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兰州】名藩皋兰:“梨韵水乡”四季好景 大树农家宜居宜游

【前言】在金城兰州徐徐打开乡村振兴示范带画卷,“秀美兴隆”“百年好合”“兰山烟雨”“梨韵水乡”等一个个诗意的名字,寄托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2024年,兰州市依托各县区自然禀赋,推动建设1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用诗画田园留住乡愁,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甘肃网记者带你一起走进正在建设的兰州乡村振兴示范带,看诗意乡间的振兴路。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母亲河畔,皋兰什川古梨园枕水而居,是兰州人的后花园。如今,这片梨园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梨韵水乡”。
随着“梨韵水乡”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以皋兰什川梨园为中心,囊括周边12个村庄的乡村示范带,将推进什川梨园农旅深度融合,让四季好景助力百姓增收。

“梨韵水乡”乡村振兴示范带含12个村,26公里长,294平方公里,9083户3万余人,由河东片区(什川镇上车村、北庄村、南庄村、长坡村、接官亭村)、河西片区(什川镇上泥湾村、下泥湾村、河口村)、梨花谷片区(石洞镇东湾村、蔡河村、豆家庄村、文山村)三个片区组成。
示范带以皋什公路、盐什公路为依托,以申报什川古梨园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契机,以什川“一河两翼”为核心,辐射开展公路沿线主要通道两侧综合整治,逐步串“盆景”为“风景”。

示范带突出“以文促旅、以旅促农”的农文旅主题,深入挖掘资源禀赋,围绕什川“一河两翼”(河东片区、河西片区),推动“三点连一线”(上泥湾、下泥湾、河口)、“五村成一片”(上车、长坡、南庄、北庄、接官亭),牵引带动石洞“四村两廊”发展(蔡河、豆家庄、文山、东湾)(特色产业长廊、特色文旅长廊),打造什川河东片区万亩优质林果基地、河西片区万亩设施瓜菜产业基地,石洞标准化粮油畜牧产业基地、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基地,示范带动周边若干村全域振兴。

初夏走进古梨园,梨树进入疏果期,脚登“蜈蚣梯”的“天把式”又开始忙碌了。
“天把式”是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什川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栽植梨树,现有梨园面积1.2万亩,园中树龄百年以上古梨树9423株,其中,树龄达300年以上的有2000多株,大部分为200-300年的古老梨树种,平均树龄达260年。侍弄这些树冠高大的古树,一般的梯子望尘莫及,在日常的劳作中,当地先辈发明了长达10多米的“蜈蚣梯”,踩在上面照顾这些“空中庄稼”的人就是“天把式”。如今,“天把式”一代代活态传承,成为当地重要的民俗。
而说起民俗,什川的太平鼓、铁芯子社火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成为乡村振兴带上璀璨的文化明珠。
不可否认,什川最吸引游客的时节是梨花盛开的季节,乡村旅游也存在不均衡的问题。在“梨韵水乡”乡村示范带建设中,当地也在试图破解这一难题。

在梨园掩映中,上车村村民彭霞清家的小院安静美好。进入六月,梨园也进入一年当中生命力最旺盛的时节,遮天蔽日的掩盖让这里成为兰州人避暑的绝佳选择,彭霞清也正在为即将到来的避暑旺季做准备。
“通过乡村振示范带项目,我们的村庄进行了修整,细节进行了美化,走进梨园,游客可以全程无死角感受梨韵水乡的美好。”彭霞清表示,随着梨园大环境改善,她开始发展村房短住项目,让城里人可以走进梨园住下来、慢下来,感受惬意生活。

通过一段期间运作,彭霞清已经和3户村民达成协议,村民提供房屋由她来寻找客人。
“我们不能光靠花开的半个月,梨园的生活就是农家的田园生活,其核心是体验式旅游。”彭霞清正在探索梨园四季运营,走进农家感受乡村成为她的突破口。
“春有百花秋有果,夏有凉风冬有雪。”什川梨园的四季恰好满足了人民对惬意生活的向往。

什川镇副镇长陶世伟表示,什川梨园的花是春季万物复苏的惊喜。但是什川梨园的红叶也是最美的礼物,层林尽染的时刻,秋风瑟瑟作响,红叶片片落下也充满意境。今后,什川也将加大深秋旅游推介,让什川旅游走向四季。

彭霞清的丈夫陶启选是一名画家,退休后一直在什川作画,以画会友助力家乡文旅发展。什川的四季都纳入他笔下,成为他不竭的创作灵感。
“我一直生活在什川,更能感受家乡四季的美好,‘突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述的可能是什川的春天,也可能是白雪皑皑的冬天,两个季节不同的美好可以用同一句诗词呈现。”陶启选如是说,他希望游客朋友不拘季节走进什川,感受美好田园生活。

陶世伟说,“梨韵水乡”乡村振兴示范带将以四季旅游为突破口,引领什川旅游高质量发展,从而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实现区域乡村全面振兴。

- 2024-06-03探访文溯阁《四库全书》数字化影印出版工程
- 2024-06-032024中国花儿大会在临夏和政开幕
- 2024-06-03古代风湿药方还能用?《简牍探中华》探秘武威汉简
- 2024-05-30“5 十10 ”项目入围 2024年度甘肃省“博物馆里读中国——文物里的甘肃故事”主题展览推介项目评选会






