学员深入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为舞台艺术题材创意策划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石。同时通过实地开展艺术创作,打破了传统舞台艺术创作的“假定性”,通过短视频创作与传播,将西部的地理山川和深厚的丝路文化广泛地融合,并通过视频的方式宣传出去,极大地推动“丝绸之路”题材舞台艺术创作的繁荣发展。

  著名导演、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卢昂说,西北的地理风貌和古丝绸之路上的动人、壮阔的历史故事以及那么多影响历史的伟大人物,都在这次的创作中得到体现,这是这次艺术基金项目的收获之一。使人惊喜的是,作为传媒学院院长的徐兆寿教授,在带领学员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创作活动进行艺术实践,并切实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使学员们都学会了用影视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作品,达到“破圈”效果。项目期间,学员们制作了大量有关河西走廊文化方面的短视频、纪录片、微电影,并在各种媒介和各种线上平台播放,形成了一道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美学实践风景线。

  著名编导、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罗丽认为,该项目展示了河西走廊与大西北的山川景象和深厚的人文历史,助力“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同时,以凉州、敦煌和丝绸之路等关键词为亮点,把舞台搬到大地点,让学员们把自己的创意作品展现在河西走廊的山川和各种文化景点,使舞台艺术与山川大地和人文景观高度融合。

  中国作协创联部部长李晓东评价到,徐兆寿作为中国作家协会影视委员会委员承担此次项目主持人,在当下这个视听时代,长期以来将文学与影视、舞台艺术紧密结合,带领众多学员进行舞台艺术方面的创新创意,创作出了一大批艺术成果,势必会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也让人们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手法,欣赏到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