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人文之旅

遇见陇上四大名镇之一民俗市集 再现古代丝路盛世

2024-05-22 11:30 来源:兰州日报

  红城古镇: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

红城社火

  红城社火

红城古民居

  红城古民居

红城感恩寺 图由兰州市文物保护中心提供

  红城感恩寺 图由兰州市文物保护中心提供

  兰州古称金城,是“控扼冲要、道通西域”的丝路要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进程的见证地,历史文化厚重,文物遗存丰富。本期《金城遗珍》栏目聚焦位于永登县东南部的红城镇,去探寻它年代悠久、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陇上四大名镇之一

  红城镇,地处庄浪河下游,2019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评选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红城镇与文县碧口镇、华亭安口镇和通渭马营镇清代时并称为陇上四大名镇,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西北重要的货物集散地,也是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重要地带。

  红城历史底蕴厚重,文化遗产丰富,分布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城感恩寺、汉明长城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把家坪新石器时代古遗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山陕会馆、文昌殿等15处文物遗存,流传城隍出府、高跷、铁芯子、太平鼓等丰富民俗文化遗产。

  红城镇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自新石器时代以来,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迄今为止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有把家坪遗址、庙沟遗址、薛家坪遗址、凤凰山遗址、月牙山遗址等。

  史上重要的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先秦时期,红城镇为西羌等少数民族部落的放牧地,汉初为匈奴所据,自霍去病北击匈奴,汉昭帝始元六年置金城郡设十三县,红城纳入汉王朝版图。之后为汉与西羌等民族纷争之地。随着汉长城的修筑、移民屯田政策的实施、丝绸之路的畅通,这里成为重要的军事、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隋唐为广武县,西夏设卓啰和南监军司。

  明初,红城子迁至庄浪河东,先后历经66年筑城为红城堡。在明万历年间的《庄浪汇纪》里对红城堡有所描述:“堡城一座,周围三里二百九十四步,高连女墙三丈五尺,底涧二丈八尺,收顶一丈三尺,门四合,关厢城一座,东西北三面周围长三百一十五丈,门二合,随城敌台三座,角楼六座,腰楼一座,悬楼一十座,敌楼一十座,暗门墩一座,转三悬楼一座,墩院墙二道,拦马墙四道,小台一座,城壕六道,墩台一座,天棚房间楼一座……”同时也记载了红城的祠庙有感恩寺、吉祥寺(二者敕建有碑)、玄武殿、三官殿、三圣殿、关王庙、雷祖庙七座。

  明皇帝先后几次下旨鲁土司守备红城,朝廷实行移民屯田的措施,大大充实了本地人口户数,使包括红城在内的庄浪卫(今永登县)出现“累岁丰收”的景象。农业的发展为清代商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明代以来庄浪卫设茶马厅,红城设茶马分司,专门负责茶马交易事务,实现了明朝廷“用茶易马,固番人心”的愿望。

  山陕会馆 古民居见证清代繁荣

  清代晋商的入驻,进一步促进了红城商业贸易的发展,其地域经济开始由单一的农业经济向多元化经济转化,成为永登南部集加工、运输、养马、贸易和农业并重的商贸中心。现位于红城中街的山陕会馆(古晋会馆)和遗留的古民居见证了这段时期红城的繁荣。

  清代乾隆年间的《五凉考治六德集·平番县志》中对当时红城的政治、军事、地理、赋税、户口等作了详细记载。在红城人的描述中,20世纪50年代的红城“商铺林立,黄土垫地,清水洒街,每逢节会,南北两川、东西两山,自永登往下河口以上居民云集红城,各庙都有戏台,且节会众多,每逢节会举行祭祀必唱戏,同时进行贸易等活动……”当时有名的商号,像徐家“复兴西”、李家“天货隆”、山西商人开办的“太原魁”、毛家和宁家的“双合成”及“清盛祥”等生意做得很大,有的生意做到了北京、天津、内蒙古等地。

  在红城历史上尤其是明清时期,鲁土司家族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四世土司鲁鉴开始,鲁土司便开始守备红城,修补城墙,战时征战,保境安民。现今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城感恩寺位于红城镇永安村东南角,由五世鲁土司鲁麟于1492年主持修建,历时三年,基本形成了现今的规模“绘塑修缮大殿一宇,正堂金垒诸像,左廊护法,右厢菩萨,中前天王,两壁钟鼓,三院僧舍,俱可备矣”(出自《敕赐感恩寺碑记》)。

  明清时期,感恩寺历任主持由鲁土司下文任命并登记造册。感恩寺的东院墙紧挨着鲁府,鲁府旧址已毁,据当地的老人回忆,解放后实行土地改革,之后他们一直在鲁府种菜,鲁府的名称代代口耳相传,保留了下来。

  文脉昌盛 教育事业蓬勃向上

  由于红城古镇位于丝路要地,又有深厚历史文化,红城与一些名人便结下了不解之缘。晚清左宗棠、林则徐等远赴新疆伊犁等地时曾经路过红城,尤其是林则徐还留下了“善民福地”“民具尔瞻”的匾额。民国时期于右任路过红城,还考察了当时的红城完全小学,即现在的红城中心小学。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受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影响,红城涌现出了一大批人才。如文化名人王鉴塘、团练周锋先和康谦等、木头圣人杨登巍、著名兽医郁永福、神童王锡龄、文武全才赵宝瑨、悬壶济世关子廉、秦腔大师袁天霖等以及近代以来的许多革命人物,无不彰显着红城地区文脉昌盛,教育事业蓬勃向上。

  红城镇中心小学内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昌殿,是明清时期供奉文昌帝君的庙宇文昌宫遗存,是当时人们在教育上美好愿望和追求的见证。

  完好保留城隍出府 红市花灯两大文化名片

  每年的清明节是城隍出府的日子,这一民俗活动,是迄今永登地区少数流传的奉祀城隍的传统习俗。城隍出府活动形式隆重,场面宏大,礼仪规格高,传统文化色彩浓郁,是永登乃至兰州少有的传统民俗活动。这一天也是清明山庙会。民间有红城子的城隍比其他地方的隍爷职权大,地位高的说法。因此,隍爷出府仪仗威严,銮驾是皇家规格,车马兵丁齐全,明清时期城隍出府由红城守备的骑兵开道。

  红市花灯是红城的另一张名片。20世纪50年代,每逢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大门口张灯结彩,在古楼争先恐后摆灯以求吉利,除夕夜钟鼓楼摆365盏灯,上天庙以字灯为主,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世界和平”等吉祥语,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各寺院庙宇也都摆灯,不难想象当时灯火阑珊的场景。

  现在红城的红市花灯以各种不同造型的电灯为主,红市花灯展现内容主要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文学名著的各种画面,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红城文化的深厚底蕴。每逢正月初一、十五,红城街巷灯火璀璨,各种造型的灯争奇斗艳,仿佛进入不夜城。红城人以前的花灯都是自己家里手工制作的,春节做花灯俨然已成了红城人的传统。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超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